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里面,有一人叫黄志勇。长征时他既是中央红军干部,又跟随四方面军行动过,可以算是徐向前元帅的部下。但在建国前后,黄志勇曾两度猛烈批判老首长徐向前,使得元帅处境被动,一向稳重厚道的徐向前,罕见地朝他发了火。黄志勇的军内地位,远不能跟徐帅相比,他究竟哪里不满,要一直揪着徐向前不放呢?事情还是要从红军时期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志勇出身红三军团,跟随彭德怀时间最长。1935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首次会师,张国焘见中央实力受损,他野心膨胀,擅自南下四川并“另立中央”。张国焘带走的,不仅仅是他的嫡系部队,因为会师后有一部分中央红军官兵被编入左路军,黄志勇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张国焘原形毕露,黄志勇便被大部队裹挟着南下了,不得不与中央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令黄志勇十分憋屈。他在长征初期是红八军团的一名团政委,后来该军团折损严重,被编入红五军团,承担的任务也非常危险,很多战友都牺牲了。如果说这些牺牲是为了掩护中央,都值得;那被迫跟着张国焘与四川军阀争地盘,就太令黄志勇窝火了。在他看来,张国焘是野心家但不懂打仗,“助纣为虐”的人是徐向前,带着右路军里的四方面军主力,脱离中央南下四川。

黄志勇没有看到徐帅当时的苦衷,只把他当成记恨对象。尤其张国焘兵败后逐渐失势,在党内军内失去位置;倒是军事才能出众的徐向前,仍然很受中央重用,到延安后地位很高,这令黄志勇气不打一处来。1936年中央展开“批张”运动,本意是惩前毖后、凝聚队伍士气,但事情逐步变得“过火”,黄志勇等人抓住机会,把矛头对准了四方面军将帅,猛烈抨击总指挥徐向前,“批张”被严重扩大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帅当年没有跟中央一起行动,本来就感到很后悔,因此面对压力时态度谦卑、虚心接受;但毛主席没有责怪他,仍然信任包括徐向前在内的四方面军干部。但在黄志勇等人的猛攻下,很多同志跟风讲话,有不少言论是不负责任的,徐向前处境被动。最后毛主席特别指示:徐向前没有问题,你们揪着不放是不对的,不要这样。这次事件被暂时平息了,但黄志勇却认定徐帅有过错,此后一直没忘记红军时的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解放战争中,黄志勇的地位显著提高,一步步发展成为四野13兵团参谋长、12兵团政治部主任。著名的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时,黄志勇担任前线指挥所参谋长,与名将程子华一起指挥若定,立下了战功。建国后结合黄志勇的军队履历,组织授予他开国中将军衔,并安排黄志勇在工程兵、装甲兵等部队任职。

1967年,徐向前元帅从稳定军队大局出发,和其他几位元帅在怀仁堂慷慨陈词,得罪了相关集团。黄志勇红军时对徐向前意见很大,趁着这个“机会”,又开始猛烈针对徐帅。他似乎忘了当年毛主席的告诫,在1968年秋季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跳出来历数徐向前建国前后的“错误”。徐帅忍无可忍终于发了火,回怼黄志勇:你是不是整人上瘾?这在元帅之前的军政生涯中,是十分罕见的情况。后来毛主席再次为徐向前正名,称徐帅为“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十年代末,黄志勇出任全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度主持过部门工作。应该说黄志勇有功劳、也有能力,但他来到这一关键岗位上,会导致部分老同志处境艰难。原因无他,黄志勇太激进了,总爱揪着所谓的历史问题,搞运动“整”一些干部。在总政治部任职期间,他有意无意地针对过许多将领,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终于在1972年,组织追究黄志勇的工作失误和相关问题,撤销了他的总政副主任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饱受争议的开国中将,在1984年正式从军队离休,此前十几年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工作可干。黄志勇在军内的总体口碑一般,徐向前晚年的回忆录中,有两处提及黄志勇的名字,可见老帅还是有些介怀的。不过黄志勇的性格特点及处事态度,跟生涯中的具体经历也有很大关系。将军于2011年11月病逝,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