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选终于在6月4日尘埃落定,莫迪成功获得连任。

不过,这个结果似乎有点虽胜犹败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此次大选结果是莫迪个人的胜利,但他所在的人民党及其全国民主联盟却损失惨重。

而中国最为关心的是,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到莫迪此前推动的、向好的中印关系呢?

一、虽胜犹败的印度大选

根据最后的报道,印度执政党人民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最终在大选中以295个席位获胜。

这也意味着73岁的莫迪成为继印度开国总理之后,首位连任三届总理的人。

既然是如此可喜可贺的事情,为什么还会被媒体称为损失惨重呢?其原因在于,实际结果与预期落差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选前,媒体普遍预测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预计可以拿下印度人民院350至400个席位。

而现实却严重低于上述预期,尤其是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最终只赢下了240个席位。

虽然人民党的席位仍算是位列第一,但却低于预期百多个,且不足印度人民院共543个席位的半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成绩是远不及前两届2019年和2014年的,也就意味着莫迪在接下来五年执政期内,随时可能面临反对党的掣肘。

莫迪及其人民党也必须依靠执政联盟里的少数党,才能保证己方的议案顺利获得半数以上的投票通过。

这一状况不光是打破了媒体的预期,同时也打乱了莫迪原先设定的政治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莫迪的原定计划,执政联盟获得议会三分之二的席位,如此就可以推动修改宪法,帮助实现他制定的“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宗教”的长远的政治改革目标。

但现在,包括印度人民党在内的全国民主联盟,仅仅是勉强占据超过半数的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想而知,以后通过一项普通议案都将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修改宪法一事更是无从谈起了。

总之,这次选举等于是赋予莫迪第三任期的同时,又严重削弱了他的执政权威。

莫迪可以继续当五年印度总理,可以保证印度继续沿用前十年的经济政策和路线。但是,他如果想再进一步推行新政、改变现状,势必会遭遇比之前更多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的反对党,则会因为有了决定性比例的席位,从而有更多信心和实力与之对抗。

至于这一状况是否会影响印度此前的外交政策,目前还不好说。

普遍结论是,短期内不会有政策大变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照美西方国家的惯例,他们肯定会对莫迪政府的政策可靠性以及对应政策,做出重新评估和适当调整。

同样的,中国对印度的对华外交政策是否产生变动,也必然会产生新的看法和对应措施。

毕竟此后可预见的是,莫迪在议会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必然会倾向于出台一些民粹主义和宗教主义政策,从而稳固国内的基本盘。

二、中印关系的新篇章

不得不说,莫迪的外交一直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表面上印度比较亲西方,但实际上印度从没有疏离过东方。

即使美西方一直将印度作为对抗俄罗斯的拉拢对象,同时也是对抗中国的最有潜力的堡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莫迪却很清楚,印度和美西方只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彼此利益重叠不大,价值观也存在分歧,合作空间有限。

所以才有了印度口头赞同美西方制裁俄罗斯,转身还是和俄罗斯保持着正常贸易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莫迪还不忘在俄罗斯虚弱的时候,狠狠赚了一把石油交易的中间价,可以说把闷声大发财的能耐发挥到了极致。

另外,印度在对待和中国的关系上,态度则比较复杂,有时候给人一种自相矛盾的感觉。

这是由于一方面,印度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制造;另一方面,印度始终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试图取而代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莫迪还是非常了解印度现状的。印度发展至今,还只是一个中等制造商,远远没有达到取代中国的地步。

尽管近几年来,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比较迅猛,似乎有一股快要进阶第三大经济体的势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始至终,印度经济的产业优势都在其服务业,而非美西方期待的制造业。

这就决定了印度和中国在经济上,并没有形成绝对的竞争关系,也就没有什么绝对性的矛盾。

而且,由于印度自身的一些弊端,其出口能力始终没有太大提升,尚且落后于墨西哥和越南,更别说和中国出口能力相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前4月份的时候,莫迪曾经主动向中国释放善意,表示愿意与中国进行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接触。

中国也积极回应了印度的这一善意信号,除了希望能够通过和平方式有效解决两国的领土争端外,还可以另作一些建设性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印度大选落定后出现的意外形势,中印关系是否能顺利的沿着既定方向缓和下去,目前已经无法确定。

可以肯定的是,莫迪已经意识到改善中印关系的必要性,并且会在以后的外交政策中加以权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论上,印度应该和中国走的更近些,这样才有利于印度本身的经济发展。但是假如印度政府一直寄望于大力振兴“印度制造”,以超越、甚至取代“中国制造”。

那么,印度必然会偏向于寻求美国的帮助,跟着美西方的步子,对中国采取一种敌视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印度又将如以往一般,频频陷入和中国、巴基斯坦的矛盾对立的情绪之中,致使本国经济发展陷入迟滞。

当然,无论莫迪在未来五年里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中国都有足够的底气予以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好中国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容看待他国的态度。

对方释放善意,就报之以真诚合作;对方来者不善,就报之以对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