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明明好好在排队,却被插队了,想提醒几句,但又憋着不敢说;

打车时,滴滴司机因为失误而错过站,体谅他在单行道调头不易,只好自己多走了冤枉路;

和朋友吃饭时,为了顺对方的意,只好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照顾别人、却委屈了自己。

这背后的心声是:不好意思让别人难受,不想伤害到别人,很在意别人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只好压抑自己的情绪,忽略自己的想法,让自己不舒服。

今天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那么多人宁可自己难受,也不敢“让别人难受”?

当然不是鼓励大家故意伤害别人,而是探讨如何在两难的处境中,进行取舍,并照顾好自己。

毕竟,只有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看见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敢让别人难受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不敢让别人难受,恐怕在亲密关系中最常见了。

就像朋友小A,她是一位职场女性,也是一个妻子和母亲。

她一边在职场厮杀, 一边努力教育和陪伴孩子。

但很多时候,这是很难两全的。她经常需要加班,为了提升还需要学习和考证、把很多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为此,她老公和婆婆对她非常不满,经常夹枪带棒地说她:

“女人要赚那么多钱干嘛?顾好家才是正经事。”

“你不肯生二胎,就是自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这个时候,她就非常纠结和内疚,像做了很大的错事一样。

因此,她放弃了最近公司给她的一次晋升机会,选择将重心放在家里。

但她内心一直向往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非常不容易。

但她也坦言:“我不想伤家里人的心。”

其实,从小到大,她就是个步步退让、不敢让别人难受的人。

小时候,家里重男轻女,把所有的资源和钱都给了弟弟。

她虽有不满,但不吵不闹,安慰自己:“我能力比他好,可以自己赚钱。”

同时说:“很多话开口说了,就会很伤和气。”

但实际上,有很多压抑的愤怒,在她心里一点点扩散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A很想对老公说:“我的事业也很重要。”

但她不敢表达,她担心他不开心,继而引发冲突。

她唯独忽略了自己:明明自己已经非常不开心了,却还只想着别人的感受。

其实,这样委屈自己的关系,是一种不真实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像小A一样,很多人压抑自身感受,换来表面的平静,但实则内在暗流涌动,藏着很多未被表达的情绪:

一点点的不爽在心里累积,默默给对方扣分。

扣分到最后,往往爱意消退,积愤难返。

难怪说很多的“断崖式分手”,“断崖式离婚”都是早有预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那些想分手的冲动已经在心里徘徊无数次了。

而真实的关系是碰撞出来的:彼此坦诚相见,不委屈自己,不怕伤害别人。

通过让对方“难受”的方式,达到彼此平衡、互相都舒服的阶段:

你很烦他干涉你的追求,你要把自己的需求告诉他,他才会更懂你;

他不自律又不体贴,一堆毛病忍不了,你要通过沟通协商,才有可能找到相处的平衡点;

你不希望他侵犯你的边界,你要表达出来,他才有机会了解你,为什么生气,如何能调整关系。

真实的关系,必然是经过“冲突”的考验后,存活下来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和人相处,“难受”是家常便饭

像小A一样,很多人都有这样一厢情愿的想法,觉得只要单方面努力,就可以避免让别人难受了。

但事实是,无论你是个多么善良的人,也依然会有人因为你而不舒服。

比如,你的优秀对别人可能就是“伤害”,但你要因此遮盖自己的光芒吗?

就像出于对优越性的维持需要,很多亲戚并不希望你过得好。

要是你收入提高了、一路也平顺,难免让人不痛快,被觊觎和挤兑。

你不招谁也不惹谁,只是努力生活、好好赚钱,也依然会伤害到朋友圈里的很多人。

因为你让别人自惭形秽、自恋受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只要你的利益和别人发生冲突,就是对别人的伤害。

像小A一样的已婚女性,如果想维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自由意志,就必然违背了那些要求你“相夫教子”的人的利益,从而招来不满。

但是,难道就因为这样,就要抛弃自己所有的思想和追求,去无条件顺从别人吗?

