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在跨年夜发动袭击,根据俄官方说法,至少造成俄军89名士兵死亡。为了回应乌军这次对顿涅茨克马克耶夫卡市的袭击,俄罗斯军队进行了报复,俄国防部近日通报了战果,在克拉马托尔斯克市发动的大规模导弹打击,打死了600多名乌克兰士兵。有俄媒特别强调,这表明俄军每阵亡1人,就需要乌军6人来“陪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

那么俄军为什么会一次阵亡这么多士兵呢?虽然还在继续调查,但根据俄罗斯军方透露出来的信息,违规使用手机再次成为了主要原因,造成俄军临时驻扎地点泄露,并招来了乌军的打击。乌克兰炮兵使用美国援助的海马系统,向俄军藏身的建筑发射了6枚火箭弹,俄军防空系统拦截了两枚,但仍有4枚成功命中目标,导致建筑的楼板坍塌,最终酿成了这次悲剧。

对于战斗民族来说,在战场上吃了大亏是必须要“以血还血”的。首先,俄罗斯情报部门利用侦查手段,通过多个渠道发现并确认一个乌克兰军队的驻扎营地,就位于托尔斯克市的一个临时部署地点,其中28号宿舍住着700多名乌克兰士兵,47号宿舍住着600多名士兵。俄军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导弹打击,俄国防部称消灭了600多名乌克兰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方发布的现场照片,来证明俄军导弹只对建筑造成了破坏)

不过,对于自己一下就损失600多名士兵的消息,乌克兰方面立即反驳了俄方的说法。乌克兰军方称,俄军确实发动了大规模打击,一共发射的7枚导弹,但只对民用建筑造成了破坏,乌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俄方公布的是“虚假消息”。

不少西方媒体也跟着带节奏,声称俄军“利用宣传中的胜利,来误导国内民众”。甚至有多家西方媒体派记者进行实地走访,并发布现场照片,以此证明俄军导弹“打歪了”。而且一次死亡600多人,乌方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搜救行动,说明“乌克兰是对的,俄罗斯在说谎”。当然,真相可能再次陷入罗生门,但俄乌双方都证实的是,俄军确实发动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媒体发布照片,以证明俄军导弹“打偏了”)

从俄方这种加倍“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方式来看,属于典型的报复行动,但并不完全符合战争规律。为了平息国内舆论的强烈不满而不顾一切地报复,一报还一报的做法,更多地是不断推高俄乌冲突的惨烈程度,不是在为尽早恢复和平谈判,以政治手段解决军事冲突而创造条件。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双方军用和民用设施,都遭到对方的打击而遭受重大损失。

俄罗斯对乌克兰民用设施的打击,是想加速乌军投降,尽快取得战争胜利。自克里米亚大桥遭到袭击后,俄军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开始对能源设施进行打击,希望在断水断电,没有供暖的情况下,彻底瓦解乌克兰民众的战斗意志,基辅有将近一半的居民断电,只能在冬天里苦熬,首都以的形势还要严峻。而另一边的乌军,在北约的军事支持下,已经有了和俄罗斯“对轰”的实力,对俄罗斯本土的战略轰炸机基地,还有多处民用设施,进行了轮番轰炸。甚至还发出警告,称会有更多俄罗斯境内目标成为打击对象。本土不断遭到打击,也让俄罗斯民众害怕战火会烧到自己家里。

对此,中方在谈及乌克兰危机的最新表态中,已经提醒俄方和其他冲突各方,不能冲动,必须要保持克制和理性,尽快展开对话,用外交方式解决矛盾。但目前看来,北约想要用乌克兰来耗尽俄罗斯“最后一点血”的策略并没有改变。比如这次重创俄军的火箭弹袭击,单凭乌军自己是无法实施的。必须要依靠海马斯系统,还有北约提供的情报和目标的位置信息,才能准确打击俄军部署地点。换句话说,乌军士兵只是操作武器的执行者而已,战争所需的其他要素全都是由北约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

而俄罗斯展开大规模报复,看来似乎也没有把中方的劝诫听进去。在普京向中方转交亲笔信后,我方重申了保持中立的态度,希望尽快和谈。不能再让冲突继续恶化和扩大,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并化解危机,这样才能推动世界的和平,全球大环境转好了,才能安安心心地去解决经济问题,甚至重新恢复与美国和欧洲的经贸往来,毕竟欧洲是非常需要俄罗斯能源的。一味地升级冲突,只会让俄方与西方的矛盾越来越多。现在北约与乌克兰一方,还有俄罗斯一方,都已经陷入了打红眼的地步,而对真正在推动冲突和平解决,为欧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在奔走努力的中方的建议,都没有听进去。

对于中国来说,俄乌冲突肯定是不符合我们利益的,中方是负责任的大国,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外溢以及能源危机等不利的形势下,尽早实现经济复苏。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要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那么为了推动解决这个问题,中方不会放弃,仍会尽最大努力在俄乌之间劝和促谈,否则的话,真正受益的会是美国,无论是俄乌还是欧洲,乃至整个欧亚大陆,都会遭受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