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下令空袭叙利亚境内“伊朗武装”后,马上遭到一系列报复——美国在代尔祖尔地区军事基地遭到导弹袭击。尽管伊朗方面对此宣布反对美国这一霸权主义行径,而且澄清美国打击的目标与伊朗无关,但危机显然还没结束。

据美国中央司令部消息,为回应叙利亚境内“伊朗武装”对美国军事基地的打击,美国武装直升机再次空袭,摧毁叙利亚境内大量设备和车辆,并打死三名“伊朗武装”分子。刚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是又想把自己陷在中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中央司令部陆军上将库里拉)

美国当然不想自己陷入中东泥潭。从资金上看,美国在中东早就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即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导致在与中国这一类富有实力的竞争对手竞争时,需要战略收缩才能集中资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如果想在中东继续保持像过去一样的影响力,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代理人。经过十几年的甄选,美国已经将库尔德武装列为代理人候选人之一。但面对土耳其的反对,美国军队目前在叙利亚的活动只是为了保护油田,赚取收入,而非与库尔德武装形成犄角之势,这也侧面体现出美军在中东资金吃紧、军力不济。

从国内政治角度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推行“华盛顿共识”开始,美国出现严重的产业空心化,除了金融、军工、高科技等附加值较高产业留在美国外,大量美国企业转移国外。这不仅导致美国整体工业实力下降,更使得整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过大。用斯蒂格利茨的话说,美国现在已经从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转变为“1%有”、“1%治”、“1%享”的国家。这导致大量民众认为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并不会对其产生有益促进,相反却花掉了他们纳税中的大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美国真相》中陈述美国贫富分化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特朗普上台后提出了“美国优先”,还是拜登推行的中产阶级外交,为了迎合民众、在选举中取得优势,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经具有明显的内倾,即将军队从海外撤回美国国内,将有限军事资源投入到效率更高地区,所以美国政府并不愿再次陷入中东泥潭。

但美国也不愿意顺应时代潮流。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呈多极化发展,地区强国的影响力正在主导这个地区。比如,伊朗,现在已经建成了由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国组成的“什叶派之弧”,在这一地区的话语权、军事影响力显著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伊维也纳谈判)

再比如土耳其,在埃尔多安的带领下,土耳其先是介入叙利亚局势,后又支援利比亚政府,还曾支持卡塔尔,现在已经成为中东地区的重要玩家。

还有俄罗斯,自2015年出兵叙利亚以来,俄军表现得不错,目前在中东已经站稳脚跟。此外,俄罗斯还获得了叙利亚、伊朗、埃及等国的支持,而这些国家在中东也是重量级参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渐衰落的美国霸权)

但这不符合美国对中东的认知。美国仍然认为自己在中东拥有至高无上的霸权地位,而且不希望在自己战略收缩之后,被中国和俄罗斯“填补权力真空”,所以面对武装分子的袭击,尽管美国知道自身在中东必需搞战略收缩,动了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其中一个国家的奶酪都会遭到强烈的反击。美国需要做的是尽快从中东撤出,然后将更多战略资源投入到效率更高地区。但由于霸权本身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美国军队并不愿意承认美国霸权已经旁落,所以才会在比较矛盾的心态当中继续发动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