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4号线车厢内,

一位乘客突发疾病倒地,

心跳呼吸全无。

十万火急之时,

她毫不犹豫出手相助,

乘客奇迹般恢复心跳呼吸

6月6日

16时30分左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湖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Ⅰ科护士詹少萍

乘坐地铁4号线,

列车从楚河汉街启动后,

车上一位50多岁的男子

突然瘫软倒地、不省人事。

车厢内乘客一片惊呼声,

詹少萍立即主动上前,

在表明医务人员身份后,

她立刻俯身查看。

在紧急评估患者

呼吸、颈动脉搏动时,

詹少萍发现他

已完全丧失自主意识,

心脏骤停,小便失禁,

牙关紧闭,口唇发紫,

颈动脉搏动也消失,

处于濒死状态。

16时33分,

地铁到达青鱼嘴站后,

地铁工作人员和热心群众一起

将患者从车厢抬到了站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少萍担忧男子

舌根压迫呼吸,

凭借11年的护士经验,

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

她快速徒手打开口腔,

顾不上自己的手指被牙齿划伤,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血迹。

随后,

她立即解开男子上衣,

开始徒手心肺复苏,

同时请地铁工作人员赶紧取来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持续几轮电除颤

和心肺复苏过程中,

在场的路过行人,

也帮助筋疲力尽的詹少萍

轮流对男子心肺复苏,

詹少萍则在一旁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间,

詹少萍电话联系

神经内Ⅰ科护士长贺娟凤,

护士长建议继续实施心肺复苏,

并时刻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寻求120救助。

16时51分,

经过近20分钟的心肺复苏后,

原本丧失自主意识的男子

慢慢睁开眼睛,

动了动手脚,

已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120医护人员

也赶到现场,

第一时间将男子

转运至附近医院。

詹少萍这才继续坐地铁回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科主任李文强教授介绍,

心脏骤停是导致死亡的

最常见疾病之一。

心脏骤停后,

脑部血流突然停止,

10秒钟左右病人就会

神志丧失、昏迷不醒,

1分钟后呼吸逐渐停止,

大部分病人会在4分钟左右

开始出现脑部无法逆转的损害、

脑细胞死亡。

因此,

突发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

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每延长一分钟,

抢救的成功率

会下降7%到10%。

一旦错过“黄金4分钟”,

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且抢救成功的几率

会变得非常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业、及时、勇敢,

詹少萍,你是好样的!

文字:宁亚飞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