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熟市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志

(全二册)

编著者: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

常熟市图书馆 编

付凤娟 主编

牛庆国 副主编

ISBN:978-7-5013-7827-2

定价:128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简介

常熟是公认的私家藏书中心之一。当地藏书家们注重乡邦文献的收藏,陈氏稽瑞楼、瞿氏铁琴铜剑楼、徐氏虹隐楼、丁氏缃素楼堪称代表。常熟市图书馆是全国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藏有古籍近20万册。其中,53部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8部被列入《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常熟市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志》(全二册)精选常熟市图书馆藏珍本、善本400余种,列其书名、著者、版本、行款,概述古籍之客观面貌、流转情况,每种古籍均配以精美彩色书影,不仅有利于读者了解常熟市图书馆古籍藏书情况,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序言

有五千年可考歷史的常熟,又稱虞山、琴川,爲國務院命名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美譽,是吴文化發祥地,自古以來文化發達,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明清以來常熟還是私人藏書聚集之地,常熟藏書流派也是極具影響力的。據范鳳書先生的《中國私家藏書史》統計,江蘇有影響的藏書家九百六十七人,其中常熟有一百四十六人。明末清初,這裏藏書樓林立,幾乎成爲全國的藏書中心,趙氏脉望館、錢氏絳雲樓、毛氏汲古閣、錢氏也是園、張氏愛日精廬、陳氏稽瑞樓、瞿氏鐵琴銅劍樓……這些藏家不僅收藏,還好古敏求,在著述、考訂、校讎、編纂、出版等方面也有建樹。常熟藏家同時具有開放創新的特質,不僅重藏,還重利用、善傳播,正如常熟藏家孫從添在《藏書紀要》中所説“書籍者,天下之至寶也。人心之善惡,世道之得失,莫不辨於是焉。天下惟讀書之人,而後能修身,而後能治國也。是書者,又人身中之至寶也”,將藏書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緊密關聯了起來。

我多年前曾經去過常熟,在一個常熟古代藏書樓的模型前受到震撼。可以説常熟私家藏書歷史長,藏書風氣盛,藏書樓數量大,藏書世家、大家多,藏書品質高。常熟藏書家不僅家族中傳承有緒,姻親、師友間也來往密切,交游廣泛,在互動中留下很多動人的故事,也提升了藏書的學術含量,因此常熟藏書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

如趙用賢父子的脉望館,其《脉望館書目》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用千字文號總領細分,始天終調,三十一字。先總目,後細目。收書近五千種二万餘册,并在每一字後注明書橱的位置,類似排架目録,便於找尋。趙氏父子還通過精校刊刻、編目作跋、提供閲鈔等途徑交流私藏,趙用賢所刻書則以校讎精善著稱。

國家圖書館藏有清嘉慶七年(1802)黄氏士禮居鈔并校的《脉望館書目》,書末黄丕烈跋稱:“此《脉望館書目》原本計一百八十七葉,郡中周香嚴藏本也。余輯所見古書録於諸家書目,欲得所取證。香嚴爰出此相示,遂倩人傳寫之。原本於每門或空幾行,想便隨時增入。觀其所載,於有明一代事實多所述記,蓋其於本朝宜然。至目中,間載老老爺、老爺手批書籍,閲者殊詫爲异。吾以爲此當時簿録以備稽查,并非傳後著述宜循文體,傳至今日,遂視此目爲古書淵藪,如見碎金殘璧,令人艷羨不置,安得重覩此舊藏善本以爲摻券之得乎。庚申五月校畢。黄丕烈記。”頗有妙趣。衹是庚申應爲嘉慶五年(1800),目録著録爲嘉慶七年,當誤。

脉望是古書中的蛀蟲,《仙經》記載:“蠹蟲三食神仙字,則化爲此物,名爲脉望。”以“脉望館”命名藏書室,可見館主趙用賢、趙琦美父子對書的痴愛。趙氏父子廣泛搜羅古今典籍及民間俗文學,自行刻書,并鈔校孤本秘笈。其鈔校輯集的《古今雜劇》(今存國家圖書館)被譽爲研究我國戲劇史的寶庫,鄭振鐸在上海淪爲孤島時搶救下來,并稱其價值堪比敦煌遺書。

再如令後人痛心疾首的絳雲樓。樓主錢謙益爲明末清初常熟籍學者、藏書家、翰林院編修,曾參與修《神宗實録》。後爲魏忠賢羅織東林黨案牽連,削籍歸里。崇禎初,起爲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適值會推閣員,温體仁、周延儒争權,錢謙益被抨擊,再次削籍返家。弘光(1644—1645)時,官禮部尚書,迎合馬士英、阮大鋮,擁立福王。清順治三年(1646),豫親王多鐸定江南,謙益迎降,北上爲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馮銓總裁修明史館,謙益副之。不久辭歸故里。順治初,因江陰黄毓祺起義案牽連入獄,次年獲釋。自是歸隱居家,築絳雲樓以藏書檢校著述。《清史稿》有傳。

錢氏藏書所收多爲宋元刊本。錢謙益晚年在家鄉紅豆山莊築“絳雲樓”,將書整理爲七十三大櫃。清順治七年(1650)絳雲樓大火,藏書焚燒幾盡,稱爲“絳雲之厄”。其後他一方面繼續收書,一方面整理殘留書和追記被焚之書,編成《絳雲樓書目》。錢氏藏書後歸其族孫錢曾。

《絳雲樓書目》約成於十七世紀五十年代,收書約三千三百七十種,按經、史、子、集四部排列,共分爲七十三類。書係錢氏據焚餘之書和追憶焚毀之書而作,雖詳略不一,但可讓後人據此瞭解絳雲樓曾經的收藏。

錢曾繼承絳雲之遺,有也是園和述古堂,他自己編《也是園藏書目》,序稱:“竭予二十餘年心力,食不重味,衣不完采,摒擋家資,悉藏典籍中。如蟲之負版,鼠之搬姜,甲乙部居,粗有條理”,“然生平所酷嗜者,宋槧本爲最”。并慨嘆“聚之艱而散之易”。可見舊時藏書聚書之艱。

還有四百年前的毛氏汲古閣,不但藏書也刻書、鈔書,因雕版印書品質高、珍藏秘笈量大、質優、精校與影宋元本多享譽當時,亦因文化傳播的功績名垂後世,在中國古代出版史和藏書史上有着顯著的地位。

汲古閣主人毛晋(1599—1659),原名鳳苞,字子久,後改字子晋,號潜在,别號汲古主人,常熟人。毛晋酷愛藏書,鍾愛宋本,一遇宋本便不惜重金購置。藏書的數量,據清葉德輝《書林清話》記載,有七八千部,八萬四千餘册。

毛晋因藏書而刻書,以廣流傳,其刻書規模相當大,據記載,“汲古閣後有樓九間,多藏書板,樓下兩廊及前後,俱爲刻書匠所居”。毛晋刻書多用宋刻本作底本,許多宋版書因翻刻而被保存下來。毛晋注重校勘,不僅自己校勘,而且延請著名學者到汲古閣校書。汲古閣精刻精印之書,向爲版本學家、藏書家所津津樂道。據統計,汲古閣刻書數量超過九百種。

