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婷婷(化名)2岁3个月了,还不会说话,总是一个人玩耍,叫她名字,她不应,也不回头看你……。家长因孩子不理人、不说话就诊于儿童保健科(心理行为科),说“叫她的时候,不理人,好像不是和她说话一样,到处溜达”,经过我们测试、检查,诊断为孤独症(自闭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到底什么是孤独症呢,临床上将孤独症称之为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或者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感知觉异常、重复刻板行为、狭隘的兴趣、社交沟通障碍等。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不管是社会交往、刻板行为、狭隘兴趣、语言落后、感觉敏感还是智力高低等从特征表现上都是轻重不一的,不管是何种严重程度的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都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若是不能尽早地发现,并为患儿实施科学的干预,就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社交、情绪、行为问题。

孤独症是医学界的难题,就目前的国内、国际医疗水平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发生于儿童早期,对孤独症儿童的电生理、影像等检查结果大致都是正常的,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标记。但可以断定:孤独症是先天性的脑功能发育障碍疾病(神经性发育障碍),并且将终身伴随,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是康复训练。

孤独症近年来患病率递增明显,男孩多见(男女约4~8∶1),语言障碍并非孤独症的重点核心,他们重复刻板的行为也不是核心,真正的重点核心在于交流障碍,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经常自言自语……(不看、不指、不应、不说、不炫耀、不点头、不摇头、不寻求安慰、不共情、该怕不怕不该怕却怕、该笑不笑,该哭不哭……)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不闻不问,称他们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约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比如:认识好多汉字、字母、数字等。很多家长对孤独症不了解,只是因为孩子两三岁了还不会说话来就诊,甚至还有五六岁了才来医院,认为孩子还小可能是“贵人语迟”,往往会错过训练的黄金期。

其实细心的妈妈观察孤独症儿童早期是有症状的:喂奶时很少有目光对视,爱哭闹,哭闹时难于安抚,逗她(他)很少笑,辅食添加困难,拥抱松散,敏感,怕某些声音或光线,好动,莫名的哭闹尖叫、莫名发笑,玩手指,转圈,痴迷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是玩具。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的群体,是个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孤独症患儿的家庭可以切身感受到身心疲惫和痛苦。为了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的意识,争取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状况,从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世界孤独症日),联合国鼓励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在这一天举行活动,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呼吁人们对孤独症患者给予支持和关怀。现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建立孤独症筛查诊断三级网络,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孤独症患儿及家庭。

当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其中最为有效的治疗途径就是康复训练,且6岁前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若是孩子能够在3岁前就得到科学的干预,那么在患儿语言、社交、行为、情绪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改善,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这也提示一定要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开展早期的筛查与干预。

实践证明,经过早期科学正确地、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许多孤独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的。所以孤独症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如果不治,轻者不轻;早期治疗,重者不重,甚至接近正常。

河北省儿童医院 荆彦芬/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