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识习气

——赫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进禅堂是参加三月的华岩寺禅七,进去时懵懵懂懂充满好奇,出来时脱胎换骨,思绪万千,耐人寻味,后劲儿极大。这一次端午节禅修又在百人报名大军中速度取胜,先报先得,实属幸运。

在签到处做接待时,遇到一位20岁的姑娘定西,还在上大学,面容姣好,神情安宁,眼神纯澈,看到她就不由得想到菩萨的容貌。我问她:“ 定西,为什么来寺院禅修?”她答:“外面太浮躁了,来禅修静静心。’‘我:“随喜赞叹师兄,心浮气躁使人迷失,静下心来容易生发智慧。”她点点头。

两天禅修结束后,发现定西为了禅修,竟然可以出门三天不带手机。我一边为当代年轻人觉醒的如此早而感慨万千,一边为她超然的万缘放下一心修禅而无比赞叹!

另一位师兄在交谈时跟我说:“本来我在外面正在学习正面管教课程,觉得这个课能帮助我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结果参加了上一次的周末禅修后,在禅堂被佛法的无边智慧震撼了,发现禅堂这里更能解决问题。”

再听另外一位师兄谈起禅修,她说:“本来工作让我心浮气躁,抓耳挠腮,烦躁不安。禅修两天后,整个人清净下来,脑袋更清醒,两天前的状态莫名就平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段对话,让我想起真石老菩萨的话:“心静治百病。”回到自己,为什么再来禅堂?

因为发现了禅修无穷的价值,比如:一、改改坏毛病;二、清净身语意;三、坚强体魄;四、安定情绪 ;五、敏捷头脑;六、净化人格;七、转迷成悟,断烦恼,了生死,证菩提……利益无穷。

今天先说第一:改改坏毛病。

如高师父慈悲,他提醒我说:“还不是改习气,现阶段是认识习气。” 我好好体味这句话,觉得果然师父智慧。通过禅堂的规矩:止语、提鞋穿鞋鞋不离地、右手接茶(根据自己所坐方位有区别)左手喝茶 喝茶时杯不离嘴、空杯在手二龙戏珠、放杯放碗右脚上前一小步置地无声、一合相、行香时甩臂右手七分左手三分、食不言寝不语……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习气,比如:习惯性制造噪音、废话太多且对人无益处、眼睛耳朵喜欢向外攀缘导致心神散乱不安宁、喜欢拿起规矩的尺子衡量他人忘记了修习是修自己、我行我素自由散漫、好逸恶劳不能吃苦耐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自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开始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没有自认为的那么棒,惭愧心升起,恭敬心增长,傲慢变少,就像在佛学院居士班时师父讲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最差最坏的部分,因为只有面对,才会真正的改变。逃避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止语对治两舌、恶口、绮语、评判、废话连篇;轻柔无声的举止降低噪音,减少对他人的干扰,训练有控制的不放逸的举止;一合相(和大家保持一致)的规矩,让我们克服纠正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穿上大褂注重威仪,两眼直视不四处攀缘,不摇头晃脑、举止节制端严,穿上这身衣服,应该让人升起恭敬心,而不是因为自己让游人产生对僧宝的讥嫌之心;同时,认识到不能拿着学到的规矩当作尺子去衡量别人做的好不好,对不对……那就已经无关自己的修行了,规矩是用来修自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人们丰衣足食了之后,就会重视礼节、荣誉、耻辱。

十几年来,我一直站在讲台舞台上给别人讲形象礼仪,但是无限惭愧的是没想到自己真正的对礼仪的理解是到了禅堂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习气,就像是一个桶上的一个个漏洞,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不去认识习气,对治习气,而是一味的学习新东西,那我们的修行就像往一个漏洞百出的桶里倒水,边倒边漏,无有穷尽。

禅修的起步是规矩。

即便是起步已经让人受益无穷。何况有方向,在路上......

——赫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