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加拿大时间6月8日,坐落于多伦多市的亚太和平博物馆正式开幕。 该馆以人文教育与和平为核心主题,以期为战争受害者发声及寻回应有的公义和尊严。 博物馆占地面积数百平方米,展览分十个部分,其中在第三部分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南京大屠杀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馆建成开放的背后,是王裕徍、刘美玲等一群加拿大华裔持续二十年奔波呼吁,终让包括南京大屠杀史在内的亚洲二战史在海外广为传播。

他们本身的工作与南京大屠杀历史无关,却执着地用自己的方式或追寻或记录或传播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与我有什么关系”系列推出第十三期:《一群加拿大华裔持续二十年在海外传播南京大屠杀史》。

1

亚太和平博物馆

较大篇幅介绍南京大屠杀

亚太和平博物馆全面探索亚洲二战历史,将常年展出有关二战期间亚洲战区的史实。展览由“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大屠杀”、“日本军队性奴隶”、“生化战与人体实验”、“虐待战俘强迫劳工”、“亚洲二战与加拿大”、“日本转为防御”、“战后公义”、“记忆与反思空间”等十个部分组成。其中在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二战期间发生在亚洲的南京大屠杀。

展板上透过夏淑琴、常志强、张秀红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约翰•拉贝、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等国际友人无私救助中国难民等图文介绍,展示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抗争精神,彰显了国际友人的人性光辉力量。

展览还引用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的死亡人数和被日军强奸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设专门空间展示中国普通民众惨遭侵华日军蹂躏、屠杀的图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还展示了国际友人留守南京救助难民的事迹

“历史是一定要被重视的,在多伦多筹建亚太和平博物馆,前后历时七年多,其中三年因新冠疫情缘故,事情进展缓慢。”多伦多亚太和平教育中心行政总裁刘美玲说,无论多难,他们都坚定向前走。“博物馆的资料收集工作有赖于一些学者专家的无偿帮助和许多年轻志愿者的帮忙。特别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大屠杀和日军‘慰安妇’制度史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此外,博物馆里还展出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等内容。

亚太和平博物馆由私人捐赠者、企业和基金会资助设立,除了永久性和巡回性的专题展览外,还设有为学校和社区举办工作坊和研讨会、学术研究和用于举办纪念活动的空间,以使亚洲二战史在西方国家更广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修订教科书、拍纪录片、出书……

他们二十年来持续多角度呈现历史

除了建成开放亚太和平博物馆外,这群加拿大华裔在过去二十年里还力促教育部门修订教材、拍摄纪录片、出版书籍等,多角度向人们呈现历史真相。王裕佳和刘美玲是其中两位华裔代表。

王裕佳祖籍中国广东,50多年前前往加拿大。他年轻时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与一群华裔志愿者成立慈善机构——颐康中心,这是一家为华裔长者而设的护理中心,深受大家信赖。同时,王裕佳一手创建了加拿大多伦多史维会(现为亚太和平教育中心)。

刘美玲出生于中国香港,20岁背井离乡,到加拿大求学。她受张纯如《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影响,2004年加入加拿大多伦多史维会,2005年放弃高薪职位做全职义工。此后二十年,她和王裕佳一同,致力于在西方社会推动亚洲二战历史的教育工作,并让更多年轻人明白这段历史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裕佳(后排左三)、刘美玲(后排左一)等与学生们在一起

2005年,在王裕佳和刘美玲的推动下,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局将南京大屠杀等日本战争罪行列为该省十年级历史必修课议题,扭转了当地二战史中亚洲史缺位的状况。“我们在学校开设工作坊,为老师们提供历史教育资料。我们还受邀为师生讲解历史。”刘美玲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亚太和平教育中心编制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学大纲中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部分内容

为了让老师们更真切地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2006年夏天,王裕佳和刘美玲带领加拿大当地中学的老师来到南京,参观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12月,刘美玲带领加拿大摄影组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历时一年多,她身兼监制、统筹和翻译,说着并不熟练的普通话进行各种沟通和衔接,终于完成了影片的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美玲(右)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及女儿在一起

这部耗资150万加币的纪录片,时长90分钟,被翻译成7种语言。影片真实感人,引发广泛共鸣。多伦多教育局通过决议,为教育局辖下的每所中学订购影片光碟,供历史老师教学使用。刘美玲说:“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不仅是揭露侵华日军暴行,也要鼓励年轻人,发扬张纯如追求正义的勇气与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美玲和她发起拍摄的纪录片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2007年,王裕佳、刘美玲联同其他加拿大华裔、韩裔、非裔社区推动,由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现为多伦多市市长)提交议案,要求日本政府向所有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道歉,并要正视历史、承认错误。该议案获得国会一致通过。

