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爆发反政府骚乱,在这两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风头是一度超过了俄乌冲突。在这场骚乱中,我们甚至看到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影子”——没错,这里想说的就是2021年曾经发生在美国的“攻打国会山”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西总统卢拉)

巴西这次的大规模骚乱,同样跟总统选举有关。在去年10月,巴西左翼候选人、前总统卢拉,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博索纳罗,再次当选巴西总统。而博索纳罗因为是以微弱票数落败,就对选举结果提出了质疑。他不但不承认卢拉胜选,还认为自己才应该继续担任总统。到今年元旦之后,卢拉宣誓就任之际,博索纳罗乘飞机跑到了美国,最新消息显示还因为腹痛住进了医院。

要知道,博索纳罗的腹痛,是在2018年竞选遇刺时落下的病根,此后在巴西医院治疗过好几次,他这次非要跑到美国医院看病,目的显然不那么简单。首先,恐怕是找个理由,躲开可能遭到的清算。其次,从美国媒体的最新报道来看,不排除博索纳罗与美方一些人,或者一些势力有瓜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

美国一直将南美看成自家后院,对“不听话”的国家往往会进行打压,其中就包括巴西。巴西是地区强国,同时与委内瑞拉走得比较近。另外卢拉此前担任总统的时候,对美国是非常不满的。在巴西国内,左翼势力也是很大的,以工人出身的卢拉为首,巴西有很多贫下中农和工人代表,这些人非常反对竞争主义,事实上也都是左翼立场。所以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对巴西进行打压,直到博索纳罗上台。

现在,卢拉再次掌舵巴西,在宣誓就职时还喊出了“不需要美国给巴西当领导”的口号。就职后,卢拉决定把中国和美国都列为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卢拉的左翼身份和对中国的一贯态度,都是让美国政府非常在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索纳罗的支持者进行抗议示威)

但是,美国目前并不敢使用像“委内瑞拉模式”那样的极端强硬手段,因为这样的话,就相当于跟卢拉政府宣战了,还可能让巴西和中国走得更近。而且,拜登和卢拉的处境其实是比较相似的,都遇到了前任对大选结果的否认,都面临骚乱夺权的威胁。如果拜登对卢拉太强硬,也是变相打了自己的脸,让特朗普抓住把柄。所以在美方一些人眼里,身在美国的博索纳罗反而成了制衡卢拉的一张牌。

博索纳罗被称为“巴西特朗普”,实际上他原来并不算是右翼,但为了跟左翼的卢拉抗衡,就主动往右翼那边靠了,甚至给自己贴上极右翼标签,现在巴西国内支持他的人还是挺多的。比如这次骚乱的背后,就有巴西精英阶层和商业利益集团给示威者支付路费,而军方高层,也有人支持博索纳罗的右翼立场。所以他拥有与卢拉掰手腕的能力。

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巴西还是美国,都有政治观察家认为,美国已经使出软硬两手,来插手巴西之乱。

“软”的一面,是拜登在骚乱发生后很快就与卢拉通话,表态支持“巴西的民主和人民表达自由的意愿”,并正式邀请卢拉访美。而“硬”的一面,则是拜登政府顶住美国国内的批评,让博索纳罗前往美国,形成事实上的“政治避难”。巴西舆论认为,这有可能是把博索纳罗当成了一张牌,以此来制衡卢拉,使其不要“跟中国走得那么近”,更不要对美国太强硬。这一类分析,相对来说是比较符合美国惯用的手段的,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却可能事与愿违,把卢拉进一步推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索纳罗的支持者聚集在巴西国会外)

对于中国来说,巴西局势的走向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在卢拉此前执政的时期,中巴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巴西不但加入了金砖国家,还成为我们“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国。如果卢拉这次没挺住,巴西的局势陷入持续动荡,对我们与巴西的关系,以及我们在南美地区的发展布局,恐怕都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