刻書外,最受後世藏家和學者看重的是汲古閣鈔本,習稱“毛鈔”,其中影宋、影元、影明鈔本最爲珍貴,因保留原本面貌被稱“下真迹一等”,備受藏家和學術界重視。毛晋及其子侄、童僕均擅長鈔書,據統計汲古閣鈔書五百八十種。

國家圖書館藏有一幅《虞山毛氏汲古閣圖》,爲王咸應毛晋之托所做,圖上題:“子晋社主結藏書閣於隱湖之濱,顔曰汲古。次以甲乙,分以四庫,非宋元繡梓不在列焉。牙籤玉題,風至則琅琅有聲也。予寓讀湖齋,遂盈一紀,所得於翻閲者迨半。”原畫縱28.9厘米,横41.4厘米。絹本,設色。明崇禎十五年(1642)繪。軸縱264厘米,横70.5厘米,紙本。畫面上山石嵯峨,中有樓閣,室中插架頗盈。畫上王咸題詩曰:“杰閣閟深樹,不許凡庸躋。藏書比石室,一一函綃綈。甲乙列四庫,古香溢縹題。居恒每共登,魚亥相讎稽。推窗眄緑野,瓜疇接粳畦。百城真自雄,丙夜吹青藜。爲君寫其照,東壁光應齊。”詩畫反映了當時藏書盛况。此畫成後一百五十餘年,爲瞿中溶購得,欣喜中命人重裝,并遍請當時名流爲之題跋。錢大昕題“虞山毛氏汲古閣圖”後有三十餘清、民國時期文人雅士陸續題跋於四周,有朱照廉、何元錫、段玉裁、陳廷慶、吴凌雲、善(一説華)冠、王人作、唐仲冕、陳鴻壽、李福、李鋭、邵騄、魏、黄丕烈、鈕樹玉、瞿中溶、袁廷檮、夏文燾、顧廣圻、孫衡、顧蓴、戈襄、胡觀、錢大昭、湯文雋、錢繹、錢侗、邢澍、潘孝曾、潘睎曾、陳文述、徐渭仁、韓崇、楊文蓀、何士祁、李盛鐸等題詩。黄丕烈在題詩中嘆道:“積書大小酉,杳渺無由躋。汲古富藏弆,囊盛多緑綈。高閣嗟已廢,雲烟仰榱題。幸有此圖畫,門徑猶可稽。賓主互賞析,講習如分畦。遺卷偶逸獲,照讀思然藜。至今藏書者,誰能與之齊?”汲古閣刻書與藏書的地位,爲歷代學者和藏書家特别珍視此畫的原因之一。

不得不説的還有位於常熟市東郊古里鎮的“鐵琴銅劍樓”,與當時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歸安陸氏“皕宋樓”、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清季全國四大藏書樓。鐵琴銅劍樓自清乾隆末年起,五世傳承,創始人瞿紹基取“引養引恬、垂裕後昆”之意,稱其藏書室爲恬裕齋。後因避光緒帝載湉之諱而改稱敦裕堂。瞿紹基與瞿鏞父子因收藏鐵琴一張、銅劍一柄,稱其藏書樓爲鐵琴銅劍樓。五代樓主“寧捨腴田百十畝,不弃秘笈一兩橱”,多次將珍本善本分散轉移各地,力保藏書不被損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些私家藏書或被捐贈,或被轉讓,讓明清以來纍世寶藏如百川歸海陸續歸入公藏,瞿氏鐵琴銅劍樓、翁氏藏書的一部分就是這一時期到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以及常熟圖書館等公藏機構的,趙氏脉望館、錢氏絳雲樓、毛氏汲古閣、錢氏也是園、張氏愛日精廬、陳氏稽瑞樓舊藏也從不同途徑進入公藏,分藏各處。鐵琴銅劍樓舊藏僅國家圖書館就有一千三百餘部。這也鑄就了常熟和國圖的一份藏書淵源。

此次常熟市文化博覽中心、常熟市圖書館編纂出版《常熟市圖書館藏古籍善本書志》,收録常熟館藏善本四百部,規範著録體例,按照四部分類,一一詳細著録,以書志加書影的方式對館藏進行揭示,讓更多的人瞭解并進一步利用提供了方便。這也與常熟藏家好古敏求、開放創新,不僅重藏,還重利用、善傳播的特質一脉相承。所收書幾乎涵蓋上述藏家所藏,以鐵琴銅劍樓瞿氏舊藏最多,有八十餘部,翁同龢及其家族舊藏近五十部,還有稽瑞樓、舊山樓、嚴虞惇等藏書,特别是其中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一至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者就有四十七部。所收書從著者看,常熟籍超過百人,常熟藏家藏過的近百分之四十,還有寫常熟的、常熟刻印鈔録的,有不少常熟人的稿本,充分展示了常熟地方歷史文化深厚的底藴,也印證了常熟人文淵藪的過往,這也是在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對千年虞山文脉的有效傳承。

書志選擇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不僅續寫了富藏常熟藏家舊籍的國圖與常熟的前緣,也可以視爲新時期共同賡續中華文脉、弘揚藏書文化的再牽手。

陳紅彦

完成於癸卯七夕曝書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录

上册

經部

003594 周易經傳二十四卷 (宋)程頤、朱熹撰 明嘉靖八年(1529)張禄、朱廷聲等刻五經本 一

003853 周易傳義十六卷 (宋)程頤、朱熹撰 明嘉靖應檟刻本 三

004262 春秋公羊注疏二十八卷 (漢)何休注 (唐)陸德明音義 明崇禎七年(1634)汲古閣刻《十三經注疏》本 清王振聲校 佚名臨清何焯校 五

004850 漢隸字源六卷 (宋)婁機撰 明汲古閣刻本 七

004875 在昔篇一卷 (清)楊沂孫撰 稿本 清吴大澂、俞鴻籌跋 九

005259 易憲四卷圖説一卷 (明)沈泓撰 清乾隆刻本 一一

005301 批點考工記二卷 (明)郭正域撰 明刻本 一三

005331 公羊穀梁春秋合編附注疏纂十二卷 (明)朱泰禎纂 明刻本 一五

005337 麟經指月十二卷 (明)馮夢龍撰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刻本 一七

005412 五雅四十一卷 (明)郎奎金輯 明天啓刻本 一九

005416 説文解字十二卷 (漢)許慎撰 明萬曆刻本 二二

005454 篆字彙十二集 (清)佟世男編 清康熙多山堂刻本 二四

008749 周易本義發明十卷 (清)姚齊宋撰 清初鈔本 二六

008775 詩經傳旨一覽四卷 (明)薛志學撰 明萬曆刻本 二八

008789 六家詩名物疏五十五卷 (明)馮復京輯著 明萬曆刻本 三〇

008796 周禮注疏删翼三十卷 (明)王志長輯 明崇禎十二年(1639)自刻本 三二

008835 春秋胡傳三十卷 (宋)胡安國撰 明末刻本 三四

008884 四書名物考二十四卷 (明)陳禹謨輯 明刻本 三六

008895 四書待問二十二卷 (元)蕭鎰撰 清乾隆鈔本 三八

008959 古文四聲韵五卷附録一卷 (宋)夏竦撰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汪啓淑刻本 四〇

