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那么Ⅰ类切口手术如果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该选啥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同样做了品种选择推荐,如下图所示(部分节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表中可以看出就是,Ⅰ类切口手术如果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那就是选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First or secon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也就是说,Ⅰ类切口手术如果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如果头孢菌素不过敏,可选药物具体就是 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

如果Ⅰ类切口手术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但未选用头孢唑林(比如选用头孢呋辛)那就是错误的吗?

第一至第三代头孢的过渡性特点如下:

a.阴盛阳衰(对阴性菌作用逐渐增强,对阳性菌作用逐渐减弱);

b.肾毒性逐渐减低;

c.对酶稳定性增强;

d.到了三代头孢菌素部分品种开始对铜绿有作用了(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是有些差别的,具体选择时还要考虑上面谈到的特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针对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推荐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并无先后之分,且这种推荐也可避免使用 单一抗菌药物的弊端。此外,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均进入了国家集采,价格已经较低,但具体预防使用时两者还是会涉及经济性问题,即应用考虑应用哪个药品费用会更低的问题。

所以, 并不能简单认定为Ⅰ类切口手术如果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不过敏者,不选用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就是错误的。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