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论坛上不少老板在讨论“卷”的事情,当然也讲到了企业的意义:一是给国家交税,二是促进就业,而就业意味着社会稳定。恰好这两天是高考,高考本身也意味着“社会层面上的人才选拔”,他们未来有无数的可能,但最终会坐到命运的位置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就企业文化来讲,今年以来有有种感触就是,“体制”,和人才一样重要。创业初期在打开局面、体制不成熟的时候,许多事情有其高效的做法,“规章制度”的本质,是在巩固创业者的成果,避免后来者的崩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决策岗位,人才的素质最终会决定企业的成败---规则是约束,本质上是守业,要进一步向前开拓,靠的是“人”。

前两年比亚迪一波入职三万应届生的事情在业内是有相当大的风浪的,我自己感受到了---我手上有两个候选人,一位是西安交大的博士,一位是中科大的硕士,他们最后都放弃了我,去了比亚迪,原因无他,薪水给得更高。当时我是感慨的,十多年前我毕业的时候,比亚迪再985里是最最最后的选择,而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销量也是一样。

从销量的角度,这两年快速爆发随之带来的岗位爆炸,人员的快速扩张实际上对比亚迪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人才素质几何,以及体制规则能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对未来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举个例子,如果“一年招500应届生”算多的情况下,他一年招3万人,能不能保证这些人都是高素质人才?以及,一山不容二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么多的“虎”,竞争起来会不会引起内耗?规则的约束会不会让人才引起不适?等等等等。

但过去的两年表现来看,这些问题,实际上就都还好。

恰好也看到了这封内部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公平合理的汇报,打破大锅饭,透明的激励”,是当下时代的年轻人,最想要,也最需要的事情。一年有两次调薪和一次晋升机会,比起其他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条件了---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仅仅是对个人好,个人有更多机会的话,它也意味着“比亚迪一年更多留住人才的机会”。

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能者要多劳的意思是“德要配位”,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力。

多劳多得,则是这社会应有的样貌,前提一定是公平。

从目前看,月度绩效要占到底薪的40-50%,算上年终的业绩奖,属实在“绩效”这件事上,留足了空间。985硕的年薪目前平均值在20W左右---当时从我手上流走的中科大硕士,我印象是拿到了22-23W,至于那位应届西交大博士,他自己说是48W。

“比亚迪坚信员工是企业未来”,感受一下。

挣得越多,愿意花在人才身上,研发身上,就会聚拢更多的潜力,未来挣得更多。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饶是如此,我会期待它下一代的技术---因为下一代的时候,人才整体的能力,更胜于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更胜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