009419 談經菀四十卷(存三十九卷) (明)陳禹謨輯 明萬曆張子厚刻本 四二

011578 春秋胡傳翼三十卷 (明)錢時俊輯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 四四

013488 檀弓二卷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閔齋伋刻朱墨套印本 宋謝枋得批點 四六

014345 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輯録雲峰文集易義一卷 (元)胡炳文撰 (明)胡珙輯 明嘉靖元年(1522)潘旦、鄧杞刻本 四八

015673 詩經識餘四卷 (清)徐秉義纂輯 清鈔本 五〇

015684 周易程傳四卷 (宋)程頤撰 明吴勉學刻本 五二

015708 春秋傳注三十六卷 (清)嚴啓隆輯 清初鈔本 清□禹嚴批并跋 五四

015718 六書賦不分卷 (明)戴章甫撰 明萬曆三十年(1602)戴章甫自刻本 瞿良士跋 五六

015748 周禮四十二卷 (漢)鄭玄注 (唐)陸德明音義 (明)葛鼒訂 明永懷堂刻《十三經古注》本 清嚴虞惇批并跋 五八

015772 七音韵準一卷 (清)沈菽輯 鈔本 六〇

015801 易經析義四卷 (清)陳旦華撰 清鈔本 六二

015901 等韵輯略三卷 清王振聲鈔本 龐士龍跋 六四

015911 易經通釋六卷 (清)瞿鈺撰 清鈔本 六六

015953 春秋國華十七卷 (明)嚴訥輯 明萬曆三年(1575)嚴氏活字本 六八

016233 尚書故實一卷 (唐)李綽撰 清鈔本 七〇

史部

000225 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萬曆二至三年(1574—1575)南京國子監刻本 清嚴虞惇跋并録明歸有光批 清歸朝熙、顧王霖跋 七二

002330 錫金團練始末 (清)華翼綸撰 清同治光緒間楊同福鈔本 清楊同福識 七四

002714 清乾隆間縉紳録 清乾隆崇壽堂刻本 七六

003004 今水經不分卷 (清)黄宗羲撰 清咸豐十一年(1861)翁曾源鈔本 清翁曾源録清翁同書校、題識 清翁曾源校并跋 七八

003033 貞觀政要十卷(存五卷) (唐)吴兢撰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范氏遵正堂刻本 八〇

003035 兩漢紀六十卷(存四十八卷) (漢)荀悦、(晋)袁宏撰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姬水刻本 八二

003173 唐書二百五十卷(存七卷) (宋)歐陽修 宋祁等撰 元刻明修本 八四

003515 歐東政録□卷(存二卷) (明)項喬撰 明嘉靖萬曆間刻本 八六

003535 薛文清公行實録五卷 (明)王鴻輯 明萬曆重刻本  八八

003584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 (宋)司馬光撰 明嘉靖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544—1545)孔天胤刻明萬曆十四年(1586)蘇濬重修本 九〇

003806 東漢史删三十三卷 (南朝宋)范曄撰 (明)茅國縉删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刻本 九二

003905 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刻本 九四

004070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附國朝經師經義目録一卷 (清)江藩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黄信仲刻本 清王振聲批校并跋 九六

004076 鍥兩狀元編次皇明要考六卷 (明)焦竑輯 附一二考一卷 (明)張復撰 明萬曆舒承溪刻本 九八

004118 廣東新語二十八卷 (清)屈大均撰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水天閣刻本 一〇〇

004858 歷代小史摘編六卷(存一卷) (明)朱東光編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唐世延刻本 一〇二

005498 史漢方駕三十五卷 (明)許相卿輯 明徐善循刻本 一〇四

005502 史記測議一百三十卷首一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徐孚遠、陳子龍測議 明崇禎十三年(1640)刻本 一〇六

005535 綱目集略五卷 (明)董繼祖輯 明萬曆六年(1578)王繼祖河間府刻本 一〇八

005538 綱鑑正史約三十六卷 (明)顧錫疇編 明崇禎刻本 一一〇

005942 [崇禎]太倉州志十五卷(存十三卷) (明)錢肅樂、張采纂修 明崇禎刻本 一一二

005988 [康熙]邵武府續志十卷 (清)汪麗日等纂修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  一一四

005990 [康熙]禄勸州志二卷 (清)李廷宰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刻本  一一六

006062 [康熙]淶水縣志十一卷首一卷附雜志一卷 (清)陸扆箴纂修 清康熙十六年(1677)刻本 一一八

006075 [光緒]續修通山縣志三卷 (清)高震鑅等纂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興賢局活字本 一二〇

006135 籌海圖編十三卷首一卷(存十二卷) (明)鄭若曾撰 清康熙刻本 一二二

006206 徐霞客游記十卷 (明)徐霞客撰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氏孩浦邨莊刻本 一二四

006365 明嘉靖十年應天府鄉試録一卷 (明)張洪撰 明嘉靖刻本 一二六

006744 東巡金石録八卷 (清)崔應階等編 清乾隆刻本 一二八

006748 漢書評林一百卷 (漢)班固撰 (唐)顔師古注 (明)凌稚隆輯 明萬曆刻本 一三〇

008978 新刻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末刻本 一三二

008985 前漢書一百卷 (漢)班固撰 明萬曆刻本 一三四

008999 兩晋南北合纂四十卷(存十二卷) (明)錢岱纂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刻本 一三六

009008 五代史七十四卷 (宋)歐陽修撰 (宋)徐無黨注 明末鍾名臣刻本 明楊慎評 一三八

009014 北史一百卷 (唐)李延壽撰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國子監刻本 一四〇

009092 皇明文獻世家考四卷(存二卷) (明)管一德編 明萬曆刻本 一四二

009173 許賓門日記不分卷 (清)許元愷撰 稿本 一四四

009175 明清虞邑科名録不分卷 清道光巢雲書屋鈔本 一四六

009237 [萬曆]常熟私志二十八卷(存五卷) (明)姚宗儀撰 明鈔本 一四八

009256 常熟縣水利全書十卷 (明)耿橘撰 明萬曆刻本 一五〇

009265 [乾隆]支溪小志六卷附重編藝文志二卷補遺一卷 (清)顧鎮纂 (清)周昂增修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本(卷三上配鈔本) 一五二

009267 桂村小志不分卷 (清)吴卓信纂 稿本 一五五

009291 白茆水利考一卷 (清)王伊輯 稿本 一五七

009322 皇明常熟文獻志十八卷(存九卷) (明)管一德纂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刻本 一五九

009403 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凌稚隆輯校 明萬曆刻本 一六一

011748 梅李文獻小志稿不分卷 (清)黄炳宸輯 清鈔本 一六三

011749 [光緒]四鎮略迹一卷 (清)馬幼良纂 稿本 一六五

012810 陳書三十六卷 (唐)姚思廉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北京國子監刻本 一六七

012951 歐陽文忠公五代史鈔二十卷 (宋)歐陽修撰 明刻本 明茅坤評 一六九

013196 東林列傳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陳鼎撰 清康熙五十年(1711)鐵肩書屋刻本 一七一

014346 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崇禎十四年(1641)刻《十七史》本  一七三

