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是不是一个“很怕麻烦别人”的人?

难过了想找人倾诉,又怕打扰到对方,最后独自消化;

遇到了困难,就算自己硬扛很累,也不愿开口向人求助;

即使对方主动表示要帮忙,我们也会因怕欠人情而下意识拒绝……

这种「独立」在工作、交际中是不错的品质,但在亲密关系里,也是如此吗?

有这样的困惑,源自读者@Ivy的故事。

曾经的她,异常独立,事事自己扛,从不麻烦他人欠人情。

可就是这份独立,成了她恋情的“杀手”。

需要求助另一半时,她总会在强烈的羞耻感下,一次次咬牙硬扛。

然后,要么因无法表达出真正的需求而倍感委屈失落,把对方弄得一头雾水;

要么让对方觉感觉从不被需要,总是“被动缺席”,走不进她的心里。

就像陷入了怪圈,她的每段恋情都活不过半年。

如今,Ivy不仅有了一段稳定、长久的亲密关系,也挖出了藏在“独立”背后的伤疤,疗愈了自己。

谈及自己的转变,她说:

“以前的我看似独立,但在关系里始终是毫无底气的。这是不敢期待旁人的善待,被迫成长起来的假性独立。

但学了心理学,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独立,能为自己提供支持,也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好,活得舒展、自在多了。

这次,Ivy将分享出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的朋友:

我们可以开心、自如地独立,也能安全地去依赖,享受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我,就像《人间失格》里写的“胆小鬼”: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明明渴望被爱和关注,却又不敢大胆依赖和索取。

遇到什么事都宁愿自己扛着,不愿意“麻烦”别人;

哪怕对方主动伸出援手,我也会下意识拒绝,生怕有所亏欠。

就连在恋爱里,我也事事分“你我”,坚持和男友平摊家务和开销。

在那时的我看来,哪怕在亲密关系里,我也该保持界限,互不麻烦。

直到遇到现在的男友,因此发生了争执,他直白地告诉我:

“为什么不试着依赖依赖我呢?你不累吗?我感觉你一直把我当外人,我跟你一直隔着一堵墙……”

我才开始正视自己的“独立”。

其实,我并不是从没有过依赖对方的冲动。

在某些瞬间,我也能感受到自己想要亲近、依赖ta的需求。

但同时,我又总会把ta的一个动作、表情理解成拒绝,然后在下一瞬间打消想法。

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后我才知道,我的独立背后藏着很深的「依恋创伤」。

从小到大,我从未享受过其他小孩有过的对父母的依赖。

在遇到困难,需要支持时,我最常从父母那得到的,是嘲讽和拒绝。

所以,成年后进入到关系,只要冒出想依赖对方的想法,就会生出强烈的羞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防御这种羞耻感,我逼着自己去独立、不去依赖任何人。

这种充满防御性的心态,让我始终无法和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和长久的关系。

直到借助心理学去重新理清自己,看清并打断那些自动化的情感和思维模式。

改变和成长,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心理学前,我常会把独立等同于强大,依赖和求助则意味着“弱的、低一等的”。

所以,我坚决不让自己掉进这样的“弱势”里。

哪怕不得不接受了他人的付出,也会想方设法还回去,不愿有所亏欠。

毕竟,从小的经历将“依赖可耻”的信念深深地植进我的脑海。

可同时,我又常常要和内心难以压抑的对爱、依赖的需求做斗争。

这种本能的需求和后天的防御和压抑,让我持续深陷冲突和内耗,带来更大的自我否定和厌恶。

学心理学后,我开始明白独立的真正含义:

真正的独立,是能够自行决策,而不是自行完成。

这意味着,独立也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也可以对别人有所依赖。

而“是不是需要去求助或依赖”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我自己手里。

当然,心理学带给我的改变远不止于此:

通过系统、专业地投入学习,我一点点地自我疗愈,完成了迟来的「与父母之间健康的联结和分离」,重新陪自己长大。

我也更能坦然地接纳和表达脆弱,与身边人逐渐建立真实、持久的关系。

真的碰到被拒绝,再度跌入“依赖恐惧”时,也会通过IAAA原则,重新感受、理解和接纳这些情绪,予以自我同情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也更客观、理智地看到:

当下感受到的恐惧和痛苦,也许只是过去的情绪闪回。现在的亲密,才是当下最实在的事。

此时面对的另一半,并不像我们小时候的父母。

他真的愿意,也真的可以让我依赖。

现在的我,能开心、自如地独立,给对方支持,让他依赖;

也能在关系里,能坦然接受他的好,大大方方地去依赖他。

这样有所依赖的独立,真的很舒展、踏实,还有爱。

因为我知道且相信,无论将来自己会经历什么,都会有人去接住我。

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学的陪伴、理解下,看清自己、拥抱自己、发展出更好的自己。

这背后存在着很多客观原因:

1.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关注越来越多;

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寻找心理学课程、心理咨询提供了许多方便;

3. 心理学正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帮助人们在现实中更好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

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学习心理学是可能出现偏差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心理学,想通过心理学助人助己,但又非心理学科班出身,想找到合适的入门方式,系统地学习心理学。

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领取0元试听课。

在高效的理论学习环境中,通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路径,学习到实在的、靠谱的心理学知识及技术!

想要利用心理学更好生活的你

↓速戳图片,0元领取试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小西

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