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则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有20个行业的平均月薪超1万元、20个职业平均月薪超过1.1万元,其中三个超过了2万元。

我仔细翻看行业名单,20个之多,居然没有房地产的字眼,令人唏嘘不已。

过去,说到国内高薪行业的三驾马车:房地产、互联网和金融。如今除了互联网和金融,房地产消失不见,转而代替的是高技术制造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名单是否靠谱?估计不少地产人会站出来鸣不平!即便行业进入黑铁,工作内卷严重、薪资待遇下降,但自己或身边人的工资也是在在万元以上。

而自己和身边朋友圈的基数太小?只是个性样本,和全国大数据作相比,不具备参考性。

从这份行业名单能看到行业发展趋势,虽然一季度关于地产的扶持优惠政策频频出炉,但这个行业现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对于地产人来说,2020、2021是职场最黑暗的时刻,在疫情肆虐、行业跌入黑铁时代下,赶上公司架构调整裁员,长期失业是大家最难熬的时期。

在夹缝中寻生存、调转赛道还是自主创业,是这两年地产人焦虑思考的命题,但今年这些人都在哪里?过得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我分享下身边朋友走这三种职业规划的现状。

1、夹缝中寻生存

老王在top前20房企从业7年,做工程岗位,他是在2022年春节被裁员。

过完元宵节开始找工作,在智联、前程、猎聘等网站投递简历数千份,涉及文旅、房建、施工等所有公司,反正能投的都投了。

但结果不如人意,面试寥寥无几,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offer,薪资却低的无法接受,最后考虑生活压力,无奈选择在外地的小房企上班。

工资1万,包吃住,看似不错,但对做过大房企管理岗的他来说,薪资可谓说一夜回到解放前,最后他一直安慰自己,边干边等机会。

可干了还不到一年,由于公司资金紧张,决定暂时性停工,然后他又被裁员了,目前仍处于失业状态。

2、调转赛道

我的朋友杜斌是上一家单位的同事,地产开发的客服经理,也是2022年春节被裁员。

后来他一直尝试新的机会,跑到工厂打螺丝,回归物业做客服,但最终没坚持下去,和薪资有关,和内心的不甘有关。

大半年的折腾没什么结果,他做了重大决定,暂时不找工作,全力备考在职研究生,最终取得了成功。

由于考研取得的胜利,一是让他重获自信,二是心静了下来。

他不再坚持地产行业,转向家装领域,顺利找到一家大规模的公司,薪资待遇虽不说从前,但还算满意,毕竟这个机会是让他从0-1搭建客服体系,有充分施展自己价值的平台。

3、自主创业

说到老李,和我一样做的人力,他是我的好哥们,我们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不过他在山东,我在河南。

他是去年6月被裁员,当时我曾问过他打算做什么?他说想回老家陪女儿,准备在附近弄个门店做生意。

而后我们很少再联系,直到今年春节我俩微信拜年聊到了工作,他很是兴奋:“我春节后要当小老板,做花生油批发,现榨的,回头给你寄两瓶。”

果然,我看到他的朋友圈,一个批发市场的店面,门头印着“老李现榨花生油—百年老字号”,我滴妈,老李还是那么能吹牛!

不过我挺佩服老李的行动力,说干就干,为了家也为了自己,如今他和当地的几十家小餐饮达成合作,生意越做越好。

地产到底还行不行?圈子里的人都明白,但却选择盲目的等待,即便行业存活下,留给地产人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在一个夕阳行业苦苦内卷,劳心劳神,不如调转船头去做新的事情,这样可能费力一样多,却能迎来新的生存。

我很喜欢《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一段台词:“当我们看不清前面目标的时候,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能坐以待毙,把后槽牙咬碎了,也要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