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能力让美国数百万辆汽车同一时间熄火?雷蒙多的惊人言论,背后藏着怎样的企图?拜登和雷蒙多针对中国汽车的荒谬言论,是否是在为打压中国汽车铺路?华春莹犀利反问回击,直戳美国肺管子,她到底说了什么?

据观察者网援引美媒报道,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近日在接受专访时,对中国汽车凭空污蔑,甚至还扣上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帽子。雷蒙多在面对媒体时,形容当下的汽车如同“装了车轮的苹果智能手机”,可以在无声无息之间记录海量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蒙多

随后雷蒙多就开始带风向,妄称中国制造的汽车行驶在美国公路时,每分每秒都可以将信息回传至中国。雷蒙多还给出了一个看似惊悚,实则离谱到极点的猜想,那就是假设有300万辆中国汽车行驶在美国的公路上,中国有能力让这些车在同一时间熄火。

雷蒙多这番言论立即引发了许多西方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吐槽,雷蒙多这种在一般人看来都堪称奇葩的观点,不仅折射出当下华盛顿的主流意识形态,更是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集中体现。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打着各种旗号要实现“去中国化”,另一边却又舍不得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雷蒙多在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期间,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却在北京的一场晚宴上公开表示,拜登、布林肯、雷蒙多、耶伦等一众高层都曾明确表示,美国希望与中国继续开展贸易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这种矛盾的言行,不仅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也暴露了在经贸领域,美国实质性的对华政策。美国的政治精英们非常清楚,中美经贸关系紧密,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和中国中断经贸往来,美国还没有这个底气。但同时美国也将中国视为“霸权挑战者”,担心中国的快速崛起,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果,会动摇美国的霸权根基,所以在美国自认为有威胁的领域,必然会极力打压。在一些低附加值产业,或是离不开中国的产业上,美国则会选择继续合作。总之,美方始终认为中美合作必须是“美国利益至上”,而不是“互利共赢”。

事实上,就在雷蒙多接受专访之前,美国总统拜登就公开扬言要对中国汽车实施“前所未有的调查”,还放话绝不允许中国汽车占领美国市场,并且将这种寻常可见的贸易行为,上升到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高度。由此可见,雷蒙多如此拙劣地表演,完全是为了迎合拜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

对于雷蒙多这番针对中国汽车的荒谬言论,我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犀利地予以回怼。华春莹在推文中提出了一个诛心之问,反问雷蒙多是否在暗示,美国制造的智能手机、汽车甚至是飞机,可以将机密数据回传至本土,甚至可以被华盛顿随时关掉。华春莹还善意“提醒”了一下雷蒙多,手中的工具若只剩下锤子,看待万物都像是钉子。

显而易见,继华为、起重机甚至是大蒜之后,中国汽车也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的“新威胁”。拜登政府虽然嘴上反复强调“拒绝脱钩”,但是从未放弃过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推动去中国化。拜登政府之所以会如此敏感,不仅是霸权思维和反华意识形态在同时作祟,更是美国自觉无力应对新挑战时产生的恐慌和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春莹

一方面,“去碳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美西方用来遏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战略武器”,但是中国在能源转型上异军突起后,美西方就被自己扔出来的“回旋镖”打得措手不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本该被“去碳化”严重制约发展的中国,反过来抢走了美西方的主导权,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参与者,这种在悄无声息之间出现的转变,是美国从未遇到过的状况。

另一方面,美国想依靠自己在传统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积累实现转型,最终却发现能打的只有特斯拉一家,其他几家巨头要么无法实现转型,要么成本过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当议题主导权被抢走,公开竞争又技不如人,美国只能撕下虚伪的面具,开始通过霸权手段强行干预自由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斯拉工厂

可是美国忘记了,当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开始在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域,用极端排外的手段回避竞争甚至是抗拒竞争时,衰败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了。如今的美国,无时无刻不希望在中国身上,复制当初对付日本、德国等一众“世界第二”的成功套路。但美国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有着其特定的内在逻辑,而且中方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更拥有足够的实力捍卫自身利益,所以美国想要遏阻中国崛起,必然会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