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李川

又到一年高考。想起20年前,我自己高考、录取的一些事。

查分后的狂喜,好朋友的怅然若失,还有至今耿耿于怀的遗憾。

考试终场铃声响起之后,我们从此就分道扬镳了。

先说查分后的狂喜。

我是2003年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最意外的事情是:

考前卷子被偷了,临时换了奇难的B卷。所以大家考得心里都没底。数学考试,很多人在考场就哭了。

我到还好,反正数学也不好,凑合着考完了。估分,松点510,紧点480。估计上个本科不难。

此后就是等查分。

主要是打电话,网络还不普及。我家没电话,快要出分的那几天,我跑到外婆家了。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一个类似于“168888”之类的电话查询。也不知道具体的公布日期。

终于在一天早上,电话打通了。记得是一个女声报的讯:

语文XX分,数学XX分,英语XX分,文综XX分,总分507分。

总分507,这个数字一报,我大喜过望。

是真的有一种压抑不住的狂喜。因为就在前一天晚上看电视,安徽公布的文科重点线就是507分。

我刚刚好考了这个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这不狂喜?这就是走了狗屎运啊。

更高兴的是,我还有一种赌赢了的兴奋。那时安徽是估分填志愿。估完分之后,我觉得自己上一本概率不大,但上二本十拿九稳。

于是第一志愿就填的很“随便”,想着师范类学校会降分,就填了安徽师范大学。

但是在交志愿表的前一刻,想想不甘心,也许能上211呢?

于是最后一刻,脑子一热,鬼使神差地划掉师范,改成了一所211院校。至于专业那就是乱填一气了。

到了重点线,也就意味着我能上211了。后来果然顺利录取了,只不过专业是调剂的。

后来有小朋友听说我的高考经历,质疑说这是编的,太假了。因为今天压重点线的分数,不可能上211。上个一本都玄。

现在的卷我不清楚。但在我高考那会,确实是可以的。

这都是后话。只记得当时的狂喜,还有意外的乌云密布。

那一年有一个好友跟我一起参加高考。他平时成绩也不错,只要正常发挥,上个一本问题不大。

但他有个致命的毛病:每逢大考,心态就不稳,容易发挥失常。

偏偏那一年高考,安徽因为泄题,临时换了难度极大的备份卷,许多人在考场心态直接崩了。而且他是复读生,心态压力更大。他也是其中一个。

当我查到自己的分数竟然上了一本线之后,大喜过望之下,一刻也没多想,飞跑到他家,推开他的房门。

然后让我终身难忘的一幕出现了:

他躺在床上,面朝墙壁,一声不吭。我问他考了多少分,他嘟嘟囔囔不愿说。

他爸坐在堂屋里,脸黑透了,他妈也是唉声叹息。空气停止了流动。

呆了几秒,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胡乱搭了几句话,就讪讪地走了。

后来才知道他过了二本,成绩不理想,还好最后也顺利录取了。

事过十几年了,那一天早上,我推门走进去,他家堂屋的压抑,他爸脸上的乌云密布,我还是记得清清楚楚。

除了他,那一年还有一个好朋友参加高考。我的运气好到极点,他就是衰到冰点了。

高考完之后,我们两一合计,都觉得自己上一本概率不大,上二本没有问题。

一本的志愿,我两其实都是抱着“能录取最好,不能录拉倒”,玩一玩的心态填的。记得他填的是合肥工业大学。

我们真正押宝的是二本志愿。经过我来回琢磨,我看中了安徽工业大学,在马鞍山。

然后,我就死命“忽悠”他跟我一起报了。说辞无非也就是:这个学校很好,我们一起上有个伴。

理想当然是很美好。但是偏偏“意外”出现了,我上了一本线,他只有二本线。他顺利被录取到了安徽工业大学,我却去了其他学校。

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如果录取了他去上了,那也不过就是“有缘无分”罢了。

真正郁闷的是后来的事情。他一看我没录取,觉得一个人去马鞍山上学也没意思。于是就选择了复读。

复读一年之后,他分数考的很不错,但志愿又填高了,最后调剂到了河南一个很小的学校,学校档次不如安徽工业大学。

事情过去很多年了,我一想到他,就觉得有点遗憾,甚至内疚,耿耿于怀,觉得是我“坑”了他。

假如当年我多错一个选择题,那就上不了一本,那我两人都会被安徽工业大学录取了。

以我两交情,那他自然不会复读了,最后也不会被调剂了。

事后多年,聊到此事,我们都会感慨,命运这个东西,实在是高深莫测,神鬼无常。也就是一分的事,人生就出现这么大的分叉。

只要多一两分就能上,少一两分就要挂,在分数线上来回试探的事,在我身上发生过很多次。

后来我考研的时候,运气就衰了,少了2分,一道选择题而已,导致没过北大英语线。

上面压分录取、出分好基友失落、耿耿于怀这几件事,以前也写过。

今天再写一遍是,高考20年后,摸爬滚打了一圈之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

高考其实不重要。

和和人生的长线来比,它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2003年高考奇难,又是估分填志愿,导致很多平时成绩很好的人,一看自己考的差,就不敢填志愿。最后被录取到一些小学校。

比如,那一年考了550分,就算是高分了,可以上985了,但因为搞不清楚状况,参照往年就填了个本省的小学校。像我这样刚达线的,就算侥幸捡漏了。

但命运奇妙的是,四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我发现当初那些被录取到不起眼学校的好学生,大多又通过考研、考博重新回到了第一梯队。

而且整体来说,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取得的成绩,也远远超出同龄。

所以,20年之后,我得出很重要的一点体会,又可以说:

高考很重要,但也并不是一锤定音。

与漫长的人生相比,它只是一场考试。即使当初“犯了错”,后面还有机会修正。

与指望孤注一掷、一劳永逸的心态相比,细水长流的努力与坚持,随时随地抬头看路,校正自己的方向,那才是最决定性的。

人生还是要看长线,功不唐捐,久久为功。

下面是我的公众号名片,欢迎点击关注。

人生飞机稿,是我的原创公众号。

写点对生活、时事的观察,都是大白话,讲究的就是接地气。

我平时喜欢看历史书,跑马拉松,踢球,还有带娃东逛西逛,翻翻绘本。

迎点击关注,也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xgbaba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