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 又是一年端午,在这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纪念馆延长观众参观时间,举办“祭忆之声”诵读活动,为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热线快速响应……

虽然假期只有三天,但仍有数以万计的观众将目的地定位在纪念馆,他们在这里沉浸式朗读《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回望历史、缅怀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视,让我内心特别受触动

端午小长假期间,纪念馆每天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尾厅休息区,都会举办“祭忆之声”诵读活动。 紫金草志愿者与观众互动,一同沉浸式朗读《拉贝日记》(青少版)片段,通过仪式化教学活动,让历史“声”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爱国根植于心|他们走进纪念馆凝望历史

“如果我生活在87年前,是拉贝先生日记里的孩子,可能也会遭遇侵华日军的屠杀。”来自杭州的三年级小学生郑婉宁朗读完《拉贝日记》后,走下台抱着妈妈伤心地抹着眼泪说道。她从同学的介绍中知道南京大屠杀,一直很想来纪念馆看一看。她说:“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爱国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胞胎兄弟刘奎京、刘晋京来自湖南长沙。在去年12月13日的主题班会上,兄弟俩第一次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才知道过去的祖国经历了这么多苦难。 “第一次到纪念馆参观,看到遗骨坑,觉得受害同胞太悲惨了。 ”哥哥刘奎京立志长大后报考清华大学或国防科技大学,学理工科,以知识报国。 弟弟刘晋京长大后想当兵,以身作则,保家卫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年级小学生罗一心 小长假第二天从成都来到南京。当她在台上朗读《拉贝日记》时,台下的弟弟坐在观众席上认真听着,爸爸妈妈则从不同角度给她录制视频 记录这个有意义的时刻。“以前她只在书本上看到这段历史,这次来到现场,孩子就一直掉眼泪。女儿看到幸存者口述部分,一直问‘为什么?凭什么侵华日军要杀我们这么多同胞?’”妈妈说,“孩子的爸爸是一名现役海军,他们一直为有一个能保家卫国的军人爸爸感到很自 豪。”罗一心说:“我会记住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努力学习,长大像我爸爸一样,为国防事业尽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6岁青年李凌霄诵读完《魏特琳日记》选段后说:“之前当看到整面墙的幸存者照片时,让我内心特别受触动。这是‘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视,他们在凝视着我,我也在望着他们,我们从未忘记这段历史。我想把这段历史讲给所有观众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女士来自上海,端午节带着两个女儿参观纪念馆,并参与了诵读《魏特琳日记》选段。 姐姐吕雍秀读三年级,她说: “在日记里,我读到了很多儿童悲惨的遭遇,并且我感受到魏特琳是一位勇敢、热心肠的英雄。 ”冯女士说: “来这里是为了让两个女儿更加深刻地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这也是对她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课,让她们能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第一次来参观,到门口鼻子就酸了”

02

3天小长假期间,展厅内处处是观众认真观看展览的身影。有家长为孩子讲解的画面,有青年观看展览后落泪的画面,还有大家自动排队等候写留言的画面……这一幕幕证明,“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正在一代代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8日,两个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纪念馆的留言墙……

“我将永远热爱我的祖国,努力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之人。”来自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一学生仉霄羽小长假第一天跟随学校来到纪念馆上大思政课。 他说: “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对我来说意义非凡,12个人撞响13声和平大钟,这钟声是缅怀、是警示、更是期盼,期盼吾辈青年更加努力奋斗,勇敢自强。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第一次来参观,到门口鼻子就酸了。”来自福建的11岁五年级学生官景恒说道,“我看到拉贝先生戴着钢盔写日记的雕像,又参与朗读《拉贝日记》,心情瞬间沉浸进去,诵读也变得逐渐有感情。 当年屈原投江因为爱国,人们包粽子纪念屈原是因为纪念这样的爱国者。 我在端午节来纪念馆参观,也看到我们很多抗战英烈献出宝贵生命, 看到拉贝这样的国际友人不顾个人安危留下来救助中国同胞。 我希望以后也能用实际行动爱国,把历史刻在心里,好好读书。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安徽外国语大学的阮其乐今天端午节和同学一起来到纪念馆参观。 在参观到“为和平而努力——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油画作品展”时,她拿起手机,将这幅《暴行》油画拍摄了下来。 她说: “作为女孩子,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更加觉得心痛。 如今,那样的日子再也不会发生了! 感谢强大的祖国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当下。 过去我们不会忘记,未来我们会加倍努力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愿和平之鸽飞往世界各个角落”

纪念馆史料陈列厅的尾厅以及1、2号临展厅的结尾部分,都设有专门的观众留言区。小长假期间,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更换8支笔芯、4本留言簿。很多观众的留言令我们感动。

小观众候昊林的父亲在孩子写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几个字后,为孩子纠正错别字,并告诉孩子: “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不要忘记过去发生的事,也要走好未来的路,不让事情重演。 ”小皓淞的母亲握着孩子的手写下: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并对孩子讲: “勿忘国耻,只有中国强大了,才不会被欺负。 ”

爱国根植于心|他们走进纪念馆凝望历史

“愿和平之鸽飞往世界各个角落。 ”00后武汉观众曹潇枭看 了“为和平而努力——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油画作品展”后,写下了上面的话。 他说: “00后年轻一代更应该来参观纪念馆。 历史其实就在祖辈那代发生过。 是他们承受了这一切。 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后教师 林楚莉 在留言簿上写了满满一页纸感悟, 滚烫的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 辑: 纪念馆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