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莲池时评

石榴花开迎盛世

中华民族一家亲

刘苏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实抓细,弘扬石榴籽精神,浇灌民族团结花,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

铸牢共同体,讲好民族故事,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中华文化为民族团结之根脉,引领民族巨轮行稳致远,民族故事是对民族团结进步的深情表达,诉说着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情谊。通过讲好故事来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能让理论本身易感易知,有效增强受众认同,而且让思想能够掷地有声,传播更为广泛。要讲好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锡伯族万里戍边等民族团结历史故事。要讲好彝海结盟、白沙起义、八女投江、海南琼崖纵队等诸多抵外侮、谋解放的民族爱国革命故事。要讲好“八千湘女上天山”“三千孤儿入内蒙”“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民族共同发展故事。这些故事是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缩影,是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共同体,培养民族人才,夯实国家栋梁根基。“致天下之智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做好民族人才工作,对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特别是把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把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紧密融合。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帮助各族学生熟练掌握,更好融入现代社会,共建美好民族家园。要加强民族地区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培养急需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援力度,探索创新“内高班”“骨干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组团式” 援藏援疆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造血式”帮扶,增强民族地区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

铸牢共同体,创新民族工作,擘画未来恢弘蓝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全党全国的大事。”随着各民族跨区域流动加速,民族地区自身城市化进程提速,民族工作对全局工作影响越来越大。要顺应时代要求,促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让各族群众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法宝,与不同职业的各族群众交流座谈,广泛听取意见改进城乡民族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为各族群众搭建交流平台,在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阵地,增设“双语服务”窗口,打造民族团结活动室等,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

来源:网信曲阳

编辑:周游

校对:艾辰

审核:龙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