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曾志晚年的时候,女儿陶斯亮曾经询问过她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在那段特殊年代吃了那么多苦、遭了那么多罪,甚至还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对于这些事情,她怨不怨毛主席呢?

说罢,陶斯亮已然想到了母亲的好几种回答,毕竟她与丈夫陶铸都是冤枉的,遭受这种不白之冤,她怎么可能不心怀芥蒂呢?可令其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对此,曾志非但没有露出责怪的神情,反倒是一脸释然的说道:

“我不怨他老人家,毕竟晚年的他也是个老人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一来,毛主席也是人不是神,二来彼时的伟人年纪已经很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定皆是情有可原,作为革命战友,她又怎么会去责怪对方呢?

显而易见,与那段痛苦的岁月相比,曾志想到更多的还是过往与毛主席的情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曾志与陶铸同伟人到底有何交情,后续二人又是因何获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铸“定性”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陶铸的两次职务变动开始说起。

1965年1月,原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接到中央任命,成为了新一任的国务院副总理,但岂料仅仅过去一年,上级便再度传来了新的任命,那就是将陶铸调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兼任宣传部部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旁人看来,这显然是一件好事,可在陶铸眼中却不然,原因很简单,其一,这两次调动的时间间隔未免太短了些,很难保证是不是中央出了什么问题,其二,北京的事情陶铸也听说了一些,知晓“运动”已然开幕的他自然将本次调动与之联系到了一起,其三,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即便身为国务院副总理,但他却依旧留在广州办公,可如今就不同了,即将前往北京的他实在是放心不下生病的妻子曾志。

这三者合一,陶铸的心情自然不佳,以至于到了北京后,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是郁郁寡欢,不过所幸曾志心疼丈夫,通过向广东省委申请调去了北京养病,他们夫妻二人这才总算是团聚在了一起。

见面后,二人的情绪都很激动,与此同时,他们也做出了约定,那就是今生今世永不分离,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仅在四个月后,这份诺言便失效了,1967年1月4日,突然之间陶铸就失去了自由,在被软禁期间,他的日子堪称艰难无比,他想到过自杀却为了坚持真理不得不勇敢的活下去,他万分心寒,却还是对共产主义思想不离不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同志无疑是清白的,但岂料,关于陶铸的“定性”却是毫不留情,那些人不问青红皂白,抓住一点点问题就无限扩大化,根本不顾他的贡献与功绩不说,甚至还要颠倒黑白将其抹除。

见此情形,原本还抱有一线希望,认为经过调查组织上定会还丈夫清白的曾志顿时急了,没办法,她也只得向毛主席写信求助,希望伟人能够明察秋毫,不要相信那些小人的谎言。

闻听此言,毛主席心中的惊讶与愧疚溢于言表,于是没有犹豫,他先是修书一封,让曾志去找汪东兴帮忙解决问题,随即在某次中央会议上,在陶铸已经被定性的情况下,他更是力保曾志,直言道:

“陶铸是陶铸,曾志是曾志,曾志有什么问题?”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保护下,曾志这才没有继续受到批斗,而是仅仅遭到了一些污蔑和冲击,对此曾志自然非常感激,可感激归感激,丈夫的处境却令她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去清白自由加上身患癌症,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很快就击垮了他,而听说该情况后,毛主席与周总理亦是格外重视,仅在第一时间便请来了上海、北京等地的名医前来为其手术。

在几人的操刀下,陶铸这才暂时恢复了健康,至于为何说是暂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还不到一年,陶铸的病情便复发了,癌细胞快速扩散,那股剧痛再度来袭,显然已经是药石无医。

见状,明白自己时日无多的陶铸也只剩下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在最后的日子里与妻女待在一起。

闻言,深知陶铸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的“那些人”亦是没再阻拦,但岂料天不遂人愿,由于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1969年10月,为了保障各中央领导干部不受到“核战争”的威胁,组织上也只得将包括陶铸在内的多位“特殊干部”疏散到了外地。

陶铸去的地方是安徽合肥,听说这件事后,曾志自然想和丈夫同去,可对此陶铸却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虽说上级同意了曾志的申请,但若是去也只能她一个人去,女儿陶斯亮却只能留在北京,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的陶铸自然不想因为自己,让她们母女二人分别,况且在彼时的背景下,这一别还不知要多久才能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这对苦难夫妻一个被抬去了合肥,一个带着女儿来到了广东翁源县插队,而在开始劳动的第43天,曾志也是得到了那个在情理之中却始终不敢面对的现实,那就是陶铸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毛主席的点点滴滴

十年动乱期间,原国家宣传部部长陶铸惨遭打倒,他的妻子曾志同样受到了牵连,幸得毛主席相救,这才避免了更坏的结局,但很遗憾,由于病情的恶化与局势的紧张,最终陶铸还是客死他乡,临终之前也没能见到妻女最后一面,这件事算得上是年幼的陶斯亮心中的一根刺,而这也正是多年后,她向母亲询问是否怨恨毛主席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对于丈夫的遭遇和去世,曾志的心中说没有一点怨恨是假的,毕竟陶铸的清白她最清楚,可仔细想想,这件事又和毛主席有多少关系呢?抓陶铸的不是他,害陶铸生病的也不是他,让他们夫妻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的同样不是他,相反,毛主席还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自己的安全,一切都怪“那些人”,深明大义的曾志又怎会将责任怪到他老人家身上呢?

