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全世界唯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中国青年眼中根本没有韩国。这句尖锐的评论,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瞬间点燃了中韩两国民众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实,让这位韩国教授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这番话背后,又隐藏着中韩两国怎样的认知差异和微妙关系?

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保持了密切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两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持着密切的高层互访和对话机制。经济上,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韩国是早期积极响应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在人文交流领域,两国也积极开展人员互访、留学生互派等项目,增进彼此了解。

然而,近年来,尽管中韩关系在官方层面保持良好,韩国国内对华态度却呈现出负面增强的趋势。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有多重因素。

近年来,韩国多项涉外民意调查都显示,韩国民众的对华好感度持续走低,甚至低于对日本的水平,这与中韩两国官方的密切合作关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究其原因,历史文化纠纷是导致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围绕历史名人出生地、传统节日起源等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争端,这些争端虽然没有上升到外交层面,却在两国民众之间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对彼此的认知和态度产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回顾历史,中韩两国在卢武铉时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随着历史文化纠纷的不断出现,韩国民众的对华好感度逐渐下降。朴槿惠时期,中韩两国官方关系进一步加强,但韩国民众的对华好感度依然徘徊在低位。而“萨德”事件的爆发,则彻底将两国民众之间的感情推向了谷底,韩国民众的对华好感度也随之跌至历史冰点,并持续走低至今。

更令人担忧的是,韩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倾向。许多韩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认为中国一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知之甚少。特别是韩国年轻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更加负面,这与韩国影视节目中经常出现的落后、负面的中国形象不无关系。

韩国教授所言,中韩两国间存在认知上的鸿沟,引发了深思。这种差距不仅仅是单纯的看不起,更是一种对彼此文化、历史、价值观的误解。而这一误解可能源于历史、教育和媒体等多方面的原因。

中韩建交初期,中国和韩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当时,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快速崛起,一度在某些领域领先中国。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韩国民众对中国产生了一种固化印象,认为中国发展缓慢,落后于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中国的造船业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远远超过韩国;中国的高铁技术也领先世界,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国的发展势头迅猛,以惊人的速度缩小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反超了韩国。

然而,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引起韩国民众足够的重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仍停留在过去,缺乏对中国发展现状的客观了解。随着中国不断崛起,韩国民众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并与其建立更加平等、开放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有趣的是,尽管韩国民众嘴上说着“瞧不起”中国,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很诚实。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商品,尤其是美妆产品,在韩国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中国美妆产品凭借其精美的包装设计、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了众多韩国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制造已经成为韩国购物网站上的热门选择,销量持续增长。

这种“口嫌体正直”的现象,恰恰反映出韩国民众对华态度和实际消费行为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对中国还抱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抗拒中国产品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韩国民众对华认知的扭曲?除了前文提到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差异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媒体因素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了塑造民众认知的重要力量。然而,韩国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进行选择性报道,过度放大负面新闻,刻意淡化正面信息,这无疑加深了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例如,几年前,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就被韩国媒体大肆渲染,刻意营造出一种中国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的印象。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发生的个别冲突事件,也被韩国媒体刻意放大,并将其与中国民族主义情绪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韩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印象。

其次是朝鲜问题的影响。长期以来,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在韩国民众的认知中,中国与朝鲜关系密切,甚至将两者视为“一伙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韩国民众在看待中国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带上“有色眼镜”。此外,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也使得韩国民众对自身安全环境感到担忧,并将这种担忧情绪投射到中国身上,认为中国应该为朝鲜的行为负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韩国民众对华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是经济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然而,韩国国内的贫富差距问题和就业机会减少等社会现象,也使得一部分韩国民众将矛头指向中国,认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加剧了韩国的社会问题。这种将国内矛盾的做法,虽然缺乏理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韩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焦虑和不安。

最后是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韩国长期以来深受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中国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分歧。这些差异和分歧,使得韩国民众在看待中国时,往往会用自身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衡量和评判,从而产生误解和偏见。

总而言之,韩国民众对华态度的负面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原因、文化差异的影响,也有现实利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交织。韩国政府和媒体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美国因素在韩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面对这种复杂而严峻的局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韩国民众对华态度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中韩两国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化解历史恩怨等方式, 消除误解、增进互信,才能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