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成效,全文共计928字,阅读完毕约需5分钟

一、填报志愿

今天是全国高考第一天,据说今年有130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看到又是一年高考开考,不禁想到了自己参加的高考。

我是1995年在江苏参加的高考,我查了一下资料,江苏那年有14万多名考生应考,据说是当时10多年来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的一年。

那时候的高考,填报志愿是在考试前,也就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盲填,所以只能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和模拟考试成绩,结合上一年高校招生分数线,估摸自己可能考上的大学,再进行填报,这样的填法,对于考试发挥稳定的同学,尚且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发挥不稳定的同学,更加是增加了巨大的难度。所以很多考生都会采取相对保守的填报方法,在自己正常发挥水平之下的院校填报志愿。

当时我们学校(常州市第一中学)的高三班级有七个班,一班二班是文科班,三班到七班是理科班,我在理科六班,之所以选择理科班,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喜欢数理化,而是当时有一种狭隘的认知:学不会数理化的才会死记硬背学文科,我虽然其实挺喜欢文科的,但是怕别人嘲笑我是因为学不会数理化才选择文科,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就选择了理科。

但是兜兜转转,在最后填志愿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文科,此后工作二十余年也再与数理化无缘。

所以说,文理科的选择还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填报志愿的时候,报考了江西财经学院(1999年改名为江西财经大学)的经济法系,从此开启了与法律的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高考细节

记得当时高考采用的是3+2方式,每门150分,总分750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无论文理科都要考,理科生再考物理、化学,文科生考的哪两门我已经记不清了。

考试也不是在6月,而是在7月的7、8、9三天,正当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而且那时候教室里也没有空调,有的就是吊扇和自备的风油精、清凉油。

7月7日,上午语文(发挥正常,可能考了100多一点),下午化学(140分)

7月8日,上午数学(135分),下午英语(127分)

7月9日,上午物理(因为是最后一门,已经无心恋战,整个考试期间都在想着下午去哪里玩儿,彻底考砸,可能就考了100多一点)

1995年的江苏省理科一类本科分数线应该是565分,二类本科535分,我的总分是609分,在考进江西财经学院的三个常州籍考生中名列最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结语

祝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都能正常发挥,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