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关注“楼市气象”

接天气,接地气,大家都爱看的地产自媒体!

6月7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公告,公开征求《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 (2022-2035年)》意见建议。按照省委、省政府建立郑州都市圈“1+1+3+N+X”规划体系工作部署,依据《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

郑州都市圈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两大发展轴的交汇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规划范围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确定的空间范围为重点,并将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漯河市、济源示范区的其他区域纳入统一规划。规划期限为2022至2035年,近期至2027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需源文件,请扫码文末二维码入群获取

目标愿景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7:建立并完善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空间框架,高效协同的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功能体系基本确立,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2035:基本形成空间底线管控有效、区域协同协作关系紧密、空间效能与宜居品质显著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的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空间格局,支撑郑州都市圈迈入国家都市圈序列的第一方阵,成为服务全国大局、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2050:全面建成社会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宜游、开放创新包容、魅力特色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河南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间格局

“一主一副、三轴四极”

统筹精准发力和整体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主:郑(港)汴许主引擎

一副:洛济深度融合区

三轴:高质量发展轴线

四极:新兴增长极

重点区域空间融合

协同共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共建高能级科技创新与产业走廊

2.引导核心功能区与轨道枢纽耦合布局

3.协力管控重大生态与安全韧性空间

4.强化支撑未来的战略功能空间预留

统筹洛济一体化开发保护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共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2.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3.推动文旅合作共融

4.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塑造人文生态价值尽显的大嵩山生态绿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嵩山为核心,以登封、偃师、巩义、禹州、汝州等环嵩山县(市)为主体,统筹生态系统修复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共建高品质的人文生态绿心,构建山城相融的特色生态景观,打造都市圈生态游憩空间。

1.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协同开展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

2.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保障林业经济发展空间需求,做大做强林下中草药、林下种养殖、林下菌类深加工等产业。

3.强化生态游憩功能。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空间融合发展模式;建设环嵩山绿道体系。

加强跨界地区空间协同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挥郑州主城区和航空港区引领作用,提升开封中心城区和许昌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培育上街-荥阳、中牟、兰考等特色城镇组团,将中原农谷纳入统筹考虑。

共育协同发展的创新空间

支持“两城一谷”创新极核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水平建设中原科技城

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原农谷

高质量规划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

共筑“一带两屏、一心多廊”生态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带:黄河生态保护带

共建黄河干流国家级生态保护带,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

两屏:太行山伏牛山

巩固太行山、伏牛山安全屏障作用,形成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支撑区

一心:大嵩山都市绿心

打造大嵩山生态绿心,营造人文生态价值尽显的大尺度绿色空间

多廊:蓝绿生态廊道

以重要河流水系为依托,发挥森林、湿地、良田等生态功能,形成生态廊道系统

打造国家古都文化传承创新区

郑州、开封、洛阳三大古都为依托,协同推进区域文化资源管控保护、主题展示和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全景文博体验带,建设一批研学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创新文化展示、体验和消费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1小时-45分钟-30分钟-15分钟”四级生活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区域服务中心:以郑州主城区、航空港区、洛阳中心城区等为重点,引导高等级服务设施集聚配置。

打造城市公共中心:围绕省辖市和重要功能组团提升公共服务配置水平;长垣、兰考等提级配置

提升县(区)公共:推动以县城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公共服务配置水平,引导社区生活设施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慢行体系等集中复合布局,形成融合“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多元功能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构建“四网融合”的都市圈轨道网

推动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集约布局、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一张网”。

完善高速铁路系统

围绕郑州、洛阳中心城市提升高速铁路网络服务功能,全面融入国家干线铁路网,保障都市圈主要城市均有两条以上高速铁路覆盖。

提升城际轨道支撑能力

支持将重要轨道线网引入城市核心区域,推动轨道枢纽和城市商业区、金融商务区、创新功能区等耦合布局,实现城市间重点功能区直连直通。

提升区域轨道快线通勤服务能力

重点支持郑(港)汴许主引擎同城化和洛济深度融合发展,提升郑州对黄河北岸新乡、焦作等城镇功能组团的带动作用,建设区域轨道快线系统,形成紧密通勤圈。

楼市气象据官网信息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如需源文件请扫码二维码入群获取。

- END -

扫码回复“入群”,了解更多资讯

未来立体生态建筑(国际)创新中心寻合作

创新中心隶属于清华大学全资企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以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原创核心团队为基础,整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美术学院四大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端资源共同打造,主要围绕“立体生态”“健康建筑”展开创新科研及建筑实践成果的转化重建建筑“微循环”,引领未来人居升级、绿色生态建筑迭代发展。未来立体生态建筑(国际)创新中心中原大区能够为行业提供未来立体生态创新建筑的全过程咨询及示范项目代建服务有合作需要可联系15738873333、18939256218详询。

企业自主研发 AI建筑设计平台TransBIM ,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针对施工图专项协同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大专业,一键生成施工图,实现建筑设计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3天出图,成果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无差错、零强条、经济合理,全面降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有合作需要可联系15738873333、18537109698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