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

考场之外最关注的大概就是语文作文了

语文作文考察的不仅是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更鼓励学生和社会大众

热心观察,勤于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中午,央视新闻直播间邀请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连中国老师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蔡丹君老师做客直播间,解读今年高考作文题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中国老师与蔡丹君老师解读2024年高考作文

连中国老师在直播间说:写作帮助我们打捞、理解、留住、深思生命中重要精彩而富于价值的部分,可以说写过才算活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听最会讲语文的老师讲今年高考作文:写过才算活过!

(视频来源于央视新闻)

近年来,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连中国老师每年都会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为广大师生和家长点评分析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作文题目。也许有人好奇,为什么总是连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中国老师,可谓是一位传奇的语文教师。

还没在北京四中任教时,一个毕业班在他带领下,有7个人高考作文满分

到北京四中后,他创建了首届人文实验班,担任班主任,让全班30名学生全考入名校,其中有1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有2人分别考到哈佛大学、伯克利大学,语文均分1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傲人的“高考战绩”,过硬的教学能力,也让连老师深受央视科教频道、新京报、《非常向上》等节目的喜爱,频频被邀请去分享和指导攻克语文学习核心难点,提升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成绩的的方法,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所有教育体验中, 连老师的语文课是最独特的 。” ‍“连老师让我在十六七岁的年龄就培养出受益一生的习惯。” “连老师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他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语文学科真正的魅力,仅看了他几个讲座,我这个地理教师也深受感染。” “我听过他讲如何读名著:首先要心驰神往,要抓住语言,要有人文思考和独到见解。这些观点深深震撼着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

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总滔滔不绝说出他对自己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老师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入讲高考作文的备考策略、题型分析和攻略,提升阅读、写作能力的思维与方法,把这些语文学习干货揉碎了讲明白,最后化为实打实的语文分数

页页翻来,你会折服于连老师的独到见解,也会感受到他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

他能一步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盈内心世界,唤醒他们心底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孩子们走得更踏实、更久远。

正如他在《用第二支笔写作》一书中写道:写作,可以帮助孩子们鲜润丰富地活过一生。写作的发展,是与 “人”本身的、内部世界的发展相伴始终的。笔下的世界,是 “心”造而出,同时会反过来影响 “心”的世界。走出狭隘的 “方法”,望向辽远的地平线,去看最美的白帆,在海天之间奏响我们心中的乐章。

我们应该带着这样的状态去备考,而高考作文翩然而至的材料一定会融入我们的白帆,合奏我们的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精准备考课

当然,连老师的书不光有情怀,更有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学习方法。

他作为北京教科院基教中心语文市级教研员,参与编著统编版教材教参

所以,他在分析语文卷上的题目时,总能根据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出题人的命题心思,有针对性的给出解题思路

比如,在讲 考卷占分多 的、容易让学生拉开语文分数的 现代文阅读题 —— 他就分析了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为了考察学生提取、辨识、整合信息,有逻辑、多角度、严密思考等能力。 针对这些出题目的,他从基础的 “工具性” 教学生 读准整合基础信息 ,到启发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 “逻辑性” ,再到答题时,呈现出多层次思辨的 “周严性” ,拿下 该题的及格分 ; 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和文本本身的碰撞,激活他自身对文本 理性、真挚而独特 的想法,彰 显出思考能力 , 答得出彩,争取更高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语文的学习与备考走出“记”与“练”的局狭;让写在思中飞行——高考“语言表达运用”备考策略及试题预测;高考重点突破阶段,作文的核心提升;高考百日冲刺必须处理好的8大矛盾;语文高考的十个怎么办;从教育的角度预测高考语文……

在他那儿,语文备考并非死记硬背,亦非泛泛不知如何复习,而是极具准确性和目的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人生修炼课

当然,若只是授予学生解题技巧,那连老师也不足以被追捧为传奇教师。

“改变人,然后改变语文”;“张开耳目, ‘分’在‘人’中 ”;“对 ‘人’有内在而丰富的关注 是打破中学写作困境的 必要举措 ”; “那 粲然的分数 ,不应该在凌厉的刀锋下威压砍削而成,而 应该在‘人’真实的发展 中,在一片 精神之光的滋育 下蓊郁挺出”……

《连老师的语文课+写作课系列》中,我们不难领会到连老师的教学理念

人的自我塑造与发展,才是学好语文的底层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希望:“语文可以构建为学生身上所洋溢而出的人生情趣与人格魅力,并最终在他们身上凝聚成——人文素养与生命境界。

听起来好像宏大又宽泛?