第三,很多人的“受伤”带着他们自己的人生议题,是自己需要去觉察和面对的。

很多玻璃心的人,总是在他人的一个眼神和不经意的表情中,感受到轻慢和忽略。

在亲密关系中,无论自己再怎么细心周到,一些伴侣却总是欲求不满,时不时要“作”一下。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拒绝,就能让另一个人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和羞耻感,从而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并非要故意伤害他人,而是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缺角和早年的伤口。

他们感受到的伤害,正是自己成长的机会,我们没有必要为别人的课题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你无法让别人难受?

在小A的案例中,回避和忍让成了一种策略。

实际上,这是她“过度依赖”的表现。

依赖的背后,小A有着这样的恐惧:

害怕被否定:我不想让老公觉得我是个不合格的妻子;

害怕被抛弃:关系一旦搞砸,婚姻可能就破裂了。

然而,更成熟的关系,往往是彼此独立的关系:不建立在对方认可的基础上,也不会担心被抛弃。

正应了一句俗话:鸟儿停在树上,并不担心树枝会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A之所以会有恐惧,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和母亲的关系没有完成分离。

母亲的情绪总是覆盖她的情绪,而且过度控制、阻止她与自己分离、不让她保有自己的空间。

相互依赖、连接过紧的母女关系,影响她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难以真正独立。

你是否也觉察到,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想法和感受都是被忽略、被拒绝的。

养育者在不断告诉自己:

  • 你的想法是错的;
  • 你怎么想不重要;
  • 你要接受我的安排,才有好的前程。

自由意志不断被否定的人,就如同习得性无助一样,内心会被虚弱感占据,久而久之,迎合他人就成了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松弛感还给自己,回归真实的关系

那我们应该如何找回自己的力量感,敢于说出真实感受呢?

陈海贤老师有一段视频,引起了大量共鸣,其中表达的是:

你不喜欢我怎么了?很多时候我也不喜欢我自己呀!

这解释了很多人的内在恐惧:很多人不敢让别人难受,都是害怕被人抛弃,或者不被人喜欢。

如果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将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开,敢于“伤害”别人,不内耗自己,就可以活出松弛感。

而要获得这份自由,首先要建立彼此独立的关系,放下寻求他人认可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老公的质疑,“独立版”的小A内心会这样想:“也许你觉得我很糟糕,但我确定自己很好。”

对自己有充分确定感的人,往往得到过大量的爱。而那些很容易自我怀疑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被好好爱过。

而心理学有个名称叫做“再抚育”:

没有被正确爱过的人,都可以重新以成年人的身份好好养育自己一遍,做自己的好父母,让自己重新长大一次。

如果曾经总被打压贬低,现在就多夸奖肯定自己;

如果总被忽略苛待,现在就好好抱抱自己、自己给自己足够的物质和情感滋养;

你有能力补偿给自己缺失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建立正性的、支持性的关系也很重要。

强安全型的伴侣和好朋友,可以让自己获得新的情感体验,重获安全感。

同时,要看见自己的虚弱感,并让内核变强大。

我曾亲眼看见过一位女性因爱自己而变得强大。

以前,在亲密关系里,她简直是个“血包”,唯唯诺诺地对别人好。

但经历很多挫折后,她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自己:

先是爱上了跑步,加入了一些跑步团体,身材也变苗条了。

她一向擅长手工,从此开始做精美的手工娃娃,细节精致到连睫毛都栩栩如生。

后来放在网上卖,引来一大批粉丝,最后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赚了不少钱。

她的状态也有了变化:连眼神都变得有力量。她会更多的说“不”,善良里有了锋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原本被虚弱感占据而找不到自我的人,都可以像这样找回自己的铠甲。

愿每个人有柔软的内心,但同时也有坚固的外壳去应对这世界的风霜。

在这条路上,卢熠翎老师“勇敢做自己”课程为你保驾护航,支持你活出边界感,活出真正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南小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绚彦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