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行动派(ID:xingdongpai77) 作者:图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互联网又出了个“工位20分钟效应”的新梗。

据了解,这是由“公园20分钟效应”演变来的,在公园待20分钟,身心俱疲的打工人可以疗愈身心,回回血,而在工作待20分钟,哦不,哪怕只有一分钟,满血打工人也能瞬间被抽干精力,浑身恶心,开始焦虑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可以概括成,踏上办公室的那一刻,打工人的内心就已经崩溃了。这点,脸上的职业假笑可以骗骗外人,但心里的难受是绝对骗不了自己的。

对此,网友也给出了破解之法,那就是“麻将桌20分钟效应”,只要坐上麻将桌,瞬间能回血,其中尤以胡牌调理效果最佳。

近期,从“吗喽的命也是命”的打工人自嘲网络用语到“工位20分钟效应”再到“通勤搭子”等热梗的走红,打工人在自嘲中认清现实,开始摆烂式打工,所谓“小摆怡情”。

打工人不再需要给自己心理建设出一个理由,也不需要在特定的场景下才能摆烂,想摆烂就摆烂,“事已至此,那先摆烂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适度的摆烂有助于恢复打工人情绪。毕竟,调休和加班可不会因为什么可以避免。

说起调休,刚加完五一的班,身心俱疲的打工人即将迎来免调休的端午节。今年端午节凭借一己之力让打工人免于调休苦恼,网友们看着全网铺天盖地的免调休新闻,辣评:“是端午自己争气生在了周一,和别人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说来,最近有关打工人的梗层出不穷,这背后也意味着打工人对上班有越来越清醒的认知了。

“如果你年纪轻轻就只懂得贪图享受,那我只能说你活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说现在的年轻人职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上班失去了激情,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按部就班,绝不多干一点,努力上进不再是他们的工作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躺平但不完全躺平,摆烂但不完全摆烂,把分内事做好,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就行。

从之前的上班恶心穿搭、白人饭到臭脸综合症等等,打工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稍微舒适了一点,也用实力诠释着“上班哪有不疯的”的道理,精神状态也是每日愈加美丽。

是白天在办公室吃减脂白人饭,晚上在家炸鸡奶茶烧烤暴饮暴食;是找不到工作时觉得天要塌了,也是找到工作后觉得天塌了;是想到第二天要上班,会整晚失眠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班带来的除了稳定到不行的工资外,还有日渐疲惫的身心。

其实,工作可能并不难,难得是在工作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以及需要付出的工作情绪特别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说过一个段子,说为啥年轻人一难过就想回家种地,因为水稻不会半夜12点打电话找他说明天想结出火龙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阵子,“5000块工资46个工作群”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不少人的共鸣。发达的通信时代令打工人需要随时待命了,这些隐形加班也令人烦不胜烦。最重要的是,隐形加班意味着没加班费。

梁永安教授就曾说过:“今天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我们在精神上的疲惫。”

所以也不难理解现在年轻人职场观念的转变,不止是因时代环境的变化,也是大家在愈加重视自我需求。

既然上班的本质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生存,那么,有没有除了上班以外还能赚钱的方法呢?

于是,当代年轻人开始探索除上班外的谋生手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副业,每个打工人要么在副业路上,要么就是在想如何搞副业的路上,希望副业的收入有朝一日能超越主业,以此实现不上班自由。

有人富业,有人负业,总之,靠副业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还是少部分。

其次,有人开始探索“兼职一辈子”的模式。他们不去做全职工作,或者说在找不到全职工作的情况下无奈选择兼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兼职工作的好处在于可以体验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兼职工作的兼职属性也不会被外界赋予太多意义,世俗和自身也不会认为兼职工作能决定整个人生。于是,在这个喘息空间里,大家能够拥有更多职业体验,享受没有背负未来压力的工作时间。

有位网友就爱上了在饮品店兼职的时光,那是她之前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兼职一辈子”这种谋生模式要面临的困难可能并不比正职工作少。比如,兼职工作极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和风险,可能有今天没明天,如果有生存压力,这种谋生手段依旧不是长期方法。

另外还有“一人公司”的模式,其实就是自由职业者,这种只工作不上班的模式对个体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你有可以变现的技能和资源,已经属于“next level”了,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容易。

哦对,还有人开始不上班了,依靠存款和利息或者在家啃老,直接少走几十年弯路。

这也是每个打工人的终极梦想,不过,有条件实现这种模式的还是少数人,更多打工人还是一边兢兢业业一边骂骂咧咧上着班。所以,大家也就顺势探索出如何让上班稍微好过点。

有人周末疯狂玩,或特种兵旅游,上班时间就用来休息。

有网友介绍自己的心路历程:周五晚离开所在地,周日晚回来,玩得太累刚好利用工作日来休息,要学会骗骗自己的脑子,不要把上班当成一件很累的事,不然你的脑子就会觉得很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上班摸鱼做琐碎事情,这样晚上就不用再花时间了,比如安排周末出游,网上薅各大平台羊毛,洗杯子等等,然后下班就去尽情享受自己的时间。

当然,这两种模式适用于工作并不太忙的打工人。要知道很多人一忙起来,可能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无论是想方设法让自己上班更轻松愉快点,还是直接脱离上班模式,都是当代年轻人在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探索如果跳出世俗框架外,自己的生活到底要如何过,思考“人是否可以完全无所事事的生活”这个人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人不能不工作,会闲出事来,所以“人是否可以完全无所事事的生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裸辞后,开启新生,有人摆烂在家,变得懒散迷茫,情绪变得敏感,精神状态也不稳定。所以合适与否,答案全看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更多人是发现自己逃离世俗标准后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

这其实是通病。

因为从小到大其实没人教我们要如何去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大程度都不被允许,所以一旦没有世俗标准作为人生导航,我们就开始迷茫,开始不知所措。

前几天,我在网上刷到一个新闻,是一个网友离开北京时打车去高铁,路上问司机可不可以带他去天安门看看,因为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来北京,但是按照手机导航走的话不会经过天安门。于是,司机问他,要不要不按导航走,然后他带网友在周围四处转转。那天,司机带网友去看了天安门,网友圆了梦。

视频底下有个网友评论:“原来人生可以不用跟着导航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你完全可以四处走走看。所以上班也只是一种谋生手段。

所以抛开世俗标准,抛开父母长辈的建议,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那我们要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豆瓣网友有个非常听着不太靠谱,但其实还不错的小方法,那就是先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出发。

哪怕当下你只是想摆烂玩手机也可以,那也是你当下内心最想做的事情。

去实现,然后玩几天后,你再遵从你的内心去找新的你想做的事去做。用这种方式,不断去尝试,直至找到人生真正热爱。

这种方式也许不能让你很快找到答案,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多去体验,多去经历。

正如《我的阿勒泰》中是说的:“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如此,或许才是打工人的最佳疗愈方法。

作者:图图,行动派(id:xingdongpai77),在这里,用行动创造每一个当下。关注我们,一起成为行动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如果你也想探索、体验生命更多可能性,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妨加入壹心理【心理学交流群】!

在这里,你可以免费学习心理学知识、观看大咖干货直播课,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实现自我增值;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社交圈,积累不同领域的人脉;还可以免费领取【1V1心理职业规划】,0基础入行心理工作,拓展副业并提升收入,开启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立即点击海报,免费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