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老特郎蒲

编辑|老特郎蒲

近日,一连串韩国特种部队新型K-13自动步枪发生“弹药爆炸“的离奇事件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这支被寄予厚望的“国产化“新式枪支,在首次实弹射击训练中就连遭两起意外,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一时间,舆论哗然。一些观察人士直呼“玩笑开大了“,狠批韩方在研发质量把控上存在严重漏洞。更多人则将矛头直指韩国军工行业的整体技术实力,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折射出其在武器自主研发领域的糟糕现状。

有网友怒斥K-13就是一款“昔日翻版“,只是在给西方军火商“剽窃“的基础上进行“代工生产“。也有人认为,在美帝这个“主子“的资金和技术滋养下,韩国的军工行业自身就很难孕育出真正的创新实力,这档子事迟早要露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撇开种种非议,我们不妨先来一探K-13自动步枪及其背后一系列枪支事故的缘由。原来,K-13这把新枪的雏形就是德国制造商HK公司的知名产品HK416。后者因采用了活塞短行程自动原理,被公认为对传统AR步枪系列最成功的改良版之一。

韩国军方看重HK416的先进性能,便决定在国内“移植“生产一款本土化版本,作为旗下特种部队的新式武器装备。于是,在韩国最大的轻武器制造商S&T Motiv公司的主导下,2023年中期便诞生了K-13型自动步枪。

这把“复制品“枪管长度为11.5英寸,比原版HK416要略长,能发射北约标准的5.56毫米子弹。除此之外,它在结构设计上基本上是对HK416的一个复制,只是枪管尺寸的微调使两者存在一些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经投产,韩国军方便着手对K-13进行实战测试,并计划采购1600余支,用于全面装备本国各类特种部队。谁料,这支“新星“武器在首演时就双双“出糗“——连遭两起“弹药爆炸“的惊险事故,给它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经典的“砸场子“式首秀呢?从事故现象看,K-13更像是发生了所谓的“膛外炸“。所谓膛外炸,是指子弹在枪膛内部击发,由于枪机尚未完全复位、子弹未能顺利进入膛膛内,一旦撞针开火就会引发爆炸。

这一状况较为罕见,一般都是源于弹药缺陷或枪机机构严重失衡所致。那根据枪械专家们的分析,K-13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其枪机的复进力度过大,导致浮置式击针在枪机未完全复位时就提前撞击子弹底火引发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原版HK416能够避免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其研发团队对枪机做出了诸多平衡性调整,比如增加击针保险、重新设计枪机重心等,从而削弱了击针撞击底火的力度。然而显然,这些核心技术并未被韩国S&T Motiv公司完全掌握。

更有甚者,K-13枪管长度较HK416更长,必然会导致膛压的变化,从而影响枪机整体的后坐力运动特性,需要重新调校平衡才能确保枪机顺畅运转。然而,缺乏足够自主研发能力的S&T Motiv公司似乎并未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一技术难题。

K-13事件再次将韩国军工行业的技术实力推上了被质疑的风口浪尖。近年来,韩国军工产品虽在部分海外市场上叫卖甚欢,但其核心技术能力的确存在不小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韩国军工行业多年来一直扮演着西方军火工业的“代工厂“角色,其主力产品要么是移植他国老产品进行重复生产,要么就是在现成技术上稍作修改换“韩国芯“而已。因此,很多所谓的“韩国制造“军火在核心技术层面,其实并未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K-13枪械事故恰恰揭示了这一点。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S&T Motiv公司很可能并未能完全“逆向“掌握HK416枪管的平衡设计理念和核心构造技术。

由此导致K-13在枪管长度微调后,枪机的运动特性发生改变,而公司的设计工程师们未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最终酿成这起弹药爆炸的“黑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K-13枪支事故再一次暴露了韩国军工行业在武器装备的研发设计水平上存在的突出短板。这既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方面,韩国到底走了多远?我们是否高估了它?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K-13枪支事故无疑暴露了韩国军工行业的技术实力存在明显不足,“狼奶“之下难养“韩企独子“。

也有网友认为,单凭一起枪支事故就对韩国军工行业的整体实力加以评判未免过于武断。毕竟,枪支制造技术门槛极高,即便是一流军工国家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的失误。

还有网友提出,K-13枪支事故或许只是个别失误,但其暴露出的问题恰恰折射了韩国军工行业长期以来重复消化吸收,缺乏真正创新能力的通病在武器装备自主研发领域,韩国军工行业的确存在不小的短板和缺陷,有必要引以为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K-13枪支事故再次将韩国军工行业的技术实力推上了被质疑的风口浪尖。这起事件虽然只是一个“案例“,但折射出的种种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站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的高度,韩国到底走了多远?我们是否高估了它?这不啻是一个严肃的话题,需要业内人士实事求是地加以解答和剖析。毕竟,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的体现,也关乎未来大国地位的塑造。

舆论的质疑、社会的关注,恰恰能够推动相关行业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对于K-13枪支事故,您有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