014347 楊濠叟日記一卷 (清)楊沂孫撰 稿本 一七五

014348 峨眉山志十八卷 (清)蔣超撰 清康熙刻本 一七七

015636 新鐫歷朝捷録增定全編大成四卷 (明)顧充等撰 明末刻本 一七九

015705 月令閒談不分卷 鈔本 一八一

015716 重刻會稽三賦四卷 (宋)王十朋撰 明刻本 一八三

015763 金國南遷録一卷 (金)張師顔撰 清鈔本 一八五

015778 三國職官表三卷 (清)洪飴孫撰 稿本 一八七

015781 將傳憲章總目不分卷 (明)陳胄樞輯 清陳埰鈔本 一八九

015808 焚椒録一卷 (遼)王鼎撰 明刻本 一九一

015874 晋書校文五卷 丁國鈞撰 稿本 一九三

015920 明末五小史不分卷 鈔本 一九五

015921 行朝録三卷 (清)黄宗羲撰 清鈔本 一九六

015930 賢良進卷八卷 (宋)葉適撰 清嘉慶十八年(1813)江蘇常熟翁心存鈔本 一九八

015938 [乾隆]支溪小志四卷 (清)顧鎮纂 清鈔本 清徐兆瑋校并跋 二〇〇

015941 [乾隆]梅李文獻小志 (清)潘鎬纂 清鈔本 二〇二

015943 [寶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 (宋)孫應時纂 (宋)鮑廉、鍾秀實續 (元)盧鎮增修 清常熟張氏小瑯環福地鈔本 清邵恩多校并跋 二〇四

015944 [寶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 (宋)孫應時纂 (宋)鮑廉、鍾秀實續 (元)盧鎮增修 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 清陸貽典校并跋 二〇六

015945 [乾隆]梅李文獻小志稿 (清)潘鎬纂 稿本 二〇八

015946 [弘治]常熟縣志四卷 (明)楊子器、桑瑜纂修 明弘治刻本(附録鈔配) 二一〇

015948 [嘉靖]常熟縣志十三卷 (明)馮汝弼、鄧韍纂修 明嘉靖刻本 二一二

015955 虞山書院志十五卷 (明)孫慎行、張鼐等撰 明萬曆刻本 二一四

015961 古今竹譜不分卷 明歸昌世鈔本 清汪澋跋 二一六

015968 漢三輔考二十四卷 (清)吴卓信撰 稿本 二一八

015969 補晋書藝文志四卷 丁國鈞撰 丁辰述注 稿本 二二〇

015970 使歸一卷附使緬録一卷 (明)張洪撰 明成化十年(1474)湯寶魯刻本 明王廣跋 二二二

015985 聖明常熟先賢事略十六卷 (明)馮復京撰 清初鈔本 清陳鴻跋 二二四

015990 吴釋傳一卷 (明)劉鳳撰 明刻本 二二六

015994 重編義勇武安王集八卷附録二卷 (清)錢謙益、顧湄輯 清康熙八年(1669)顧湄刻本 二二八

016003 名迹録七卷 (明)朱珪纂輯 明鈔本 二三〇

016006 義慈集前集四卷後集四卷 (明)陳察、陳寰輯 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 二三二

016007 吴中人物志十三卷 (明)張昶輯 明隆慶四年(1570)長洲張鳳翼、張燕翼刻本(卷十三至十五配鈔本) 二三四

016056 求野録一卷 題(明)客溪樵隱撰 清丹桂軒鈔本 二三六

016087 常熟三峰清凉禪寺志七卷首一卷 (清)嚴炳纂 (清)孫淇續輯 清鈔本 二三八

016095 江南方岳試卷不分卷 (清)邢鉞撰 稿本 二四〇

016101 古今書刻二卷 (明)周弘祖撰 明刻本 二四二

016126 [寶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 (宋)孫應時纂 (宋)鮑廉、鍾秀實續 (元)盧鎮增修 清曹炎鈔本 清黄丕烈跋 二四四016165 國語二十一卷 (明)吴勉學校正 明刻本 二四六

016167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四卷 (明)程嘉燧撰 明崇禎刻本 二四八

016203 江陰殉難實迹不分卷 (清)季維漢撰 清鈔本 二五〇

016353 吴地記不分卷 題(唐)陸廣微撰 吴郡圖經續記三卷 (宋)朱長文纂 明萬曆二年(1574)龍宗武刻本 二五二

016407 讀書敏求記四卷 (清)錢曾撰 清雍正六年(1728)濮梁延古堂刻本 清邵恩多校并跋 二五四

子部

000294 人譜三卷人譜類記增訂六卷 (明)劉宗周撰 清光緒三年(1877)湖北崇文書局刻本 清楊沂孫批校并跋 二五六

000307 南華經解三十三卷(存七卷) (清)宣穎撰 清同治五年(1866)刻《半畝園叢書》本 二五八

001509 錢神志七卷 (清)李世熊撰 清道光六年(1826)木活字印本 二六〇

002442 二如亭群芳譜二十卷 (明)王象晋輯 明崇禎刻本 二六二

003361 本草單方四卷 (明)繆希雍選 舊鈔本 二六四

003375 江南經略八卷(存六卷) (明)鄭若曾撰 明嘉靖刻本 二六六

003448 白虎通德論二卷 (漢)班固纂集 明刻本 二六八

003596 水東日記四十卷 (明)葉盛撰 明刻清康熙修補本 二七〇

003862 瀟湘聽雨録八卷 (清)江昱撰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草軒刻本 二七二

003865 事類賦三十卷 (宋)吴淑撰注 明嘉靖十一年(1532)蔡弼刻本 二七四

003876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 (明)朱國楨輯 明天啓刻本 二七六

003893 炳燭齋隨筆不分卷 (明)顧大韶撰 清康熙刻本 二七八

004028 日知録三十二卷 (清)顧炎武撰 清康熙刻本 二八〇

004104 先先先生重訂天地秘書等 (明)汪廷訥撰 明萬曆刻本 二八二

004482 書法正傳十卷 (清)馮武編 清刻本 二八四

004856 經鉏堂雜志八卷(存三卷) (宋)倪思撰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潘大復刻本 二八六

004857 周髀算經二卷 題(漢)趙君卿注 (北周)甄鸞重述 (唐)李淳風等注釋 周髀音義一卷 (宋)李籍撰 數術記遺一卷 題(漢)徐岳撰 (北周)甄鸞注 明趙開美刻本 明趙開美校 二八八

006794 困知記二卷續二卷附録一卷 (明)羅欽順撰 明嘉靖刻本 二九〇

006956 類經類注三十二卷附類經附翼四卷 (明)張介賓類注 明天啓四年(1624)自刻本 二九二

007220 省軒考古類編十二卷 (清)柴紹炳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文盛堂刻本 二九四

007333 亢倉子三卷附鄧析子一卷 題(宋)何璨注 明天啓自刻本 二九七

007361 新刊唐荆川先生稗編一百二十卷目録三卷 (明)唐順之撰 明萬曆刻本 二九九007368 廣韵藻六卷 (明)方夏輯 明崇禎十五年(1642)刻本 三〇一

007374 三才彙編六卷 (清)龔在升輯 清康熙六年(1667)汲古閣刻本 三〇三

009342 新書十卷 (漢)賈誼撰 明正德十年(1515)吉府刻本  三〇五

009421 慈溪黄氏日鈔分類九十七卷古今紀要十九卷 (宋)黄震撰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汪佩鍔刻本 清宗廷輔校 三〇七009504 神農本草經疏三十卷 (明)繆希雍撰 明天啓刻本 三〇九

