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疫三年,人们积攒太多的负面情绪,抱怨、焦虑、惶恐、隐忧……以致大多数人对生活抱着悲观、质疑的态度,躺平和摆烂成为疫情心态的代名词。

去年12月疫情放开,拨开云雾终见日,让人欣喜不已,看到未来希望的光,但这道光无法瞬间驱散三年沉积的乌云。

从放开后盲目囤药、再到避阳居家不出,到现在阳康后的“脑雾”后遗症冲上热搜,这些现象表明:疫情心态仍在持续。

先普及下脑雾,不是医学专业术语,指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反应迟钝的现象,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行为特征。

近期,不少阳康后的网友担忧自己的“脑雾”症状:“点外卖,莫名其妙给自己点了两份。”“别人和我说话,我常常跑神,不知道对方再说什么。”“盯着屏幕半小时,写不出一份完整的邮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作出回应:病毒对免疫力消耗较大,康复后出现“脑雾”是正常现象,吃好喝好睡好,在1个月后慢慢缓解,直至消失。

貌似“等等在看”的说法,已不能安抚大家的心。阳康后会变笨的舆论传递到每个角落。

这让职场的兄弟姐妹很是慌张,屋漏偏逢连夜雨,当下工作不易,脑细胞若不够用,岂不是要被炒鱿鱼?那还费啥劲呢,再歇一年算了,养养脑子!

这疫情心态还没完没了?就像披在蜘蛛侠身上的毒液,麻痹心智,让人深陷漩涡不能自拔。

如何撕破这层鬼魅的外衣?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跳脱成功的人,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帮自己粉碎这该死的疫情心态。

这个智者,他就是2022年备受人们追捧的全民偶像—苏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拥有一身才华,却一生仕途坎坷、颠破流离的人,而他确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留下的诗词,皆是点出人生的哲学道理,更有治愈人心的疗效。

他在42岁时,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被贬黄州,长期被监视居住。在过四十不惑的年头,苏轼遭到人生的飞来横祸,他起初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对生活的绝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有的负面情绪笼罩着他,生活郁郁寡欢,如同行尸走肉。

但在生活一次途中遇雨的经历,让他破开内心的乌云,醒悟人生的意义,便留下这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从中悟出3个人生道理,能帮我们破开这疫情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的风雨本就触不及防,不必等拿到遮雨的伞再出行,不用受风雨大小的影响,我继续走我自己的路。

我们很多人都在等疫情真的完完全全的结束,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一味地等待,岂不是作茧自缚?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辈子都在风雨里,我也很坦然。在挫折和磨难中,有处乱不惊、但看云卷云舒的心态,确是每个人待修炼的定力。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望走过来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风雨天晴都无所谓。

天气有阳光、也有风雨,人生有高光、也有低谷,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你只管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何必因磨难就放弃了呢。

苏轼的一生遭遇,比当下的人遇到的坎坷多得多,而命运的百般作弄,依然掩盖不住“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千古佳作。

最后,送各位朋友一句话,包括我自己,“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照亮脚下的每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