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娜娜蜜丝

编辑|娜娜蜜丝

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大大放宽了克里米亚居民的入籍条件。这预示着,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已经是既成事实。然而,克里米亚议会主席康斯坦丁诺夫却在此时宣布,欢迎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前来克里米亚“访问”。这无疑为整个事件平添了另一个变量。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围绕乌克兰的争斗似乎正在升级,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立场无疑将对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克里米亚位于黑海北部,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能控制通往地中海的要冲——博斯普鲁斯海峡,也是俄罗斯通往“温暖水域”的必经之路。因此,对于乌克兰来说,获得克里米亚无疑意味着对俄罗斯的制衡。它可以威胁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正常运作,并切断俄通往中东和北非的通道。这是基辅在追求北约东扩的过程中,试图对莫斯科形成战略压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不仅关系到本国安全,也关乎其在整个东欧及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如果失去克里米亚,俄罗斯将难以保持黑海的军事优势,其地区大国地位将受到极大削弱。因此,无论是对基辅政权还是对莫斯科当局来说,争夺克里米亚都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这也注定了这一地区局势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背景下,克里米亚议长公开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这无疑为中国带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接受邀请,就等于默认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行为,这必将招致西方国家的进一步施压与孤立。中俄关系虽日益密切,但中国的对外政策一向高度独立。此时此刻公开站队,势必会影响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利益。且不说经济影响,这也与中国一贯奉行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相违背。中国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过于深入复杂的地缘政治旋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如果拒绝邀请,也会给人一种在俄乌问题上有所回避的印象。这不但有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关系,也给了西方可乘之机,将中国进一步孤立。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无疑是俄乌双方通过谈判实现问题的政治解决。一个持续动荡的乌克兰,对实现“一带一路”战略都毫无益处。中国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开放的国际环境来继续推动改革开放。中国一向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针对克里米亚问题,我们的立场也是非常明确的——通过对话协商实现乌克兰的稳定与发展。如果各方能够保持克制与定力,这一事件终将过去。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促进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合作。中国愿为此继续作出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很快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对此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中国应该明确表态支持俄罗斯,不然难以维护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而另一些网友则担心,如果中国过分介入俄乌争端,势必会招致西方国家的反感,这不利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这只是俄罗斯的一个政治姿态。中国采取略带回避的态度也无可厚非。毕竟这并非我们自身的战略利益,过分站队反而容易引火烧身。不论代表了哪种观点,似乎大多数网友都赞同中国应该保持足够戒慎的立场。毕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与任何一国结盟并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同时与各国保持友好合作。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推动国内建设。这是中国可以为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