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有凌云志,今朝试锋芒。又是一年高考季,每逢此际,高考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也能勾起许多“过来人”对当年的回忆。梁晓声、余华、莫言……这些文学名家经历过怎样的高考?他们对高考有着怎样的体悟和感慨?一起品读他们的相关故事吧。

梁晓声

文学改变了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大学之前,作为木头搬运工的梁晓声甚至不知道中国有个复旦大学。当招生老师辗转几千公里面对面考察他时,最后谈到了文学,梁晓声非常高兴。他说:“那时候谈别的不行,谈文学还不行吗?”老师问他都读过哪些文学书籍,最感动的是哪本书。梁晓声想了想说:“《红与黑》。”接着说了自己对书中主人公于连、德·瑞纳夫人的看法,并为他们设想了最终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结局。这次谈话后的三个月,梁晓声收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四年后至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然后开始专业写作生涯。2019年,梁晓声以颂扬人间真善美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梁晓声坦言,文学改变了自己,自己也要向文学做一种回报。“文学给予了我很多,我欠文学一个回报,我应该反馈社会、反馈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这次创作《人世间》就是圆了自己的这个心结。”他说,“写建筑工人、写那些留城的姊弟,这些人在文学画廊中被忽略很久,我希望把城市生活状态做一个扫描式的呈现。”

余 华

高考落榜后立志改变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当时在高考前就填写志愿了,那时候大家对大学确实不太了解,大部分同学都填写了北大和清华,或者复旦、南开这样的名牌大学,也不管自己能否考上,先填了再说,结果都落榜了。对于自己的高考,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学了一年,然后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上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感到没有了前途。就是这一刻,他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了,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第七天》。

肖复兴

处在招生年龄上限,如考不上可能再无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肖复兴的眼中,高考的往事历历,却像旷世一样久远。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师,肖复兴参加高考的时候,已经是31岁了,他首先参加了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当时他正处于中央戏剧学院招生年龄的上限,如果考不上,他可能将永远被中央戏剧学院拒之门外。“我知道机会不可能像夏日树上开的花朵一样,开完一朵接着还会有下一朵。”为了保险起见,肖复兴在随后的夏天,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又参加了一次普通高考,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我想不管怎样,我肯定能考上一所。”为此,肖复兴开始突击自己最薄弱的数学,从中学教研组借来中学期间的数学课本复习,“我考的还不错,数学这科只错了最后一道几何题,扣了25分,其他一题没错,最终考了个全区第一。”

阎连科

落榜后矢志从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不得当年都考了一些什么内容,但高考作文阎连科却整整写了五页。因为稿纸不够,举手向老师索要,监考老师大为震惊,走过来看见满纸工整,一笔一画,在别人两页都还没有写完时,他的第三页已经写满……然而那年,阎连科没有考上大学。当年全县无一人考上大学,只有偶或几个考上了当地师专。这集体的落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集体去报考志愿那天,上百个考生,无一人知道,中国都有什么大学,省里都有什么大学,洛阳都有什么学校,老师也给不了科学的指导。 接下来,和阎连科同考场的许多同学,都在次年进行了复读复考。而阎连科,没有复读,没有复考,在家写小说,到了年底,便怀揣着一种逃离土地的梦想当兵去了。 后来,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阎连科的小说《黄金洞》《年月日》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日熄》《中原》等也多次获奖。2021年11月,阎连科获得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成为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麦 家

被“特工”专业破格录取,但志在文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高考,麦家的成绩勉强上提档线。他在《隐密之魅》一文中写道:“高考后我去医院参加体检,天很热,医院里的气味很难闻,我在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来岁,胖墩墩的,友好地和我攀谈起来。”此人正是负责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是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优秀以后,破格录取了他。后来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军队情报工作,俗称特工。但不久后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上,偶然地读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形象和他当时有一样的心态,压抑、躁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让麦家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小说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暗算》《风声》等作品的问世。

迟子建

高考作文写跑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作家迟子建的高考作文得分很“惨”,但她感谢判卷的老师。她在《人生就是悲凉与欢欣》一文中写道:“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只考上了大兴安岭的一所专科学校,学中文。因为课业不紧,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开。”那所学校面对山峦草滩,自然风景壮美。迟子建写了大量自然景色的观察日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文学训练了。后来迟子建开始尝试写小说,从而走上文坛。迟子建早期的代表作《北极村童话》,就是在大兴安岭创作的。后来迟子建说:“我觉得图书和大自然对我的帮助很大。”

韩松落

借助高考进入了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韩松落在《我口袋里的星辰如沙砾》里,希望年轻人们能把握住高考的机会,虽然高考很辛苦,但不要放弃努力:“我有幸生在有高考的年代,借助高考,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新世界。这一步的确很小,但对一个小城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它像一个剪刀,剪刀开口处的一毫米,却是剪刀口的一公里。不过,所有的机遇,都并不是一个带着飒飒电光从天而降的飞碟,也不是突然间的传奇性际遇,转折点就是日常生活,就是当下,潜伏在每一刻,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里,你一定要尽量在年轻的时候,就为它的倒来做好准备,不要放弃迎接它到来的全部努力,全部希望。人生像升级打怪。希望年轻人们,从高考这个小怪开始,不断升级,打败更多大怪物。”

莫 言

陪女儿高考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在《陪女儿高考的这一整天》中,他记录了女儿高考时他等候在考场外的心情:“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已经安静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名穿着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派人把它们赶走。”对于高考,莫言只能感慨地说,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生的高度并不取决于此。一些文学名家,尽管高考一时失意,但凭着对文学的执着笔耕不辍,最终笑傲于文坛,其砥砺奋发的进取精神令人感佩,激励着我们勇敢追梦。高考第一天,祝愿所有高考学子旗开得胜!

来源:卓尔书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