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俄两国的天然气项目又出现了新的进展。俄方的一条政府命令显示,双方已经在为远东线路的供气准备政府间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该命令不仅包括要修建一段跨境管道,还包括航运线路。毫无疑问,在对华供气的事项上,俄罗斯呈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不得不让人唏嘘,当年曾经对中国摆过的谱,如今俄方要自己找台阶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俄在远东的供气问题上谈得并不算顺利。简单来说,该跨境项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境内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另一部分则是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两国基本上各自负责本国境内的部分,而此前的问题就出在俄罗斯那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境内能源管道的基本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到远东对中国的规划)

要知道,两国早在2014年就签署了该项目,却在2019年才正式投产,即便到现在仍然在进行新的建设,这就说明该项目的建设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中国的基建能力毋庸置疑,但俄罗斯那边却有自己的小心思。

首先,俄罗斯的经济重心和基础设施基本都在西边,欧洲此前一直都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客户,可谓是躺着就能赚钱。现在却要跑到远东再开一条新管道,对俄罗斯来说显然是一件麻烦事。此外,俄罗斯在远东还有另一个大的天然气客户,那就是日本,去年被普京下令没收的“萨哈林2号”海上天然气项目,就是俄日合资建设的。相比于大兴土木修建一条跨国管道,给日本装一船送一船的液化天然气明显更加方便。

上述情况无疑让俄罗斯狠狠地过了一次卖家瘾。毕竟在当时,中、日、欧都对俄罗斯的天然气有着极大需求,俄罗斯只需要对比一下与各方交易的收益即可。这就导致了中俄东线供气项目进展并不算快,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连接中俄两国的跨境管道,因俄方的拖延迟迟未能达成共识。一直到了现在,俄方才透露两国正为此准备政府间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罗斯和日本之间航行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而且在2014年,还恰逢克里米亚危机,中俄当时能签下远东供气协议,和此事也不无关系。毕竟若不是当时俄罗斯想找条后路,中俄两国这个天然气项目能否敲定,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很显然,俄罗斯当时摆的谱还是挺大的。

不过,自从俄罗斯在去年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事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欧洲出台了严格的对俄进口限制,能源自然也在此列。俄罗斯几乎是在一夜时间失去了自己最大的能源客户,而能源出口又是该国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俄罗斯承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另外,日本那边在这个问题上显然也是向着西方,在各领域对俄发动制裁,才有了普京没收“萨哈林2号”股权的举动。

俄罗斯的天然气从曾经各方哄抢的“香馍馍”,沦落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欧洲那边想卖也卖不出去,日本这边显然也不安好心,不太富裕的亚洲、拉美国家又出不起这个钱。俄罗斯天然气想要大规模出口,几乎没有多少方向,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俄远东天然气项目上,俄罗斯一下从“消极待客”切换成“热情上门”模式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没有多少选择了。到了最后,俄罗斯还得自己找台阶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正在加紧修建连接中国的天然气管道)

事实上,在目前的局势下,俄罗斯有求中国的地方远远不止能源领域,该国的工业结构是有先天缺陷的,所以很多种类的商品都需要进口。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仅在去年,中国轿车就抢占了俄罗斯市场的大量份额,从不到8%飙升到近20%。原本这些份额应该属于西方企业,在它们大规模撤出后,俄罗斯本土企业没有能力填补以上空缺,但中国企业就可以。因此我们同样能看到,俄罗斯从去年开始就在积极推动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以加强两国在金融方面的联系。

再回到中俄天然气贸易的问题上来,随着中国在这项交易中占据主动地位,局势也在朝着我们想看到的方向发展。普京此前就曾透露过中俄天然气交易的部分细节,即在天然气供应费用上,一半用卢布支付,另一半用人民币支付。同时他还感叹中国从来不是容易的谈判对象。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除了用人民币进行付款外,中国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很可能会有一定优惠,而且这个幅度不会太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曾亲自透露中俄能源交易的部分细节)

除了国际局势风云突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让中方在这项交易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那就是中国能源进口布局的完善。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东北连接俄罗斯、西北连接中亚、西南连接缅甸、东部连接海上的全面能源进口布局。俄罗斯天然气对中国的意义,已经没有此前那么重要,有了当然更好,没有其实也能过日子。在此情形下,怎么和中国搞好能源合作,反倒是俄罗斯必须考虑清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