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广东挖出无底黑洞,传闻是日本人藏宝洞,结果价值比之更高

文丨鲁滨逊的日记

编辑丨鲁滨逊的日记

1983年,广州越秀区象岗山正在施工,结果人们挖到一半,竟意外发现了一个“大洞”。

有人说是日本人的藏宝洞,也有人说是生化实验的魔窟,相关工作人员进去一探才发现,这件事情比想象的更复杂。

这个“无底黑洞”里到底藏了什么?又是什么东西比“宝藏”更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象岗山挖出神秘古墓入口"

1983年6月,一场偶然令人始料不及的发现,掀起了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一轮考古热潮,在越秀区象岗山的施工现场,工人们的铲子挖出了一个神秘的"大洞"。

这个洞口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仿佛通向一个黑暗无际的未知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传出,便在当地引发了无数猜测和揣测。

有人怀疑,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藏宝洞,里面或许埋藏着无价的宝藏。

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日军秘密的生化武器实验基地,洞口的阴森气息不正是因为里面存在着某种可怕的致命物质吗?

随着谣言越传越离谱,越秀区文物局决定请来考古专家来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队伍谨慎而充满期待地靠近洞口,用手电筒照射进去,发现洞内倾斜陡峭,黑漆漆一片,看不到尽头,他们继续前行,沿着洞道缓缓深入,几个小时后,队伍来到一道雄伟的石门前。

这道石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门扉之上精心雕刻着一些古老的符号,考古专家们仔细辨认后发现,这竟然是西汉时期的文字!由此可以排除它是日军遗留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考古学家翻阅史书资料,推测出这座古墓的墓主很可能是南越王朝的一位皇帝。

据记载,南越王朝是秦汉时期在岭南地区一度独立建国的割据政权,一共有五位帝王在位,其中前两位帝王最有可能修建如此宏伟的陵墓。

为了解开这其中的疑问考古队决定暂时封锁现场,反复核实后再作进一步行动。尘封几千年的地下世界,似乎正在缓缓向人类敞开神秘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墓大门终于在考古队的努力下被徐徐打开,一股闷热而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似乎在迎接这些久违的客人。

队员们屏住呼吸,战战兢兢地踏进去,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摇曳,照亮了墓道两旁錾刻着精美图案的石壁。

"这墓室的规模几乎媲美一些帝王陵墓,看来墓主身份的确不简单!"队长压低声音,显然是怕惊扰了什么。队员们都情不自禁地怀着敬畏之心,生怕做出任何无礼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峡谷般的墓道一路前行,他们渐渐接近墓室的核心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雄伟高大的石门,门楣之上雕刻着一行小篆:"文帝行玺",这几个字像是一记重锤,狠狠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文帝?这不正是南越王朝第二代皇帝赵胡的尊号吗?"队长眼睛一亮,禁不住有些雀跃。

大家都知道,南越王朝是汉代割据一时的重要政权,其陵墓如果能被发掘出来,无疑将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如果是赵胡陵墓的话,又为什么还有赵眛这个名字出现呢?"一位学者若有所思地说道,"赵眛很有可能是赵胡的父亲或兄长,他们往往也会被安葬在皇家陵园之中。"

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似乎大家都已迫不及待想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不过很快,他们便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手头的发掘工作上,只有排除万难才能真正解开谜团,揭示历史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文物重现南越王朝辉煌

穿过气氛庄重的殿门,眼前便是墓主最终长眠之所,这座主棺室内,一股凝重的气息笼罩着整个空间,仿佛时光在此凝固了数个世纪,阵阵阴冷的墓室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不禁打了个冷颤。

随着考古人员的细心发掘,一副白骨渐渐显露原形,尽管早已残破不堪,骨骼错位分散,但依稀可见当年主人的高贵身份,伴随骨骸的,还有一些零星散落的玉片,在手电筒的光线下泛着诡异的幽幽绿芒,或许是昔日辉煌的某种陪葬品破碎后的残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副白骨旁边那一件锦缎般华贵绝伦的衣物,专家们战战兢兢地将它小心展开,脆弱的丝绢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后已然破旧,但那精美绝伦的织工依然令人赞叹,经权威人士鉴定,竟是极为罕见的蚕丝玉衣!这种只为当朝皇族专用的贵重服饰,昭示着墓主的尊贵非凡,恐怕就是传说中的南越王朝君主了。

而在骨骸与衣物的间隙,还躺着一对金光熠熠的奇特物件,经过仔细端详,原来竟是一对精雕细琢的金质面具,上面镌刻着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彰显着南越王室独有的雍容华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令人感到格外费解的是,在这些贵重物品中间,竟然还夹杂着一些看似平凡的日用器物。