009552 醫旨緒餘二卷 (明)孫一奎輯 明刻本 三一一

009740 白虎通疏證十二卷 (清)陳立撰 清光緒九年(1883)淮南書局刻本 三一三

009748 新刻藝圃球瑯集注四卷 (明)蔣以忠、蔣以化撰 (明)林大桂集注 明萬曆十五年(1587)張可久刻本 三一五

009751 通俗編三十八卷 (清)翟灝 清乾隆十六年(1751)無不宜齋刻本 三一七

009824 一斑録信默編五卷 (清)鄭光祖撰 稿本 三一九

009844 唐類函二百卷目録二卷 (明)俞安期纂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本 三二一009851 韵府群玉二十卷 (元)陰時夫輯 明萬曆刻本 三二三

009881 藝文類聚一百卷 (唐)歐陽詢纂 明嘉靖六年(1527)胡纘宗刻本 三二五

009962 揚子太玄經十卷圖一卷 (漢)揚雄撰 明天啓六年(1626)趙如源刻本 三二七

011840 素書注一卷陰符經注三卷道法經注三卷 題(漢)黄石公撰 (清)王臣注 稿本 三二九

011863 松弦館琴譜一卷 (明)嚴澂集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刻本 三三一

011911 駢志二十卷 (明)陳禹謨輯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刻本 三三三

012728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四十卷(存七卷) (元)林靈真撰集 (明)周思德重修 明刻本  三三五

013453 孫子集注十三卷(存八卷) (漢)曹操注 明隆慶六年(1572)高郵李棣刻本 明李棣校 三三七

013461 先醒齋筆記 (明)丁元薦輯 (明)李枝參訂 明天啓刻本 三三九

013502 虞山畫志四卷 (清)郟掄逵纂 清道光元年(1821)白雲山房刻本 三四一

014355 蚟孫鑑續一卷 題贈怡館續著 後一卷 題贈怡館增訂 清刻本 三四三

014356 顔氏家訓二卷 (北齊)顔之推撰 明萬曆六年(1578)顔志邦刻本 三四五

014357 獨斷二卷 (漢)蔡邕撰 明萬曆程榮刻《漢魏叢書》本 三四七

015757 葛仙神火略一卷 題(明)焦玉撰 清鈔本 三四九

015760 硯坑略一卷 (清)景日昣撰 清黄廷鑑鈔本 三五一

015768 疫痧草三卷 (清)陳耕道撰 稿本 三五三

015788 重訂漢武故事一卷 題(漢)班固撰 清黄廷鑑鈔本 三五五

015816 一言半句二卷 (明)嚴澂輯 明賞真齋刻本 釋净明、普佔跋 三五七

015821 律文十二卷律音義一卷 題(宋)孫奭等撰 清王振聲影宋鈔本 清王振聲、近人龐士龍跋 三五九

015838 承清館印譜初集一卷續集一卷 (明)張灝輯 明刻鈐印本 三六一

015841 懷古堂印稿二卷 (明)陸鼎篆刻并輯撰 明崇禎十一年(1638)藍色鈐印本 三六三

015931 文房四譜五卷 (宋)蘇易簡撰 清鈔本 清黄廷鑑校并跋 三六五

015957 蒙史一卷 (明)嚴澂撰 稿本 清嚴焯、魚元傅跋 三六七

015997 印説一卷 (明)周應願撰 明長洲刻本 三六九

016124 宣和集古印史一卷 (明)來行學編 (明)沈全瑜摹 明萬曆鈐印本 三七一

016184 漢武帝内傳一卷外傳一卷 (漢)班固撰 清初鈔本 三七三

016396 印典八卷 (清)朱象賢撰 清康熙十六年(1677)朱氏刻本 三七五

016469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題(唐)釋般剌密帝、彌迦釋迦譯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嚴熊手寫本 清陸承誥校并跋 三七七

016505 柳南隨筆六卷 (清)王應奎撰 清乾隆五年(1740)親仁堂刻本 清瞿鏞跋 三七九

下册

集部

000222 嚴文靖公集十二卷 (明)嚴訥撰 明萬曆十五年(1587)嚴治刻本 三八一

000406 李文公集十八卷 (唐)李翱撰 (明)毛晋訂 明末汲古閣刻《三唐人文集》本 清邵齊熊批校并録明宋濂、邢讓跋 清邵震亨跋 三八三

001706 欽定熙朝雅頌集一百三十四卷 (清)鐵保纂輯 清嘉慶九年(1804)武英殿刻本 三八五

002067 懷舊集二卷 (清)馮舒選 舊鈔本 三八七

002098 梅村集二十卷 (清)吴偉業撰 清順治刻本 三八九

002106 檗庵别録八卷 (清)釋正志撰 (清)釋道冲輯 清康熙刻本 三九一

002117 金正希先生文集輯略九卷 (明)金聲撰 明崇禎十七年(1644)刻本 三九三

002189 古今振雅雲箋十卷 (明)徐渭輯 明刻本 三九五

002312 文心雕龍十卷 (南朝梁)劉勰撰 明天啓四年(1624)馮班鈔本 清馮班跋并録明馮允治題識 三九七

002719 才調集十卷(存六卷) (五代後蜀)韋縠輯 明刻本 清謝浦泰録馮舒、馮班批 三九九

002722 三國文章類鈔不分卷 (明)錢榖輯 稿本 四〇一

002922 唐宋八大家選二十四卷(存二十一卷) (明)鍾惺輯 明末刻本 四〇三

003007 集唐聯語大觀 (清)翁曾源 稿本 四〇五

003029 羽庭集六卷(存二卷) (元)劉仁本撰 清鈔本 四〇七

003360 并門雙管二卷 (清)陳玉麟、宗德懋撰 稿本 四〇九

003459 箋注陶淵明集六卷總論一卷附刻和陶一卷律陶一卷律陶纂一卷 (晋)陶淵明撰 (明)張自烈評 明崇禎刻本 四一一

003495 陶庵文集七卷附吾師録一卷陶庵詩集八卷 (明)黄淳耀撰并輯 清康熙刻本 四一三

003576 杜工部集二十卷 (唐)杜甫撰 (清)錢謙益箋注 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 四一五

003587 木庵文集不分卷 (清)欽棐撰 清乾隆寫刻本 四一七

003592 唐皮日休文藪十卷 (唐)皮日休撰 明萬曆刻本 四一九

003602 梅花溪詩草四卷續草三卷附蔗軒遺稿一卷 (清)錢泳撰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刻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續刻本 四二一

003617 吾友于齋詩鈔八卷 (清)張錫爵撰 清乾隆刻本 四二三

003886 秋笳集八卷 (清)吴兆騫撰 清康熙徐健庵刻清雍正四年(1726)吴桭臣續刻本 四二五

003887 文選六十卷 (南朝梁)蕭統輯 (唐)李善注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唐藩朱芝址刻本 清張保慈、趙松滋録何焯批校 清翁同書跋 四二七

