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好好的两个大活人,怎么就失踪了呢?

2005年,六十三岁的朱敏才已经退休,退休之前,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经济商参赞。

已经在国家外交事业上,辛勤耕耘了四十年,连退休都是正处级退休干部。

妻子孙丽娜,作为中国第一批的小学英文老师,四十年的教龄,也早已是高级教师,

按照二老这资历,必然是吃穿不愁,而且还能吃挺好,穿挺好,没事儿旅旅游,国内游够了国外那也不是去不起。

可是这原本能安度晚年的两位老人,怎么就悄无声息的没了音讯了呢?

究竟去了哪里?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即便发生意外也该有警察来找家人啊?

从此,二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成了大家心里的未解之谜。

直到2014年,当朱敏才被推进了急诊室,亲人们闻讯赶来,这个十年之久的未解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答案是什么呢?两位老人因何失踪?十年时间,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大山

朱敏才与妻子孙丽娜,都在各自的岗位奋斗了四十余年。

对于自己的退休生活,年轻时候也曾设想过,想着能和相守一生的老伴儿,能够朝夕相处,能一起喝茶聊天,能逛公园,买菜做饭,游遍大好河山。

毕竟,这些事,在他们兢兢业业工作的时候,连见面都难,更别说这些闲情逸致了。

既然退休了,就好好享受享受。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天的时间仿佛变的如此漫长,以前一天时间,忙忙碌碌,一转眼就过去了,退休后的日子,这眼睛一睁开,好久都闭不上,甚至到了夜晚,都很难闭上。

这大概代表了大部分退休老人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热爱的岗位上走下来,突然生活没有了目标,日子便显得苍白了起来。

摆脱这种没有生命力的老年生活,成了两个人的追求。

终于,当他们看到在贵州山区的学校,简陋的教学条件,以及贫乏的师资,勉强初中毕业的人,就已经去教小学了。

尤其是看到一位年轻女教师,衣着简陋,蓬乱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后背还背着一个孩子,一边在教室里踱步,一边在给学生讲课。

正是那样的一幕,孙丽娜的心被触动了,还有这样艰苦的地方。

贵州山区,人都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这个地方交通并不发达,没有交通,经济发展也是大问题。

所以大山里的一切,都显得有些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教育是本啊,本就落后,若是在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岂不是更落后,这些孩子们若走不出大山,为了的大山,谁又能来改变呢?

孙丽娜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想法,到贵州去支教。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本以为丈夫不会同意,没想到,朱敏才没有一丝的犹豫,立刻就答应了。

原来,朱敏才正是贵州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贵州的贫穷了,如果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也算是让自己晚年生活,发挥余热,创造更大的价值了。

他们的决定没有跟任何人透露,只告诉了儿女,儿女虽然不建议,但很尊重父母的选择。

两位老人身子骨倒还硬朗,辗转一路到了贵州,既然是要支教,就得跟当地的教育部门联系,可得到的结果并不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老的六十多岁的年龄,已经不适合支教了,主要是考虑到大山里比较闭塞,出入都不方便,生活更是不方便,崎岖的山路,若是摔一跤,那后果不堪设想。

无奈之下,只能寻求媒体的帮助,找倒了《贵阳都市报》,接待他们的正是记着何星辉。

他们向何星辉讲述了自己从前的经历,又将了对未来的规划,表达了想要尽自己的所能,为大山里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何星辉对朱敏才与何丽娜夫妇的印象。

已经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大半辈子了,本该享清福的年纪,却再次踏上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道路。

在何星辉的帮助下,他们的支教生涯,也从这里开始了。

筹集资金

他们支教的第一站,就在望谟县。

是何星辉为他们发表的文章,被望谟县的县长看到了。

望谟县师资匮乏,正是用人之际,加上文章中,也被二位老人的奉献精神感动,心生敬意,也在心里,对二老给予极大的肯定。

于是看到文章就赶紧联系了报社,找到了孙丽娜的联系方式,沟通过后,朱敏才就跟着妻子孙丽娜,来到了望谟县二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 这里的教学条件,远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昏暗的教室,弥漫着发霉的味道,露着雨的屋顶,地面还是土的,桌椅更不成样子,这缺一块,那儿缺一块,还有的学生没有桌椅,只能站着。

