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地方,幼儿园一年少了1/3

随着幼儿园报名季的到来,有不少家长发现,家门口的学校一改之前的高姿态,开始争抢小朋友了:

“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吸引入园”“居委会居然也在发幼儿园招生广告,之前从没过”“去年是六月底才发的报名简章,今年提前了俩月”。

而在几年前的这一时候,是家长们在校门口排队报名。这背后,是已有不少学校因招不到生而陷入危机。据教育部的数据,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为27.44万所,相比上一年减少了1.48万所。

但这消失的上万所幼儿园,并非均衡地出现在各地。

澎湃新闻通过梳理各地《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件,从全国4个直辖市和293个地级市中,汇总出了目前已披露2023年学前教育情况的150个城市。发现有80%的城市在2023年出现了幼儿园减少的情况,而其余幼儿园数量不减反增的,主要是一线、新一线或省会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城市的幼儿园正批量关停、大城市的还在增加。乍一看,这一幼儿园关停潮分布规律,似乎与近年来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流入、低线城市在收缩的现状相契合。

但一个地方一年动辄倒闭20%、甚至30%的幼儿园,仅仅是受到人口因素的影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后两年,

幼儿园可能会少一千万人

2007年成立的广州市海珠区东晓维多利亚幼儿园,一共有4所园区,但在过去1年时间里已关掉了两个园区,终止办学的原因都是“出生率骤降导致的生源减少”。最先关停的东晓园区说,园里只有108名孩子,“连租金都不够支付,更遑论老师工资和其他应付费用”。

和东晓园区相似,幼儿园之所以大面积关停,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园幼儿数大幅减少了。

在2021年在园幼儿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前,学前教育发展曾有过十余年的高速扩张期:幼儿园三年的毛入学率从2009年的50.9%上升到了2020年的8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迅猛上升的在园幼儿数,也点燃了学前教育的扩张热情,从2010年到2020年,全国幼儿园的每年新增量,没低于过1万所。目前全国的二十万多所幼儿园中,有一半是这十余年里创建的。

但未来出生人口减少对幼儿园的影响,带来的波动还要迅猛: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要达到70%。随后2011年一年时间,全国在园幼儿增加了447.78万人。但12年之后的2023年,在园幼儿一口气就减少了534.57万人。而根据多位学者的多组学前教育规模预测研究成果,这种大幅缩减的情况还会持续至少2年。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祥云等人在2024年2月发表论文中的测算数据为例2023年到2025年国内幼儿园学龄人口会处于年均减少500 万人左右的快速下降阶段,并在2026年才出现下降趋缓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儿园关得最多的城市,

不是人口减少最多的

从整体上看,人口因素会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点毋庸置疑。

只是,当我们将150个城市的幼儿园情况逐一比照时发现,很多城市的幼儿园增减速度,与在园幼儿增减的速度并不完全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园幼儿减少,但幼儿园数量还在增加。文章开头我们也提到,在调查的150个城市中,有30个城市的幼儿园数量不减反增,但除了三亚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在增多,其余都是在园幼儿减少的。这之中,也以教育经费较充足的大城市居多。

另一种则是,幼儿园减少速度与在园幼儿减少速度不同步。

我们从150个城市中,筛选出了幼儿园缩减幅度最高的十个城市,发现除了山东德州,其余9个城市的幼儿园数量减少速度都是显著高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减少速度。

例如2022年时,江西鹰潭市在园幼儿为3.34万人,相较2021年减少8.8%,幼儿园数量从2021年的441所略降到了421所。但2023年幼儿园数量骤降到了 289所,而这一年在园人数相较上一年同样还是减少了8.5%,有3.06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导致鹰潭市幼儿园一年少了三分之一?在2024年1月的鹰潭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大会上,九三学社鹰潭市委会分享了相关调研,提到2023年全市“整合、停办100余家(幼儿园)”。这代表着,鹰潭市幼儿园的关停潮背后,有一部分涉及教育资源合并整合。

事实上,推动幼儿园布局调整以适应人口分布变化的地方不是一两个地方。

2023年11月,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新政,提出要“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即“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应办成公办园”,同时在“幼儿园学位富余的地区,要切实合理地引导办园质量较差、幼儿人数较少的幼儿园合并、撤转”。

所以,很多城市在2023年出现了与幼儿园在批量关停相反的局面:公办幼儿园还在新增。比如寿光市:“建成投用鲁清幼儿园、厚德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620个”;沈阳市:“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4万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地民办园,

正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为了理清公办园新增对民办园产生的冲击,我们还梳理了目前已披露全省2023年幼儿园情况的省份,注意到除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达到每生每年12000元的北京外,其他省份都是民办幼儿园在减少,公办幼儿园在增加。

所谓的普惠性民办园是指,政府对幼儿园出资进行补助,而幼儿园须遵照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不能收取高昂的入园费、赞助费等。由于财政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普惠性民办园拿到的补助也会不同,有些省份的年均补助只有每学生200元,是北京的1/60。

其中最让记者在意的是浙江。

整个2023年,浙江民办幼儿园数量从4300多家减少到了3600家不到,下降了17.1%,而2015年时浙江还有6676家民办幼儿园。十年不到的时间,民办幼儿园数量近乎“腰斩”,而公办幼儿园增加了1267所。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潮新闻》中曾回应过民办园减少的问题:“出生人口减少并不是民办幼儿园园所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只是原因之一。”而近年来的另一变化是,浙江在增加公办学位的供给。

浙江的幼儿园教育普及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全国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到90%时,浙江2007年时就已达到。因此,相比其他地区还可以通过提高入园率来对冲出生人口缩减带来的生源减少的问题时,浙江的幼儿园很早就已进入了存量博弈的阶段。

由于公办园相对很多民办园,整体上有环境好、学费低的优势,这意味着公办学位每增加一个,民办幼儿园的生源就极有可能减少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看待这种公办园替代民办园成学前教育主力的现象?

在近期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提道:“为应对人口高峰时期刚性入园需求,各地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用10年时间补上历史欠账,极大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实现了学前教育基本普及。”

虽然现在幼儿园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情况,但在十多年前,国内不少地方还因幼儿园太少而产生“入园难”的问题。为此,从2010年到2020年期间,很多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但随后又产生“入园贵”等问题。为此,2018年后,发展公办园成为很多地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浙江近十年来民办园不断减少的情况,可能也是其他地方的预演。

“小区周边的两所民办幼儿园今年确定关闭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少了 ,另一方面也是旁边开了公办园,截流了一部分生源。”一位生活在江苏的市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那么,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幼儿园已足够多、幼儿园老师们要另寻出路的阶段呢?我们会在下一篇调查中探讨这个问题。

作者 | 陈良贤 实习生 张研吟

设计 | 卫瑶

编辑 | 吕妍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2. 南方都市报-《珠海高新区一所幼儿园,宣布关停!园方回应》,https://pub-zhtb.hizh.cn/s/202308/11/AP64d5a2fce4b0bcc65c415668.html

3. 李祥云等-《2024—2035年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及其对资源需求的预测——基于“三孩”政策的研究》

4. 鹰潭市融媒体中心-《建言摘选!事关鹰潭托育服务和高价彩礼》,https://mp.weixin.qq.com/s/9stQQPXYfcHpWGKrN-IxVw

5.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的通知》

6. 王红蕾等-《我国省级政府普惠性民办园财政补助政策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7. 潮新闻-《潮声丨多地幼儿园关停,对孩子或是好事》,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664670&source=1

8. 光明日报-《学前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606/2024/0516/baodao/202405/t20240517_1131089.html

*题图来源:新华社 *本文不代表城市进化论观点,转载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