003890 邵子湘全集三十卷 (清)邵長蘅纂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四二九

003891 許大司成遺集 (明)許士柔撰 清鈔本 四三一

003892 柴氏四隱集詩一卷詩餘一卷文二卷 (宋)柴望撰 清鈔本 四三三

003894 漁洋山人精華録訓纂二十卷目録二卷附漁洋山人年譜二卷附金氏精華録箋注辨訛一卷 (清)惠棟撰 清紅豆齋刻本 四三五

003917 高季迪先生大全集十八卷 (明)高啓撰 清康熙許廷鑅竹素園刻本 佚名録何焯評點 清王振聲跋并録袁枚、黄景仁批 四三七

004023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卷年譜一卷附録五卷 (宋)歐陽修撰 明天順海虞程宗知刻本 四三九

004075 琴川黄氏三集 (清)黄廷鑑等撰 清道光刻本 四四一

004100 宋戴剡源文鈔四卷 (元)戴表元撰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馬思贊刻本 四四四

004106 兩朝遺詩選四卷 (清)陳濟生輯 清順治刻本 四四六

004123 陸宣公翰苑集二十四卷 (唐)陸贄撰 明萬曆刻本 四四八

004131 吴詩集覽二十卷補注二十卷談藪二卷拾遺一卷 (清)吴偉業撰 (清)靳榮藩注 清乾隆四十年(1775)凌雲亭刻本 四五〇

004195 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附録一卷 (明)歸有光撰 康熙十至十四年(1671—1675)歸玄恭刻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歸景灝、歸景洢重修本 清王振聲批校并跋又録錢陸燦批及圈點 張樹本校并題 四五二

004271 香禪精舍集雜著三種 (清)潘鍾瑞撰 稿本 四五五

004569 西昆發微三卷 (清)吴喬撰 清康熙七年(1668)盛德容刻本 四五七

004646 晞髮集十卷晞髮遺集二卷遺集補一卷天地間集一卷冬青樹引注一卷登西臺慟哭記注一卷 (宋)謝翱撰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平湖陸氏刻本 四五九

004666 詞綜三十卷 (清)朱彝尊輯 清康熙刻本 四六一

004723 蘇學士集十六卷 (宋)蘇舜欽撰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徐惇孝、徐惇復白華書屋校刻本 四六三

004853 思玄集十六卷(存九卷) (明)桑悦撰 明萬曆刻本 四六五

005124 考槃集五卷 (明)陸卿子撰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趙宧光刻本  四六七

007469 憨山老人夢游集四十卷 (明)釋德清撰 清順治十七年(1660)毛褒等刻本(目録、卷一鈔配) 四六九

007531 楚辭集注八卷附覽二卷辯證二卷後語八卷 (宋)朱熹集注 (明)蔣之翹評校 明天啓自刻本 四七一

007545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十五卷年譜一卷 (宋)楊齊賢集注 (元)蕭士贇補注 明刻本 四七三

007549 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二十卷文集二卷 (唐)杜甫撰 (宋)黄鶴補注 明萬曆刻本 四七五

007564 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目録二卷附録一卷 (唐)白居易撰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馬元調刻本 四七七

007605 韓魏公集三十八卷附十三卷 (宋)韓琦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刻本 四七九

007614 東坡先生詩集注三十二卷東坡紀年録一卷 (宋)蘇軾撰 題(宋)王十朋集注 明萬曆茅維刻本 四八一

007676 徐文長文集三十卷目録一卷 (明)徐渭撰 (明)袁宏道評點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鍾人傑刻本(卷十至卷十二鈔配) 四八三

007677 空同先生集六十三卷 (明)李夢陽撰 明萬曆七年(1579)刻本  四八五

007683 袁中郎全集四十卷 (明)袁宏道撰 明崇禎刻本 四八七

007702 新刻天傭子全集十卷 (明)艾南英撰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艾爲珖刻本 四八九007756 漁洋山人精華録訓纂補十卷 (清)周懋琦輯 稿本 四九一

007783 復古詩十四卷 (清)吴銘道撰 清乾隆刻本 四九三

007818 壺山草堂詩集不分卷 (清)吴嘉枚撰 清康熙刻本  四九五

007839 懷清堂集二十卷首一卷 (清)湯右曾撰 清乾隆十一年(1746)湯融書等刻本 四九七

007840 趙恭毅公剩稿八卷 (清)趙申喬撰 清乾隆二年(1737)刻本 四九九

007841 趙裘萼公剩稿三卷 (清)趙熊詔撰 清乾隆二年(1737)刻本 五〇一

007884 使滇集三卷 (清)史申義撰 清康熙刻本 五〇三

007918 風懷鏡四卷 (清)俞國琛撰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自刻本 五〇五

008324 松桂讀書堂集八卷 (清)姚培謙撰 清乾隆刻本 五〇七

008355 六臣注文選六十卷 (唐)李善等注 明萬曆六年(1578)徐成位重刻本 五〇九008356 文選纂注十二卷 (南朝梁)蕭統選 (明)張鳳翼纂注 明萬曆刻本 五一一

008396 六家文略十二卷附六家始末一卷 (明)唐順之纂 明萬曆三十年(1602)蔡望卿刻本 五一三

008400 聖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百五十卷目十卷 (宋)魏齊賢、葉棻輯 鈔本 五一五

008455 古詩歸十五卷唐詩歸三十六卷 (明)鍾惺、譚元春選定 明末刻本 五一七

008528 輯刻琵琶亭詩不分卷 (清)唐英輯 清乾隆十一年(1746)唐氏古柏堂刻本 五一九

008716 朱淑真斷腸詞一卷 (宋)朱淑真撰 梅屋詩餘一卷 (宋)許棐撰 清初錢曾述古堂鈔本 清章綬銜跋 五二一

008846 玉玲瓏閣叢刊 (唐)陸淳纂 清康熙刻本 五二三

009787 古今名賢彙語殘存三種 (明)佚名編 明刻本 五二五

009875 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十二卷二選藏弆集十六卷 (清)周亮工等輯 清康熙元年(1662)、六年(1667)周氏賴古堂刻本 清龔文照批校 五二七

010009 宋大家歐陽文忠公文選十卷 (明)歸有光輯 明徐開雍刊《八大家文鈔》本 五二九

010016 東坡文選二十卷 (明)鍾惺輯并評 明萬曆刻本 五三一

010058 新鍥會元湯先生批評滄溟文選評林五卷 (明)李攀龍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詹聖澤刻本 明湯賓尹評 五三三

010059 新鍥會元湯先生批評空同文選五卷 (明)李夢陽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詹聖澤刻本 明湯賓尹評 五三五

010060 新鍥會元湯先生批評南明文選四卷 (明)汪道昆撰 明萬曆刻本 五三七

010061 新鍥會元湯先生評林弇州文選四卷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詹聖澤刻本 明湯賓尹評 五三九

010063 瀟碧堂集二十卷 (明)袁宏道撰 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袁叔度書種堂刻本 五四一

010069 思玄集十六卷(存十三卷) (明)桑悦撰 明萬曆二年(1574)桑大協活字印本 五四三

010075 懷古集三卷 (清)馮廷琯撰 清徐氏虹隱樓鈔本 五四五

010079 黄石齋先生文集十三卷補遺一卷 (明)黄道周撰 清刻本 五四七

010098 牧齋有學集五十一卷 (清)錢謙益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金匱山房刻本 五四九

