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4日,中南海勤政殿中,一场会议正开得热火朝天。

此次会议聚集了全中国当时最顶尖的军事巨头,有毛主席、周总理、朱德、聂荣臻、罗荣桓、许光达、林彪等人。

这些干部的参加,标志着这场会议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而他们正激烈交流的,正是关于抗美援朝的重大决定。

周总理率先提出了一个想法:“朝鲜那边的气温和东北比较像,可以派‘四野军’去作战,那里的战士基本都是东北人,可以更快地适应朝鲜半岛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音一落,众人纷纷投来赞成的目光,点头肯定了周总理的想法。

“黄永胜是兵团总司令,那就让他带兵前去朝鲜作战吧。”周总理接着说,毛主席也附和着点点头。

“不行!”几乎就是一瞬间,林彪站了起来:“不能让他去!我要推荐另一个人。”

四野军当时在林彪的管理之下,所以他对这件事最有话语权。

但同时他也是老军事家,为什么要做出“临阵换将”这样敏感的事情?

难道他和黄永胜有私仇?如果不是,他为什么这样决绝地更换主将?他推荐的人又是谁?

背景:朝鲜战争

二战之后,为了划定日军受降范围,苏联和美国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别驻扎在北南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不久,南北朝鲜在美、苏两个国家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分别是南韩和北朝鲜。

在后来的时间,双方就在三八线附近多次产生摩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南韩的挑衅——他们一直都想统一朝鲜半岛的野心。

1950年6月23日,南韩最高领导人李承晚派部队在三八线上“演习”,对朝鲜开始了又一次地“挑衅骚扰”。

6月25日,北朝鲜金日成终于对南韩军队忍无可忍,越过三八线,进行了反击,朝鲜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没有宣战,一切发生得就是那么突然,朝鲜的这一招先发制人让南韩有些招架不住,一时间被打得节节败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全世界都因为这场战火而被搅动了。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美国的杜鲁门,他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就表达了想要“出手帮助”南韩的想法,并派出战斗机开赴朝鲜战场。

6月28日,美国太平洋驻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乘坐专机飞到了朝鲜半岛上空视察情况,看完之后他对南韩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们的防御已经基本崩溃,无法再阻止朝鲜的大举反攻。”

果然没错,到了7月1日,朝鲜就攻占了南韩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南韩即将倾覆!

就在这时,一名美军受麦克·阿瑟的命令,加入了朝鲜战场,为南韩赢得了一丝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