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几天写了一篇现在的国央企领导,已经不培养“女婿党”了,点燃了围观群众的熊熊八卦之心,在各个平台的讨论度都比较高。

其中大家比较一致的一个观点是:现在的“女婿D”之所以失去市场,是因为以前的女婿们,把路走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十年、二十年以前,“女婿D”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

到了现在,不仅女儿们越来越清醒,父母的观念也在改变,

宁愿培养一个优秀的女儿,也不再冒险去为别人做嫁衣,何超琼、孟晚舟、宗馥莉、杨惠妍...都是其中的代表。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

也说一说生活中目睹过的一个关于“女婿D”的例子。

高中时有一个同学,父亲是一家医院的院长,母亲也在医疗系统,算得上幸福美满的家庭,

却不想同学在高二的时候,突然休学,后来才知道她是因为父母离婚一时无法接受,得了抑郁症。

此后断断续续从旁人口中听到事情的经过。

原来同学母亲自小家境不错,外公就是医院领导,看中了同学父亲踏实肯干、有上进心,几番考察之后将女儿嫁给了一穷二白的他。

婚后,不仅住着女方的房子,连孩子也是岳家出钱出力抚养,

对于女婿的工作也十分上心,调动、提拔的关键时刻都出了大力气。

而同学父亲也不负所望,40多岁就当上了院长。

眼看女婿前程大好,同学外公放心地退休了。

不料前脚刚退,女婿后脚就和一个年轻十几岁的下属搅和到一起,直到小三怀孕逼宫,原配才知道。

最后同学父亲不顾只有一年就要高考的女儿,执意要离婚,

在随后的离婚拉扯战中,同学母亲这才从他口中得知,自己家这些年的帮扶、付出,在他眼里是“施舍”;

而他对妻子的好脾气、对岳父的言听计从,在他看来是“忍辱负重”;

就连同学也发现,自己一直视之为偶像、十分宠爱自己的父亲,一直有一个未遂的“儿子梦”。

故事的结局不是爽文,同学父母离婚了,母亲仅分得两套家里给她的房产,

同学的学业也一落千丈,一直保持年级前十的她最后只考了个普通的二本,现在在家乡体制内工作,

37岁还没结婚,也没结婚的打算。

用她的话说,目睹过父母失败的婚姻,对婚姻、对人性已经不抱希望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评论区我也见到许多人讲述类似的故事。

大概是因为前车之鉴太多,给岳父、女儿们留下了很重的心理阴影,

所以无论是商届、还是Z届,或是国央企,大佬们都不再热衷培养女婿。

再加上现在二胎三胎放开,培养自己生的,总比培养一个人心隔肚皮的异姓人来得靠谱。

也许,“女婿党”也将就此成为“时代的眼泪”。

我也曾经听说过一位不靠岳父的“女婿”。

小伙儿外型、学历都称得上优秀,

和一位大领导的女儿相爱、结婚后,在岳家要求下,考到岳父所在系统工作。

起初当然得到了很多便利:经济上有岳家帮扶,升职加薪也快人一步,

但即便小伙儿工作努力、能力拔尖、业绩也突出,

但每走一步,仍伴随着不少争议与冷眼,时不时有“吃软饭”、“还不是靠老婆家”的风言风语传出。

时间久了小伙觉得憋屈,最后干脆心一横把工作辞掉,跑到南方创业,

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奋斗,后来也是混得风生水起,起码收入上是之前在体制内的十数倍,婚姻也仍然十分融洽(没换人)。

所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虽然有很多“渣”在前,但也并不是所有“女婿”们的婚姻,都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有时候,只是爱上的那个人,恰好是“二代”

当然,岳父、女儿们的清醒和理性,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毕竟对于女儿们来说,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不如独立自强、自己打拼,做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而对于岳父们来说,将自己的事业与女婿切割,不仅能降低女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风险,

还能试炼女婿的人品、与对女儿感情的纯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而对于“女婿”们来说,如果受了岳家的恩惠,受些委屈、听些闲话在所难免,即便将来走到高处也别忘了来处,生而为人,感恩之心还是得有。

如若实在觉得憋屈,大可拒绝岳家的帮助,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那时,旁人一定会收起闲言碎语,敬你是一条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