010107 孫光甫詩稿一卷 (清)孫朝讓撰 稿本 五五一

010129 寒松堂全集十二卷 (清)魏象樞撰 清康熙刻本 五五三

010135 屈翁山詩集八卷附詞一卷 (清)屈大均撰 (清)徐肇元選 清康熙研露齋刻本 五五五

010150 覿庵詩鈔六卷 (清)陸貽典撰 清雍正刻本 五五七

010164 學吟草六卷 (清)嚴德垕撰 清雍正六年(1728)家刻本 五五九

010177 息影齋詩鈔二卷 (清)釋律然撰 清乾隆自刻本 五六一

010188 調運齋詩文隨刻十卷 (清)錢陸燦撰 清康熙彙刊印本 五六三

010192 刻孫齊之先生松韵堂集十二卷 (明)孫七政撰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孫朝肅刻本 五六五

010211 遥擲稿二十卷 (清)馮武撰 清康熙寶稼堂刻本 五六七

010220 叢桂軒近集十卷 (清)姚祖振撰 清康熙刻本 五六九

010221 却浮集四卷 (清)凌竹撰 清康熙留餘堂刻本 五七一

010224 撫雲集九卷 (清)錢良擇撰 清雍正八年(1730)錢氏招隱堂刻本 五七三

010233 疏園集一卷樵話庵稿一卷且留集一卷詩餘一卷 (清)邵陵撰 民國八年(1919)常熟沈煦孫師米齋鈔本 五七五

010260 默庵遺集八卷默庵遺稿二卷 (清)馮舒撰 清光緒刻本 五七七

010281 南湖先生文選八卷 (明)丁奉撰 明崇禎刻本 五七九

010337 竹素園詩鈔八卷 (清)許廷鑅撰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清毛慶善跋并臨錢荃批注 五八一

010339 弢甫五岳集二十卷 (清)桑調元撰 清乾隆刻本 五八三

010355 話山自選詩四卷 (清)王譽昌撰 清康熙自刻本 五八五

010405 南崖集四卷 (清)陶元淳撰 清康熙貽清堂刻本 五八七

010435 情味集四卷 (清)陳玉齋撰 清乾隆孫夢奎鈔本 五八九

010480 楚游小草一卷 (明)范愷撰 明崇禎九年(1636)澹然堂刻本 五九一

010485 巢寄先生遺文二卷 (清)趙同翮撰 清鈔本 五九三

010559 後甲集二卷 (清)章大來撰 清康熙刻本 五九五

010572 天中觀化集不分卷 (清)徐文蔚撰 稿本 五九七

010627 種菜集八卷别集一卷 (清)徐淑撰 清嘉慶鈔本 五九九

010694 容安齋詩集八卷 (清)汪應銓撰 清乾隆刻本 六〇一

010696 黄玄龍先生詩集□□卷黄玄龍先生小品□□卷 (明)黄奂撰 清康熙刻本 六〇三011051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一百八十卷 (明)張溥輯 明婁東張氏刻本 六〇五011054 文章辨體五十卷外集五卷總論一卷 (明)吴訥輯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徐洛刻本  六〇七

011071 唐音審體二十卷 (清)錢良擇編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昭質堂刻本 六〇九

011076 唐詩鼓吹注解十卷 (元)郝天挺注 (明)廖文炳解 清順治十六年(1659)陸貽典、錢朝鼒刻本 清錢朝鼒等校 六一一011083 奇賞齋廣文苑英華二十六卷 (明)陳仁錫評選 明天啓刻本 六一三

011087 古文正集十卷 (明)葛鼒、葛鼏評輯 明崇禎六年(1633)刻本 六一五

011093 新刊名世文宗三十卷(存二十三卷) (明)胡時化選輯 明萬曆刻本 六一七

011104 明文在一百卷 (清)薛熙纂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錢大鏞、徐龍驤刻本 六一九

011113 列朝詩集八十一卷 (清)錢謙益編 清順治九年(1652)毛氏汲古閣刻本 六二二011127 石渠草草録二十五卷 (清)徐校撰 稿本  六二四

011244 虞邑幽光集二十七卷(存九卷) (清)楊希澯輯 清道光刻本 六二六

011251 文苑英華律賦選四卷 (清)錢陸燦選 清康熙銅活字印本 六二八

011277 海虞六家詩選不分卷 (清)錢陸燦等撰 虹隱樓鈔本 六三〇

011285 山鵲巢於訟庭詩一卷 (清)蔣陳錫等撰 清康熙刻本 六三二

011302 月泉吟社詩一卷附録一卷 (宋)吴渭評定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寶芝瑞刻本 清宗廷輔批并録李詡校 六三四

011345 唐詩别裁集十卷 (清)沈德潜、陳培脉輯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碧梧書屋刻本 清宗廷輔批 六三六

011422 重刊校正笠澤叢書四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唐)陸龜蒙撰 清嘉慶刻本 六三八

011946 刻孫百川先生文集十二卷 (明)孫樓撰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梁溪華滋蕃刻本 六四〇

011959 牧齋初學集詩注二十卷牧齋有學集詩注十四卷 (清)錢謙益撰 錢曾注 清康熙玉詔堂刻本 六四二

011966 我聞室梅花集句三卷紅梅集句一卷 (清)柳如是撰 清鈔本 六四四

011986 未學庵詩稿十卷耐翁先生集外詩一卷 (明)錢謙貞撰 清錢龍惕輯鈔本 六四六011989 雪屋集八卷二集五卷 (明)孫永祚著 鈔本 六四八

011995 嚴白雲詩集二十七卷 (清)嚴熊撰 常熟市圖書館鈔本 六五〇

012017 容安齋集外詩一卷 (清)汪應銓撰 民國二十一年(1932)汪佑南鈔本 六五二

012073 聞氏詩文稿一卷 (清)聞成撰 稿本 六五三

012074 大兖集五卷(存二卷) (清)錢龍惕撰 民國八年(1919)活字印本 六五四

012078 嘯雪庵詩集一卷題咏二卷新集一卷詩餘一卷 (清)吴綃撰 鈔本 六五六

012080 贈藥編一卷附録一卷 (清)吴綃撰 清鈔本 六五八

012174 甓庵詩集不分卷 (清)趙汝揆撰 鈔本 六六〇

012184 南來堂詩鈔二卷 (明)釋讀徹撰 清鈔本 六六二

012236 紉蘭集十九卷 (清)黄儀撰 清道光十五年(1835)鈔本 六六四

012275 續古草堂解愁吟四卷 (清)丁清撰 鈔本 六六六

012289 松韵堂詩稿不分卷 (明)孫七政撰 鈔本 六六八

012298 鳴愁集不分卷 (清)佚名撰 鈔本 六六九

012299 學吟稿不分卷 (清)陳石麒撰 清鈔本 六七〇

012400 顧玉書丁南湖兩先生殘稿不分卷 (明)顧麟生、丁奉撰 鈔本 六七二

012545 諸子奇賞前集五十一卷後集六十卷 (明)陳仁錫評選 明刻本  六七四

012912 南崖集四卷 (清)陶元淳撰 清康熙陶貞一、陶正靖刻本 清翁同龢、楊沂孫、近人瞿啓甲題款 瞿熙邦跋并録清李兆洛跋 六七六

013238 元文類七十卷目録三卷 (元)蘇天爵編 明嘉靖十六年(1537)晋藩重刻修後印本 六七八

013271 徂徠石先生全集二十卷 (宋)石介撰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錫慶堂刻本 六八〇