不妨看看他在书中一直重点讲的“阅读”和“写作”两大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直接领会他如何把这些“语文功能”慢慢烙入孩子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阅读,他大胆摆脱分析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等应试教法,而是回归阅读本质

引导孩子走到文本深处,和作者相遇交谈,将精神沉入阅读中,领会其丰满的思想,然后在反省与思考中,让认知、视野与格局更上一层楼。

以他讲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为例:

先抛出“结合自己有关秋天的生命体验,在你最感兴味的地方,谈谈在作者笔下,你感觉到怎样一个秋天”, 用生活体验切开学生进入文本的入口 。 孩子有的想起看过的秋景,有的想到《昆虫记》中的虫鸣, 开始走入文中的悲秋意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 从景具体到物 ,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和北国的秋, 进一步走到北国秋天的情景中 ; 从物引到秋天扫落叶的事儿上 ,连老师让学生代入自己,感受自己扫落叶的心情,几番探究,深入 到郁达夫的心绪,引他们和作者相遇 。 最后, 从作者的悲观、颓废的情绪 ,连老师再 巧妙引导他们往审美情趣方向探究 ,思辨分析生命的悲凉陨落与昂扬蓬勃, 落到对生命状态与意义的追问 。

一篇文章就这样在他层层引导下,最后能达到审美趣味、思考人生、关照生命的高度,成了孩子受益终生的精神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写作上,连老师会给出写作的实用技巧,让孩子可以自如应对考场作文

比如,在《三路并进,润出华章》中,他就从内容——“巩固、拓展写作内容”,写作手法(修辞方式)——“兼修、优选表达方式”、表达逻辑——“理顺、强化内在逻辑”三个方面, 一步步教孩子在大考前如何复习作文,争取高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作文有效训练的六个环节”、“高考作文备考的四个关键词”、“三拳两脚擒住高考作文”……孩子只要跟着训练,作文拿个42分没问题(作文满分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要超越42分,连老师深谙:

拼的是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实的生命体验以及迸发出的生命活力与生机——说白了,人内在成长的广度与深度,是诞生高分作文的底色

所以在写作课上,他格外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坦诚面对自我,不断思考检审内心,让笔端处涓涓流出独一无二的看法

且看这章“谈谈高考作文有效训练的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度人量己” ,既要预估别人看到作文题目后,会怎样出招,然后进一步明确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创设亮点, 这是引导他们分析自己优缺点,扬长避短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环节到第四个环节:“倾尽全力”→“探究深化”→“不厌其改”,则是通过要求学生“写后记”, 省察自己当下写作文的状态 ,不断揣摩自己笔下的表达, 丰富自我情感 ,继而通过“勤修改”,琢磨新的理解, 从而提升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内‍化积淀”、“有效重复”两大环节,则是融汇贯通这套思维逻辑,重复运用起来 ,不断积累、丰富和深化自己的思想 , 最终让自己趋于完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作,关乎一个‘人’重要而特殊的‘内在’的成长与发育,是‘人’隐性的重要价值的核心体现,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意义上的‘人’充分构建的过程。”

在连老师心底,不止于写作课,整个语文教育,都该是一场人生教育——

不仅要满足于助力学生拿高分,更重要的是:

要把思考与认知、视野与格局、信念与价值观等植入学生心底,让他们完成自我的发展构建完整的人格,对社会和人生能有独立准确的判断让生命不断走向更辽阔的地方

也就难怪,他教出来的学生在答题或写作,甚至日常交流上,总处处淌出深刻的见解、恢弘的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章章读下来,孩子会生出自信与敬仰来:原来在日常生活中,多细心体验,多和自己对对话,多思考多感悟,语文高分就会不请自来

学语文,其实就是增强人心中的一点力量、一种风范、一道气势。无论现实多么不尽如人意,都不能彻底遮盖一个人精神里酿造的万丈光芒。”

这五本书,撬动的便是学语文的这种作用——

它一步步增强孩子(也可以是大人)内心的力量,让他们在面对现实的风暴、生活的晦暗时,能时时有乘风破浪、心向光明的勇气,愿意走得更远、攀得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老师的语文课+写作课系列》(全5册)

《语文课:让孩子走向成熟并再次天真》

收录连中国老师在课堂上下和孩子探讨的关于生命成长、对世界的认识等核心问题,人与语文学习和考试的关系,以及对经典著作阅读的领悟。

《语文课II:师生共同不如葱茏草色与万丈原野》

这是连老师有关语文学习的第二本书。在与《语文课》保持连贯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阅读再次指向师生共读,另一方面更侧重与教师的交流。

《语文课III:隽永的兴味与坚强的思考》

根据新课标对语文的要求,这册从阅读与写作、思辨与认知、高考备考以及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等角度,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去探索建构生命意义、提升自我。

《心中还有一支笔》

书里主要关注“我们对写作的再认识”和“我们期待怎样的作文”,帮学生突破对写作、考场作文的狭隘认知,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写作高度。

《用第二支笔写作》

这本主要探讨“考场作文的应对策略”和“写作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书中既有辽阔的写作世界,又有写出高分作文的切实途径,还有语文大考前作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