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任晓彤)老兵徐纲在自己餐饮生意巅峰期,选择返乡“跨界”做果农。他说,好的果子一定是有果香味的,果子要好吃,科学管理很重要。为了心中的果香梦,徐纲多次前往上海、山东等地求学,啃下了一个个桃树种植、养护的“硬骨头”。

“五月品樱桃,六月摘桃杏”。

6月3日,记者从渭南主城区出发,沿着310国道一路东行,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华州区大圣桃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园区。

走进位于杏林镇的园区,满园的桃树、杏树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黄灿灿的蟠桃、杏子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果农正忙着采摘、装筐,一派丰收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纲查看芒果杏长势

“我这园子里基本不用农药化肥,用的是自己用鱼和红糖发酵的有机肥,可以有效补充果树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酵母等营养,并且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素含量。”老徐看着树上成熟的果子,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眼里满是宠溺。

身着迷彩服、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老徐,就是园区的主人徐纲。他是华州区下庙镇甘村人,2000年,从驻港部队退役后做起了餐饮生意,仅加盟店就有数十家,然而,他却在生意辉煌时期选择返乡做农民。

“华州本身就是果蔬优生区,我就是想把新品种、新理念带回去,种出更好的果子,也可以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2012年,回到家乡后,徐纲成为一名种桃人,在自家的几亩地上开始新品种的试验。

从餐饮老板“跨界”做果农,老徐因为农业知识储备、技术经验不足,没少栽跟头。

“刚开始种的时候因为水肥管理不到位,导致三分之二的蟠桃出现了裂果,商品率大大折损。”老徐说,好的果子一定是有果香味的,果子要好吃,科学管理很重要。

为了心中的果香梦,老徐多次前往上海、山东、郑州、杨凌等地求学,扎根在大棚里,啃下了一个个桃树种植、养护的“硬骨头”。

2017年7月,老徐成立了华州区大圣桃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在甘村基地种植露天桃树200余亩;在赤水镇大棚基地及杏林镇大棚基地各种植桃树80棚,包括黄金蜜桃、蟠桃等多个品种。

凭借着不服输的倔劲,老徐也成为桃树种植领域的“土专家”。

“我们去年引进了芒果杏,这种杏外表酷似芒果,主要以金黄色为主,略带红色,杏香悠长,果肉软糯,甜味浓郁,非常好吃,一斤能卖到50元。”园区工作人员马东智说,这两天来园子里学习的人很多,老徐永远都是知无不言地讲解种植管理技术。

杏林镇,一直是杏树的优生区,曾有华州八景之一的“十里红杏”。老徐说:“如果这个果子发展下去,‘十里红杏’场景再现也不是不可能的。”

“民以食为本,我坚信这条路没有错,农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还是原生态,未来我还想发展采摘、研学等项目,让更多人吃到带有果香味的果子。”老徐看着果园里成熟的果子憧憬道。

内容来源丨渭南日报

整理编辑丨看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