013437 清容外集十二種 (清)蔣士銓撰 清乾隆紅雪樓刻本 六八二

013456 虞邑幽光補集二卷外集三卷附集五卷附二卷後集一卷續集一卷 (清)楊希澯輯 清刻本 六八六

013519 老梅山房一卷後圃詩草一卷南濱吟草一卷 (清)釋清璧等撰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本 六八八

013744 容安齋詩集八卷 (清)汪應銓撰 清乾隆盧見曾刻民國瞿啓甲鐵琴銅劍樓修補本 六九〇

014295 鳳凰山錢陸靖存梅氏遺稿詩不分卷 (清)錢陸靖撰 民國八年(1919)常熟繆氏承古堂活字本 六九二

014361 舒梓溪先生集十卷(存八卷) (明)舒芬撰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萬虞愷等刻本  六九四

014362 楊太真外傳二卷 (宋)樂史撰 明正德嘉靖間顧元慶刻《陽山顧氏文房小説》本 六九六

014363 謀野乙集十卷 (明)王穉登撰 明萬曆十九年(1591)韓從亨刻本 六九八

014364 破山興福寺古迹小芟草一卷禪機百物頌一卷萬籟齊音一卷 (清)釋宗安撰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七〇〇

014365 芳洲詩集不分卷 (清)許天錦撰 清雍正五年(1727)姜琳鈔本 七〇二

014367 吾炙集一卷 (清)錢謙益輯 清鈔本 七〇四

015693 駱賓王文集十卷 (唐)駱賓王撰 明刻本 七〇六

015697 碩寬堂詩鈔七卷 (清)許廷誥撰 稿本 清翁心存、錢湄跋 七〇八

015717 繡香居存稿一卷詩餘一卷 (清)陳璘撰 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 七一〇

015719 泠然齋詩集八卷補遺一卷附録一卷 (宋)蘇泂撰 清鈔本 七一二

015746 紅豆村莊雜録不分卷 題(清)柳如是輯 清乾隆鈔本  七一四

015762 歸田詩話三卷 (明)瞿佑撰 清初吴允嘉家鈔本 清吴允嘉跋 七一六

015764 安雅堂集十三卷 (元)陳旅撰 清鈔本 清王振聲校并跋 七一八

015767 漁存别集三卷 (清)王譽昌撰 清初鈔本 七二〇

015769 南陔草廬詩草八卷 (清)黄炳宸撰 稿本 清潘鍾瑞、翁同龢識 張鴻跋 七二二015789 借巢集三卷 (清)釋原志撰 清初刻本 七二四

015809 雲松巢集十二卷 (明)嚴澂撰 明刻本 七二六

015815 林泉高士孫西川詩稿一卷 (明)孫艾撰 清鈔本 七二八

015817 岳武穆集六卷(存三卷) (宋)岳飛撰 明萬曆二十年(1592)刻本 七三〇

015820 虞山集十二卷(存十一卷) (明)瞿式耜撰 (清)瞿昌文輯 清寶恩堂鈔本 七三二

015824 駱賓王文集十卷 (唐)駱賓王撰 明刻本 七三四

015830 頤志堂稿五卷 (明)陸瑞徵撰 明崇禎刻本 七三六

015831 浩氣吟一卷 (明)瞿式耜撰 清初東日堂刻本 七三八

015844 瞿冏卿集十四卷 (明)瞿汝稷撰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張養正刻本 七四〇

015847 東日堂詩稿一卷 (明)瞿式耜撰 清初東日堂刻本 七四二

015853 培林堂文集十四卷(存十二卷) (清)徐秉義撰 清鈔本 七四四

015862 天山集不分卷 (清)歸起先撰 清鈔本 七四六

015876 孫岷自詩選 (清)孫江撰 清康熙四年(1665)陸貽典刻本 七四八

015907 黄攝六詩選二卷 (清)黄翼聖撰 (清)錢謙益選定 清鈔本 沈汝瑾跋 七五〇

015910 譚益之詩文稿一卷 (明)譚爾進撰 清初鈔本 七五二

015922 孫雪屋先生文集不分卷 (明)孫永祚撰 稿本 七五四

015928 趙士春詩文底稿不分卷 (明)趙士春撰 稿本 七五六

015929 明瞿忠宣公文稿不分卷 (明)瞿式耜撰 稿本 七五八

015958 韓翰林詩别集一卷韓内翰香奩集三卷 (唐)韓偓撰 清初鈔本 清孫潜校并跋 七五九

015971 説學齋稿不分卷 (明)危素撰 清初鈔本 七六一

015976 松雪遺稿不分卷 (元)趙孟頫撰 (清)蕭龍江輯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鈔本 七六三

015996 牧齋苦海集一卷 (清)錢謙益撰 鈔本  七六五

016000 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 (宋)葉夢得撰 清初葉樹廉鈔本 清葉樹廉跋 七六七

016010 張司業詩集三卷 (唐)張籍撰 明藍格鈔本 清錢謙益校并跋 瞿啓甲跋 七六九

016017 集唐自述詩二卷 (清)陳煌圖撰 清康熙五聚堂刻本 七七一

016042 徐林丘詩殷時霖詩龔廷焕詩戴劉淙詩合一卷 (明)徐甡、殷時霖、龔廷焕、戴劉淙撰 清鈔本 七七三

016085 虞山集六卷 (明)瞿式耜撰 清鈔本 七七五

016088 汲古閣集四卷 (明)毛晋撰 稿本 清王振聲校并跋 七七七

016090 瞿文懿公集十六卷制敕稿一卷制科集四卷 (明)瞿景淳撰 明萬曆瞿汝稷刻本 七七九

016130 未學庵詩稿四種十卷集外詩一卷頤仲遺稿一卷 (明)錢謙貞撰 明崇禎刻本 七八一

016132 青門詩集十一卷附集一卷 (清)邵陵撰 清宣統二年(1910)徐兆瑋虹隱樓鈔本 七八三

016133 蔗庵詩選四卷 (清)孫暘撰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刻本 七八五

016146 圓沙未刻稿不分卷 (清)錢陸燦撰 稿本 七八七

016153 錢牧齋先生集外詩一卷有學文集補遺三卷 (清)錢謙益撰 清鈔本 七八九

016161 牧齋外集二十五卷 (清)錢謙益撰 清沈曾植鈔本 七九一

016180 許炳許儒柏應曾詩選不分卷 (清)許儒等撰 清鈔《許炳許儒柏應曾詩選》本 七九三

016245 姑蘇雜咏一卷附録一卷 (明)周南老撰 清鈔本 七九五

016274 獨賞編不分卷 (明)薄靉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季錫疇鈔本 清季錫疇跋 七九七

016394 清遠樓詩集三卷 (清)周臺撰 民國鈔本 七九九

016399 尺牘一卷湖上草一卷 (清)柳如是撰 鈔本 八〇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页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编辑室

供稿 | 田秀丽 编辑 | 王自晨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