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5月7日,中午,陇东地区的一个小村庄。

一夜奔袭突围出来的6纵司令员罗元发,在时隔二十多天后,又一次见到了彭德怀。一见面,彭德怀就有力地紧握住他双手,第一句话问道:都出来了吗?

“能坚持走得动的全都出来了,只是重伤员......”罗元发说着,眼里含着泪花。

彭德怀理解罗元发的心情,安慰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出来了就是胜利!”接着,他叹了一口气:“要知道,我下这个决心是多么不容易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元发】

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彭德怀下定决心?他又下了一个怎样的决心呢?

▶5月4日,上午

接到彭德怀的命令后,6纵司令员罗元发率领纵队机关和教导旅进至镇原县以东15公里的屯字镇休整待命。

屯字镇是一个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的小镇子。在镇子周围有高约3-4米,厚约1米的土围墙,在南面有一条300米长的深沟,宽约20米,深约3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原县屯字镇地理位置图】

镇子内没有水,老百姓日常的饮用水都来自镇东门外几百米处的一口浅水井。从镇子向东、西、北三面看去,地势开阔,坐落着低矮的村庄。可以说,这个地形有利于防守,也易于被包围受困。

屯字镇原有几十户人家和一个伪乡公所,但在第6纵队到达之前,大多数的人或逃离,或被国民党军裹挟而走。

进入屯字镇后,罗元发便带人登上镇子的围墙察看周围的地形。这时第1团政委魏志明登上围墙,向罗元发报告说:“敌人在逃走时没顾得上撤电话线,我们在电话里听到敌人向镇原城里报告情况说,敌军约有300余人上午11时到达屯字镇,镇原城回单说,继续侦察,即使报告。”

随后,纵队侦察科长王正臣的报告也验证了这一情况。两个人的报告立即引起了罗元发的警觉:“难道北面的马步芳第82师又转头回来了?”

“为了应对突发状况,把第2团放到北面去,第1团放到东面,第3团放到西南,立即构筑工事,准备开打......”教导旅旅长陈海涵说道。

“就这样安排,赶紧下命令!”罗元发点了点头,对陈海涵说道。

▶5月4日,下午

2时许,正在镇中临时作战处的罗元发接到报告:镇子北面和西面同时发现了敌人的骑兵。他急忙登上土围墙,只见从西面镇原方向开过来约两个团的骑兵,后面是一片黑压压的步兵,正朝北面和西面赶来。

“马继援的第82师又来了!”罗元发立即作出了判断。此时的情况有些危急,因为他们离西北野战军的主力有30多公里,离最近的新四旅有10多公里。

刻不容缓,此时后撤已经来不及了,何况他们的背后是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指挥机关。要是让敌人突破到指挥部,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纵队几位首长商量后,当即派人通知新四旅向纵队靠拢,并将目前的情况向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作了汇报。

“坚守阵地,吸引敌人,为主力部队全歼马继援的第82师创造条件!”彭德怀看到罗元发的电报后,当即做了回复。

接到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罗元发和陈海涵旅长商量后,决定收缩兵力,构筑工事,以屯字镇为阵地,固守待援。同时北面的第2团后退至镇子内防守。

刚刚部署完毕,还没得急踹口气,敌人就开始从东、西发起了进攻。

据守东关的第1团2营,遭到敌人猛烈的攻击。交战不一会,营长赵庆思就中弹牺牲,教导员汪培模头部也受伤。此时,副营长阎德山主动承担起防守指挥的重任。

在1团1营和3营的紧密配合下,2营在阵地上浴血奋战了三天三夜,直至整个部队全部转移完毕,他们才最后突围了出来。

狡猾的敌人在向东攻击中吃了苦头以后,又掉头从北面向屯字镇发起进攻。

在北面宽阔的场地上,马家军利用骑兵快速灵活的优势,对着第2团的阵地发起了冲锋。但第2团早有准备,用排子枪和手榴弹打退了他们的进攻。

与此同时,收缩防线也给敌人可乘之机。由于屯字镇过于狭小,部队一收缩就显得十分拥挤。敌人开始用大炮对解放军聚集处进行轰击,同时马家军骑兵和步兵对第2团1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身边的战友在一个个倒下,全营利用一所破败的学校,阻击数倍于他们的马家军,并不时向进攻的敌军发起反冲锋,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且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2团1营西面的教导旅第3团,也被敌人隔断了,他们的处境更加困难。

更糟糕的情况是,第6纵队与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的通信中断,屯子镇的实时情况发不出去。罗元发同徐立清、张贤约、饶正锡研究后决定,派副司令员张贤约带两名战士和侦察科长王正臣,分别突围出去,向野战军司令部和彭德怀当面汇报情况,请求指示。

当看到突围的几人安全突出后,站在围墙上一直用望远镜盯着他们的罗元发,心里的焦虑才稍稍舒缓了一些。

▶5月4日,晚上

天终于黑了下来,敌人也停止了攻势。经过一下午的战斗,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

“嘟嘟哒哒.....”突然间从西南方向传来一阵响亮的号声。“新四旅来了!”听到熟悉的号声,罗元发一阵激动,赶紧让司号长发出回答的号声:我们在这里,向我靠拢!