一只通体精雕细刻的高足杯赫然在目,杯身洁白精致,杯沿处雕绘着精美的牡丹花卉图案;一块状若砚台的石料,表面布满使用痕迹,似曾为人们所爱用过。

这些与主人身份显然不符的器物,无疑引发了考古专家们的浓厚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墓室中间的供桌上,则摆放着一件更加引人入胜的宝贝——一只海丝纹的玉杯,整个杯身由一整块和田白玉精雕而成,在微曲的杯底勾勒出了宛如波涛的纹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神韵。

然而,最令专家们困惑且惊叹的,却是墓室中发现的一件丝缕玉衣,这种由玉丝编织而成的玉衣,材质轻盈如丝,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乳白色光泽,毫无疑问,要想将如此细腻的玉丝编织成这般巧夺天工的衣衫,绝非常人所能做到,唯有经过一流的玉石加工手艺,方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南越王朝被公认为玉石加工技艺高超,但要在当时掌握如此高深的加工手艺,编织出如同蛛丝一般细腻的玉衣,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事。

毕竟,除了丝缕玉衣外,古代汉人也只知晓金缕、银缕和铜缕这几种金属织物,更遑论玉石纤维编织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稀世珍品,专家们无不感叹南越王朝的非凡工艺水准,早就被高度低估了,究竟这件丝缕玉衣的制作手艺是如何传承的?又是否意味着南越拥有某些特殊的玉石加工秘技?

更重要的是,这座墓室的主人究竟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墓的神秘面纱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墓主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令人惊叹的是,这竟是南越文王赵胡的陪葬陵墓!

一开始,考古学家在墓室内发现了一枚铭刻着"赵眜"二字的玉印,令他们一阵困惑,按照史书的记载,赵眜是赵胡的儿子,与大家预料的墓主身份有出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大家准备重新调查时,他们在墓室深处捡获了一枚遗落的玉玺,玺面赫然刻着"文帝行玺"四个大字!

这无疑是一项重大发现!文帝,正是南越王朝赵胡的尊号,而"行玺"则代表其使用的官方印玺,有了这枚确凿的实物证据,考古学家们这才确认,这座富丽堂皇的地下陵墓,正是赵胡生前最隆重的安息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赵眜的玉印又是从何而来?对此,考古队伍随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或许,赵眜的玉印是赵胡在临终前亲手安排放入墓室的,以示对儿子的怀念与不舍。

令人唏嘘的是,根据史书记载,赵胡曾遭到汉朝无理扣压,被迫将从小培养的嫡长子赵眜作为人质,远赴京师束手就擒。

正是由于这个狠绝的政治手段,才让赵眜与父亲生生分离,导致最后悲剧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赵胡陵墓的发现和初步勘察,考古学家们渐渐掌握了一些寻找其他南越王族陵墓的线索,而接下来,他们最关注的目标,正是赵胡的至亲好友、同是南越开国功臣的赵佗陵墓。

根据史料记载,南越王族有着世代相传的"家族合葬"习俗,不仅夫妻、子女会合葬于一起,就连亲朋好友也常选择在生前就安排好自己的陪葬墓位,以期"肉身虽殁,灵魂永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振奋的是,从一些出土文物中,他们找到了赵佗生前对于风水的独特喜好,赵佗非常赞赏越秀山的雄伟气势,生前曾多次在山中漫步,对山川的布局、朝向等甚为推崇。

因此,如果当年赵佗有机会选择安身之所,必然会将目光投向越秀山这个拥有绝佳形胜的福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队伍因此对越秀山区域的探索充满了期待,而很快,他们就从赵胡和赵婴的陵墓位置获得了一线新的线索。

赵胡和赵婴两位国君的陵墓虽然规模宏大,但在具体坐向上却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古代帝王陵墓的选址上绝非偶然,必定蕴含着某种特殊的意义和考量。

历史学家们分析认为,两座陵墓坐向的微小差异,很可能就是为了"呼应"与赵佗陵墓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从赵胡和赵婴的陵墓朝向延伸出去,必然就能找到赵佗当年渴望长眠之地的确切位置!

结语

时光荏苒,如今距赵胡等人安息于此,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出于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这片宝藏仍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格外呵护,早在1996年,广州市政府就将象岗山一带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门派遣人员实施日常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当有新的线索被发掘出来,政府和文物部门第一时间就会派员赶往现场,并由专业人士彻夜把守,防止文物受到任何损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基于这样的忧患意识,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南越王陵以无与伦比的重视,从施工人员的严格审查、景区游览路线的设置、到文物的仓储保护。

一系列细致入微的预防措施无处不在,在这种严格的保护要求下,南越王陵的文物得以世代安全传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探索和保护的过程中,亦有一些谜团尚未解开,最明显的莫过于赵胡与赵眜的主从关系,按照常理,赵眜应该是赵胡的儿子,然而他的玉印为何会出现在赵胡陵墓中?两人的真实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与分析。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参考资料

【1】-央广网2019.4.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金台资讯2021.8.12

考古发掘最大西汉金印亮相国博 330余件文物重现“南越王宫”

【3】-广州日报2016.1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