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开启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之旅,此次访问也是马科斯除东盟十国以外的首次出访。包括菲律宾在内,一些东南亚国家媒体都认为此次访问将推动中菲关系再上新台阶。然而,尽管这是中菲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但两国之间仍然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南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据了解,去年前11个月,中菲两国贸易额达到了804.1亿美元。中国已经是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对于菲律宾这个2021年GDP仅3941亿美元的国家来说,对华贸易在菲律宾国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有杜科尔特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去年两国军事合作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中国向菲律宾提供了1.3亿人民币的无偿军事援助,双方军队的学生和军官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频次。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不错的基础,马科斯才想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进一步深入合作,尤其是希望通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尽快解决菲律宾面临的基础设施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马尼拉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

举例来讲,上周末菲律宾马尼拉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停电,造成361个航班延误,6.5万名乘客滞留,这对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不小的消极影响。造成此次停电的原因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电力供应不足,一方面,俄乌冲突推高了国际能源价格,习惯使用煤和天然气发电的菲律宾在国际高通胀的大环境下发电费用猛涨,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另一方面,占据菲律宾电力燃料供应30%的马拉姆帕亚油田,将于明年耗尽,如不及时解决,电力危机将会给菲律宾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光伏发电站)

放眼世界,有能力且有意愿解决类似危机的,恐怕还真只有中国了。从过往案例上看,中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机制帮助大量的非洲、中东、中亚国家解决了发电不足问题。从技术角度看,中国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技术成熟稳定,哪一个项目都能解决菲律宾目前的缺电困境。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是世界上第四大天然气出口国,并且拥有比较先进的油气开采技术,中菲如果能加强南海油气田的合作开发,也有助于解决菲律宾的缺电问题。

但马科斯上台后,试图在中美两边都下注的一些行为,给中菲两国关系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当前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大国竞争重新成为世界政治的焦点,俄乌冲突有长期化的趋势,台海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也处于越来越紧张的状态。南海地区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枢纽,其和平与稳定对于中国至关重要。在杜特尔特政府执政时期,东盟与中国已经达成了和平对话解决争端的共识。但马科斯上台后,却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老杜的政策,在经济上对中国递上橄榄枝的同时,军事上却进一步倒向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去年11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菲律宾,在其游说下,菲律宾政府不顾民众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游行示威,同意美国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指导下在菲律宾增加5个军事基地,其中三个分别位于巴拉望岛、伊莎贝拉省、三描礼士省,还有两个位于吕宋岛东北部。这5个基地离中国最近的只有250公里,对于控制巴士海峡、辐射南海、台海都有重要作用。菲律宾这种打开大门放美军进南海的举动,很有可能让平静了好一段时间的南海局势再起波澜,不仅影响相关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会对中国的安全利益造成不小的威胁。一方面想让中国帮忙解决其国内困境,另一方面却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利益置若罔闻,这种行径无异于吃饭砸锅。

因此,如果马科斯此次访华,不能像当年韩国文在寅政府对“萨德入韩”提出“三不”政策那样,就自己的南海政策给中方一个交代,那么他此访所能取得的成果恐怕不容乐观,未来中菲关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