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硬件推动软件发展,还是软件推动硬件发展?

曾几何时,一块软件的存储空间仅几百K或者几MB,却能装得下一款游戏,如今半导体产业的快速迭代,存储空间从动辄数十GB到上百GB甚至1TB,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然而网友却发现一个无奈的问题,存储空间依旧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社交工具微信,曾经微信1.0版本的安装包仅457KB,如今安卓安装包的大小已经达到了256MB, IOS版的安装包大小已经达到了600MB;再比如某音,2016年的抖音版本只有不足20MB,如今最新版已经达到了200多MB。

而除了安装包之外,在占用空间方面,有些用户微信的占用空间已经达到了数十GB甚至100GB,对于一些128GB存储的手机用户而言,已经造成了空间不足、手机卡顿的问题。即便是某些短视频平台,也有几个GB甚至十多个GB的空间占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PP难道就不能做的小一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早期开发者确实被存储空间、半导体技术所限制,但并没有限制住开发者智慧和心血,开发者们往往能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游戏体验。比如像素画风的游戏超级玛丽,无数次的重复利用游戏中的场景,开发者不需要为每个关卡重新创建新的素材,从已有素材库重复使用,而这项技术不仅用在了地图方面,在游戏角色、怪物方面也用到了相同的重复设计。为了减少存储空间的使用,开发商还用到了高效的编码和压缩技术存储游戏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硬件技术的快速升级,存储、闪存空间越来越大,许多开发商采取了更为宽松的策略,并将重点放在了软件的图像质量、音效设计、物理模拟等方面,从而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使用体验。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APP,为了抢夺新用户、挽留老用户,几乎都成了集万千功能于一身的样子,比如曾经只聊天的QQ,如今手机端打开之后看到的反而是短视频内容;音乐APP,如今还可以养宠物、建立群聊、甚至与不同主播连麦,还可以购物。用户体验有了,带来的结果则是,手机存储空间、内存占用率,甚至处理器占用率的急剧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PP越来越臃肿,或许是这个时代下的无奈之举。

首先,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多样化,APP的功能不得不逐渐增加,从早期单纯的社交,到如今不得不加入购物、支付、娱乐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增加也使得APP的代码库、图形资源、文件不断增加,从而导致APP占用空间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手机产品厂商、产品型号的不同,为了兼容不同厂家的不同设备,APP需要开发含有多个版本的资源文件和库,这些也会增加软件的体积。同时为提高用户体验,许多APP会缓存一些用户数据,比如图片、视频、用户设置等文件,尤其当用户不及时清理缓存文件,这些数据也会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免费的APP为了盈利可能会推出许多推广活动或广告内容,甚至附加一些小游戏,而这些内容可能会以视频、图片,甚至引入第三方库文件或框架增加APP的体积。同时APP为了用户的数据安全或隐私,也可能引入加密库、安全协议等,这些都会增加APP的体积。

不过,许多开发商早就意识到了APP膨胀的问题,比如微信在8.030版本中修复了相同文件转发只生成一个包含源文件ID的新文件,避免文件的重复问题。有些开发商将APP拆分成多块,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增加动态模块,减少不必要的下载和安装。同时手机厂商也在尽可能的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用户权限,精简、优化操作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开发商、手机厂商的优化还并不够,对于广大普通用户而言,我们也可以定期清理缓存文件;将一些不重要的图片或视频内容上传到云空间;把重要的文件被放好,恢复出厂设置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可以提升手机流畅度,增加手机空间。但对于许多数码爱好者来说,还是怀念曾经各种APP小而美的时候,各厂商各司其职,精耕细作。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