原来,收到增援的命令时,新四旅正在吃饭,得知教导旅被围困,立即紧急集合,从15公里外急行军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到屯字镇后,新四旅立即向西边的敌人发起了攻击。但由于对情况不了解、地形不熟悉、准备不充分,所以并没有打通通往屯字镇西关学校的通道,未能达到解救教导旅突出重围的目的。

但是,新四旅与教导旅第3团的配合,牵制了马家军,大大减轻了西面对屯字镇的威胁。

▶5月5日

这一天,新四旅不断从西面发起攻击,抢占了一部分阵地。然而,敌人的后续部队不断增加,拼命进行反扑,反复拉锯。

守卫在东关的第1团2营,全营已剩下不到100人,固守在城墙附近和一个骡马店里准备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战斗。

从北面数次进攻失败的马家军,不断向镇子里发射八二迫击炮弹,第2团的牺牲也越来越大。

战斗人员在减少,弹药也在减少。见此情况,罗元发下令凡是能上战场的,都要充实到战斗第一线去,甚至准备好砖头、石块作最后的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更大的威胁来自于缺水。屯字镇唯一的饮用水源被敌人的火力封锁,派出去取水的战士都负伤而归。实在没有办法,战士们只好用群众家找到一些醋,来润润干渴的嗓子。

危急时刻,教导旅第3团在新四旅的掩护下,由副团长王洁清亲自带领几个连队,趁着黄昏混乱之际,冒着敌人的炮火,冲进了屯字镇。

这支部队进来后,加强了防御力量,也让镇内即将耗尽的弹药得到了部分补充。

也就是在这一天,突围出去的张贤约和王正臣见到了彭德怀,详细地汇报了第6纵队的情况。

听完汇报的彭德怀,立即放下手里的一切工作,飞身上马,直奔前沿阵地。一路上,敌人派来的飞机从他们头上不时地飞过,警卫员好几次硬是把他拉到路边隐蔽。

彭德怀拿起望远镜,向着远方的屯字镇望去,那里的枪声、炮声紧一阵松一阵,就没有停过。

看完地形后,彭德怀一言不发。此时,从西南面来的胡宗南主力部队离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不远了,激烈的枪炮声也越来越近了。

根据目前敌我的情况,彭德怀在思索良久后,终于下达了关于第6纵队的命令。听完他的命令,张贤约和王正臣的嘴几乎同时张开,但两人谁都没说话。

▶5月6日,上午

一大早,罗元发便登上屯字镇的围墙向四面望去。只见镇子的东、西、北三面,黑压压的敌军一大片,约有八九个团的兵力。显然,马步芳是不惜血本,要在屯字镇一口吞掉第6纵队,然后与胡宗南配合,消灭西北野战军主力。

“报告,电报!”纵队与野战军司令部的电台刚联系上,就收到了彭德怀的电报。“令你部自行突围。”这个决定张贤约和王正臣早已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原县屯字烈士陵园】

军令如山,经过商量以后,第6纵队决定执行命令。在首先召开的两级领导干部紧急会议上,罗元发介绍并解释了为什么要突围出去,统一了思想认识,决定当晚突围出去。

此时的彭德怀心里也一直不时滋味,虽然给第6纵队发去了“自行突围”的电报,但不知道罗元发是否能明白,他这样做实在是出于无奈。

此时,敌人已经完全围堵住屯字镇的东、西、北三面,他们知道,镇子南面沟深坡陡,不便行动,只要火力封死,就可堵截围歼。

鉴于此,罗元发下令第1团控制住东门阵地,教导旅第2团和新四旅牵制住西北方向的敌人,以保证两翼的安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趁着夜幕的掩护从南面沿着河沟突出去。

随即第6纵队决定,第2团在东,纵队和旅直在中间,第1团由南下沟,另一部从东面突围,分别于夜间10点行动。各部于午后2点传达动员,分散物资,将重伤员分散安排在群众的家中和地窖里坚壁起来。

▶5月6日,晚上

天刚黑,新四旅为了迷惑敌人,掩护教导旅突围,在西面采取直接佯攻,吸引敌人的火力。

10时许,按照预定计划,第6纵队开始行动,依次通过绳索下到沟底,人员没有遭受损失。教导旅政委关盛志带着枪伤,指挥部队转移后,才和警卫员摸黑从东面的一个斜坡突围。

▶5月7日

4时许,第6纵队全部转移完毕。拂晓前,当最后掩护大部队撤退的第1团、第2团翻过深沟上来后,部队开始向东急行军。一直到天亮,敌人才发现被围在中间的第6纵队已消失不见,此时追击已经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屯字镇战斗中解放军战士用过的匕首】

一夜奔袭,中午时分,罗元发见到了彭德怀。彭德怀才对罗元发说出了那句话:“要知道,叫你们各自突围,我下这个决心是多么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