墙上的黑板不仔细看已经看不出是黑板了,就连粉笔,都没有一根是整的。

至于操场,各种活动室,就更不用说了,对这里的人来说,有意见教师就已经难得了。

让他们感动的是,即便简陋,鲜艳的五星红旗,却是干干净净,每周一,总会迎着照样,缓缓升起,孩子们不会说普通话,是却会唱国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来的时候,夫妻二人确实也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没有睡觉的床,他们就铺在地上,房间简陋,各种蚊虫的叮咬。

隔壁就是厕所,那时还是旱厕,夏天更是容易散发味道,可就是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但适应了,还坚持了下来。

教学,对孙丽娜来说不成问题,自己本就是吃这碗饭的,只是朱敏才,对于教学可是个门外汉,满肚子学识,可不知道怎么才能教会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尽快能单独教学生,朱敏才开始揣摩妻子教学的方式,学着妻子的样子,渐渐也能单独上了。

在他们二老的带领下,乱糟糟的学校,开始有了秩序,教学资源,也在渐渐完善。

只是他们在教育事业的耕耘,不只是早望谟县。

望谟二小已经基本步入正轨,当他们得知尖山苗寨的教学情况的时候,再次踏上了征程。

这座由村民背着七千斤的石头,垒起来的小学,这座建在大山半身腰的学校,比起望谟二小,更加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艰难的,是这里的环境,这里喝的水,是发黑的,或者而是褐色的,这里动不动就会停电,这里山路崎岖,临近学校的地方,甚至还要用手脚攀爬。

为了避免晚上停电耽误批改作业,孙丽娜总是选择白天在操场上批改,时间久了,强光刺激下,视力越来越差,再后来,她的右眼彻底看不见了。

至于朱敏才,身上血脂,血糖,指标也都超高。

吃饭更不用提了,因为物资很难背上山,也吃不到什么营养的食物,甚至有时候饥一顿饱一顿,要么就是冰凉的,喝的水,水质又不好,加上年纪也大了,孙丽娜换上了严重的胃肠疾病。

这些都没有阻止他们为这所学校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边教学,一边为这所学校争取更多的赞助,随着何星辉时常的跟踪报道,朱敏才与何丽娜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大山深处的这些祖国的花朵们。

赞助一波一波的送来,尖山苗寨小学的环境也跟着一点点的改善,不但都有了新的学习用品,还有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节计算机课,因为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

尖山苗寨小学越来越好了,与他们刚来的时候比,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似乎又到了该走的时刻了,听着孩子唱着歌送别,二老深知,对于自己的事业,已经产生了更深沉的爱。

感动中国

十年时间,他们走过跪之后的很多地方,哪里教育资源最匮乏,他们就会到哪里去。

在每个地方,他们会让当地的教育,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一步步,他们在往前走,这些地方的教育事业,也在往前走。

多年来,在他们的感召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他们先后共筹集到了350万元,而这些钱,夫妻二人全都用在了学校的建设上,也包括对贫困学生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项目发给他们的十万奖金,本是奖励他们二人的,可他们依然没有留下,全部捐出。

2014年,朱敏才老先生,病情突发,倒在了课堂上。

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孩子们也都来看他了,还有家里的亲人们。

这么多年来,这是朱敏才与孙丽娜头一次见这么多亲朋好友,已经太久太久没见过了。

大家也都恍然大悟,多年来都不知道行踪的,竟然做出了这么伟大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被评选为“最美乡村教师”,2015年,登上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舞台。

他们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简短的文字,载不下二老十年的辛勤耕耘,但在大山深处,教育事业的完善,是见证,一代代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文化,有了知识,甚至走出大山,建设大山……

那是属于二老的,硕果累累。

参考资料:

https://news.12371.cn/2015/02/28/ARTI1425104940174680.shtml

http://news.cntv.cn/2015/02/27/ARTI14250286464204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