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和世界对话,邀中外共唱,让文化共享,绘制美美与共新画卷。

文|三木

在明确提出“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当下,主流媒体要如何答好国际传播这一时代之题?又要如何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6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和美之歌在总台综合频道开播。节目通过“大型歌会+城市探访+文化互鉴”的形式,邀请马克西姆、迪玛希、诺罗敦·珍娜公主等众多世界级表演嘉宾和华语歌手,共奏中外艺术合作交流的和美乐章,共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美美与共新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歌会友、以艺通心,

共享和而不同的文化魅力

节目开场,泰国歌手杨芸晴与回春丹乐队合作表演的《彩虹的微笑》,以别样风格迅速将现场的气氛点燃。

在原曲主打甜美风格的基础上,创意改编后的歌曲更加青春愉悦,让人有恋爱的感觉的同时,也将这首节奏明快、听起来很可爱的甜歌,变得更富有娓娓道来的层次感和故事感。彩虹般绚丽的舞台光效与歌曲相呼应,歌手之间的互动轻松自然,复古迪斯科风格的表演活力四射,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感受到一代人的乐观与活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自古以来,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以触动人心的力量跨越语言和文字的障碍,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以音乐为纽带,连贯中外,首期节目便通过一场国际范儿十足的大型歌会,让我们在温暖的“和合之美”中,感受同心和鸣的、凝聚的、奔涌的情谊。

柬埔寨王国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带来自己参与创作的全新中文歌曲《我心向往》,宛转悠扬的曲调不仅唱响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也唱出对中柬两国友谊长青的衷心祝愿;

希林娜依·高与阿联酋国宝级歌手哈姆丹·阿布里带来中英双语版《飞云之下》,两种声线在合奏中交相辉映,两种语言在融合和碰撞中共鸣,为中阿之间的友谊带来更具时代性的写照;

还有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与保利WeDo苏州青少年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唱《You Raise Me Up》,更是让高亢的声线与柔美的童声完美融合,在“you raise me up”的反复吟唱中将节目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有中外联唱,《美美与共》和美之歌还召集不同时代的歌手演绎经典金曲代表作,将经典与流行、民族与世界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沉浸在“美美与共”世界里的同时,在真情流露中让属于这个时代友谊赓续的具体形象得以呈现。如张信哲的《信仰》《爱如潮水》与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旋律一响,迅速勾起一代人的专属记忆;戴荃的《悟空》则将戏曲和流行音乐相结合,配合大气的唱腔,将浪漫主义中国风创作出了一种走心的意味,经典且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同时也是超越国界与文化差异的通用语言。《美美与共》和美之歌通过舞台艺术与歌声的融合,传递出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理念,共享和而不同的文化魅力。

实地探访、切身体验,

擦亮中国城市国际化名片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湖州是东亚文化之都,也是诗意和烟火气息并存的风雅之城,节目首期来到“世界丝绸之源”——湖州吴兴潞村古镇,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最美的诗意来一场盛大的相遇。

这也是《美美与共》和美之歌这一季的突破之处,它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城市独有的文化品格。以音乐为桥梁,可以让华语歌手与世界流行音乐人在这里交流碰撞;而以城市为纽带,让中国地域文化与世界文明在这里互鉴交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承千年的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丝绸文化不仅全国闻名,而且享誉世界。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与来自中国台湾的歌手陈立农一起,探访绵延千载的丝绸故事,看湖州如何以“一根丝绸联结世界”。从领蚕种到采桑叶喂蚕、制作柴龙,跟随嘉宾的脚步,观众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养蚕小院“亲身”体验传统的养殖流程,了解养蚕过程中“催青”“上山”等科学的养蚕方法的同时,擦亮中国丝绸文化的金名片。

中国丝绸延续千年的光荣与梦想,焕发无限生机,而这份生机与活力更是早在千年前就产生了影响世界的力量。比如意大利的蚕桑专家曾组织科考队专门来到中国湖州,对当地养蚕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当时的笔记专门成书《中国养蚕法 在湖州的实践与观察》;还有欧洲的“丝绸之都”法国里昂有一台用于丝线干燥的木制机器,虽然这台机器由里昂人发明,并在当地生产,但机器表面绘制的却是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养蚕技术到丝绸织造,中国丝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已经跨界进入了时尚、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丝绸的国际传播让世界看见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不断地认识世界。《美美与共》和美之歌邀请代表嘉宾实地探访、深入体验当地特色文化与人文风情,用它的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接地气地展开了一场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文化奇遇,既彰显城市间国际人文交流的魅力特色,也让具有区域独特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得到饱满的表达,并通过交流碰撞走出去。

不止于节目内容,《美美与共》和美之歌的舞台呈现也极具地方风格,录制现场就是以丝绸为核心创意,在桑叶造型的勾勒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有观众在看完首期节目后表示,“《美美与共》和美之歌果然有点东西,舞台设计大气磅礴,灯光璀璨夺目,湖州也好美,让人都想去看一看当地的风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磨精髓、互鉴交流,

书写国际传播新篇章

如果问节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是哪个,一定会有不少观众选择将中国传统之美与西方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创意表演。

广受全球乐迷喜爱的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将其代表作《克罗地亚狂想曲》《野蜂飞舞》以及蕴含中国元素的《新丝绸之路》三首钢琴曲创编融合,展现丝路文化与钢琴艺术交流碰撞,以激情的旋律奏响文化交流的乐章。而伴随音乐,模特身着《衣者·天地形》的全丝绸材质主题服饰缓缓走出,其中服饰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自然山水,在制作上则将“织”“染”“绣”等中国传统非遗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相融合,实现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全新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美与共》和美之歌着力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表达范式,以“多向奔赴”的创新大融合,讲述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中外文明互鉴的丰硕成果。而透过合作共创、创新融合等形式多样的内容呈现,节目中最直观的“美”也在交融中不断凸显。

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龙洋与诺罗敦·珍娜公主、王祖蓝打卡湖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意美景,与长颈鹿、鹦鹉、小浣熊、狐獴等小动物亲密相处,展现湖州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自然生态之美同时,进一步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观众感受绿水青山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中华文化的魅力之美。如刘若颖与俄罗斯友人维克托利亚·扎尼亚罗娃以及摩洛哥友人莱森以中文演唱的《这里好》,在一声声的“这里好”中,镜头将湖州的宜人风光、和谐美景以及江南水乡的古韵风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唱”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吸引更多国际友人的目光。

还有文明交流之美。《水上竞渡 助力世界体育文化交流》记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东京大学、延世大学等中国和世界高校近19支参赛队参加首届国际名校生态赛舟会的盛况,展现湖州的水上生态风光,也搭建中外青年文体交流之桥,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大型歌会到城市探访,再到文化互鉴,《美美与共》和美之歌让更多人感受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深刻内涵,也书写了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新篇章——和世界对话,邀中外共唱,让文化共享,节目呈现出了文化交流的时代意义,以绘声绘色的表达讲述生动鲜活、地大物博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向世界展示历史底蕴深厚、文明多样和谐的中国形象。而这档节目通过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美,也不断印证着“世界因美更加璀璨”核心理念,在匠心和创新中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