2010年,他们邀请中、日、韩以及北美的三十多位对亚洲二战史研究有突出贡献学者、博物馆馆长、电影制片人,以及幸存者等到多伦多参加亚洲二战国际教育会议,现场还有三百多位加拿大的教育工作者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亚洲二战国际教育会议现场

2016年,他们在资助拍摄并全球放映的日军“慰安妇”制度题材影片《道歉》基础上,与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合作,制作了影片教育版(30分钟),呼吁人们关注这一群体,为她们伸张正义。他们还将日本友人松冈环的书籍《被撕裂的记忆》翻译成英文在加拿大出版发行。该书记录了松冈环走访的侵华日本老兵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12月,在加拿大,二战亲历者、受害者遗属和各界人士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冈环《被撕裂的记忆》在加拿大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拿大华裔们邀请日本友人松冈环讲述她走访的侵华日本老兵证言

3

推动议会通过法案安省成中国以外

首个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地区

2017年,王裕佳、刘美玲再次与华裔社区等共同推动,华裔、安大略省议员黄素梅提交安省议会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议案,并最终获得通过。安大略省也成为中国以外首个设立这一纪念日的地区,显著提升当地公众对这段历史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素梅在安省议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大堂,华裔议员黄素梅(前排中)与其他省议员,以及在场旁听的王裕佳(前排右六)、刘美玲(第二排中)等合影,庆祝动议顺利通过

此后,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加拿大华裔都会在当地同步举办海外和平集会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拿大时间201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12月13日零点),王裕佳(主持)、刘美玲(左一)等在安大略省议会大楼内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海外和平集会

4

华裔们倾力支持

年轻一代接力研究并传播历史

亚太和平博物馆的所有经费都是王裕佳和刘美玲艰辛筹款而来。他们自己也是捐赠者。“这绝对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我们得到很多华裔支持,不同人在不同岗位上有不同的贡献。王医生对社区的贡献也让很多人对他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美玲为筹建亚太和平博物馆,曾多次来我馆学习历史

令人欣慰的是,华裔们的无私奉献也影响了当地很多年轻人参与。每年暑期,亚太和平教育中心都会在线上线下开展为期六到八周的实习项目。参加的大学生来自加拿大、美国、中国香港、斯里兰卡、印度、巴西等地。他们还与大学合作,提供学期中的实习。实习内容包括学习和研讨亚洲二战史,以及完成一个研讨项目。亚太和平教育中心除提供很多资料外,还积极联系中国、韩国等地的相关纪念馆和研究中心提供史料,让年轻人学习后了解历史,研究并思考。

令华裔们深感欣慰的是,年轻人正踊跃加入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队伍。“从2011年开始已有大学生在加拿大多所高校自发建立亚太和平教育中心校园分会,在学生中推广亚洲二战史。” 刘美玲说,自己的女儿虽是时装设计专业出身,也主动要求参加华裔们主办的和平与和解学习团,来到中国了解二战史,并且经常参与亚太和平教育中心的志愿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和日军‘慰安妇’制度。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美玲跟孩子们在一起

5

因为正义与良知

想继续完成张纯如未走完的路

王裕佳如今仍然是当地一名家庭医生,有自己的私人诊所。他坚持做历史的传播者,是出于正义与良知。他和刘美玲做这些都是自发自愿、零薪酬。

回顾过去二十年,刘美玲感慨道,二十年前张纯如的离世,是她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开始,也是她人生的转折点。“2004年张纯如刚去世时,我写一篇关于她的悼词,看到很多有关她的资料。看完后,我泪流不止,突然觉得她的使命应该被延续,公义一定要被伸张。”刘美玲从那时起,开始接触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听到她们的苦难,内心很难过。

“做这个工作很不容易,有好几次真的觉得想放下,但那些受害者的声音让我最终还是继续走下去:为她们伸张正义,让下一代看到和平的重要。”刘美玲同时也感谢丈夫和女儿的包容与支持,“不然我不能放弃工作,甚至有时候对女儿和家庭的照顾也忽略了。”

如今亚太和平博物馆建成开放了,王裕佳、刘美玲将和当地很多华裔社区居民一道,继续讲述历史真相,传播和平之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太和平博物馆供图

·编 辑:俞月花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