这是其一,其二在大是大非上,对毛主席曾志亦是无条件的信任,而提到这个,咱们便不得不从二人的第一次相见开始说起了。

1928年,部队正在行军,身怀六甲的曾志碍于体力有限,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正在第二任丈夫蔡协民的身边小憩,但岂料就在这时,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却“搅乱”了这浪漫的一幕。

来人正是毛主席,作为蔡协民的好友,看着他与妻子的情况,幽默风趣的毛主席当然要上前调侃两句,而被人“戳破好事”后,曾志亦是瞬间羞红了脸,所幸就在此时,蔡协民主动开口,向二人彼此介绍了身份,这才总算是缓解了尴尬,不仅如此,当得知面前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毛润之后,曾志更是无比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很简单,对于毛主席的大名曾志早有耳闻,她一直以为堂堂的湖南党代表定会是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模样,可如今一见她却发现,这个毛泽东不单没有任何架子,甚至还像极了一个普通人,这样奇怪的领袖又怎能不让人感到好奇呢?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曾志便“赖”上了毛主席,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后,她亦是同毛主席、贺子珍夫妇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不过很遗憾,好景不长,由于工作原因,仅在1929年曾志便跟随丈夫去到了福建工作,还是直到后续蔡协民不幸牺牲,她与陶铸重新组成家庭后,二人这才在1939年底回到延安,并再度见到了毛主席。

这次的相见堪称是主宾尽欢,曾志一口一个老毛,毛主席也万分关心曾志这些年的情况,待得知蔡协民同志早已牺牲,她也已经再婚后,毛主席更是感慨万千,伴随着两人相继红了眼眶,现场亦是陷入了沉默之中,所幸就在此时,曾志主动提出了想要去马列学院学习深造的要求,这才让气氛重新活跃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往后的日子里,曾志一边学习一边经常前来看望毛主席,后续陶铸同志调来延安,三人的聚会也总算变成了四个人,可以说,在那段岁月里,除了妻子之外,在工作之余毛主席最常见的便是曾志夫妇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愈发深厚,只是很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工作的缘故,曾志夫妇先后被调到了东北、广东等地,为了革命不单他们与毛主席渐行渐远,就连二人也不得不分居两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抗美援朝战争后,还是直到国内局势基本稳定,曾志这才主动向上级申请,调到了广东与丈夫团聚。

好事成双,就在他们夫妻团圆后不久,1959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二人也终于获得了与毛主席再度相见的机会,不仅如此,为了表达多年没去看望的歉意,曾志还贴心的给毛主席带来了一份大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怨无悔晚年待遇

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庐山召开,借此,曾志夫妇也总算得到了与毛主席再度相见的机会,不仅如此,为了表达多年没去看望的歉意,曾志还特地为主席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当然,清楚毛主席为人的她自然不会带什么金银财宝,而是带来了一个人,那就是与伟人相濡以沫了整整十年的患难妻子贺子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去到庐山参加会议之前,曾志特地去看望了一番身在南昌的贺子珍同志,待发现对方的精神和情绪一切正常后,这才悄悄的找到了毛主席,并鼓励毛主席去见一见她。

闻言,毛主席的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而最终,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他也是听从了曾志的建议,让汪东兴把贺子珍带来了庐山。

就这样,这对曾经无比恩爱的夫妻时隔22年终于相见了,同时这也是他们彼此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一切曾志堪称首功,这份恩情毛主席也始终记在心里,只可惜,碍于局势的混乱,他不但没有找到机会报答,反倒是眼睁睁的看着曾志的丈夫被人陷害,每每想到这里,毛主席的心中亦是既愧疚又惋惜。

但没办法,斯人已逝,毛主席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做出补偿,这不,就在1973年3月,毛主席便力排众议,将曾志调回了北京,眼看着老友状态不好,他更是相继为其安排了住处、工作和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的帮助下曾志的生活这才逐渐回归了正轨,可很遗憾,正当她的日子在一天天变好之际,一个噩耗却突然从中南海传了出来,那就是人民的伟大领袖、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那位将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兄长去世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享年84岁,得知该消息后,一时间堪称是举国皆悲,而在这其中,除了李讷、李敏等等毛主席的亲人外,最伤心的便莫过于曾志了。

老话总说,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你可能总会想起他的不好,可若是人没了,脑海中余下的便全都是他的好了,这一点曾志也不例外,彼时她的心中其实依旧存有一些对毛主席的怨气,可如今毛主席走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刻在曾志的心中,林林总总,浮现的全都是她与毛主席的点点滴滴,是毛主席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是他们彼此说说笑笑的岁月,而这也是后来,当陶斯亮询问那个问题时,曾志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对毛主席、对跟随毛主席无怨无悔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