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对一款安-124鲁斯兰大型运输机恢复生产了,这个消息瞬间霸屏,引发国际社会的热议。最近两年来,俄罗斯通过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和乌克兰背后的北约三十国已经较量良久,吃亏太多了,损失也非常惨重。俄罗斯也在总结教训,这些年来一直因为经济不景气,忽略和放缓了研发升级武器的速度,结果现在吃了爆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肯定要痛定思痛,想办法要恢复和提升自己的军事强国的地位和实力,不能再这样蔫下去。

如果俄罗斯恢复生产安124鲁斯兰大型运输机,这意味着在国际上将会掀起新一轮大型运输机的比赛,虽然并没有任何国家明确提出竞争,但是大国之间互相暗中对比的心劲,都是从没有松懈的。

如果俄罗斯生产安124鲁斯兰运输机,美国很快就会不甘示弱,要对大型运输机增量,这样一来我国的运-20的运送能力显然是不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我国会否在大型运输机方面,有新的规划和考虑,这些都要看国家相关部门如何安排了。

我国的运-20运载能力是66吨,安124运力是150吨,几乎是三倍的运力,如果需要大批增援和运送物资时,这对比之下的效率还是有很大差距,如果以后运力不够用,解放军相信会已经开始做出准备的。

因为复杂的原因导致,俄罗斯现在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冲突中俄罗斯发现自己在常规武器方面的弱势和欠缺,因此也加紧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防长甚至要亲自督阵,把俄罗斯军队需要的多种武器和导弹等,都快速提升产能,这些也需要俄罗斯方面克服一些困难才能实现。

比如俄罗斯的军工生产线上,仅仅成熟的技术工人就有超过二万多人的岗位缺口,这些并非简单的工人就能顶上人数,需要有比较成熟的武器生产流水线作业经验的技工,才能上岗就有高效的作业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俄罗斯的导弹制导的红外线瞄准器等,此前都从西方国家进口,自从爆发俄乌冲突之后,美国不让任何国家给俄罗斯提供需要的设备,俄罗斯甚至都把新飞机拆解成零件用来维修其他飞机,芯片订的货对方生产出来也是积压在库房里,不给俄罗斯发货,更别提用来给导弹制导的配件了,更是不可能提供给俄罗斯。

在这些多重困难的阻碍之下,俄罗斯还能快速实现导弹的生产,以及提升一些武器的作战实力等,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现在想办法向军工领域倾斜资源和投入,因此才能进行有效的提升战力和供给更多武器。

这些努力都直观体现在俄罗斯军队在前线作战的效率都得到了提升,必要的装备也能及时补给。

安124鲁斯兰运输机是俄罗斯最大规模的联合飞机公司的代表作之一,这家公司也生产伊尔76MD等战机,现在这家公司承接重要的任务,恢复生产安124鲁斯兰大型运输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俄罗斯的国防部长对外公然宣城,在2025年要采购一批安124大型运输机后,外媒是毫不留情进行了嘲讽,这是因为外界根本不相信俄罗斯有能力生产这款世界上知名的大型运输机。

俄罗斯要想在短短2年时间里,把世界上如此著名的大型运输恢复生产,从找出图纸,研究应用增加现在的通信技术,内购的一些功能的确认,外部的材料选择,确定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和定型量产,搭建流水线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庞杂的事情非常繁琐,工作体量巨大,哪里是2年时间就能完成得了,更重要的是,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俄罗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那就是安124的核心航空发动机,有多出来的,也都在乌克兰,俄罗斯是没有更多的配套发动机的,现在急需复产,关键的发动机问题,俄罗斯如何解决呢?这些都是西方嘲笑俄罗斯的原因。

这款运输机最初是苏联时期的军工产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有这款运输机。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认为,俄罗斯至少目前还有着20多架安124运输机在服役,还有民航部门的10多架左右,也许俄罗斯会在这些运输机中,破解核心发动机的技术问题,也能对应找到替换的设备,不需要凭空去设想如何找到匹配的发动机,看上去难度是小很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要面对现实的是,俄罗斯航空部门的好几架安124运输机,都因为俄乌战争的原因被扣留在西方境内,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方面如何在两年时间生产出20架左右?苏联时期年产也最多4架,俄罗斯的信心来自哪里真是未知数,除非俄罗斯有解决的妙招,这一点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