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现在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

每天晚上坐地铁下班,出站后的景象令人感触颇深。

有摆摊卖衣服鞋子的,也有卖小孩玩具的,甚至还有人把儿童摇摇车摆到了车站前。

这要是放在20年前,摆摊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不体面甚至丢人的事,而现在摆摊似乎成了潮流。

为何如今摆摊的人群日益壮大?甚至成了一道风景线。这背后既有政策的引导,又有经济形势的驱动,更有文化和情感的共鸣。

01

政策松绑,摆摊不再是雷区

首先,政策的放宽是激发地摊经济活力的关键。

过去,为了维护城市秩序,地摊经济常常受到严格限制,一句城管来了,就会让摆摊的商贩闻风丧胆,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的单调与活力的缺失。

2020年,中央文明办出台了一项重大决定,不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为地摊经济的复苏打开了政策绿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政策信号迅速传导至全国各地,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响应,调整管理策略,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

政策的松绑,降低了摆摊的门槛,为更多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可能,也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

而且,对年轻人而言,摆摊也不仅仅是解决生计的手段,更是一种低成本的创业尝试。

通过摆摊学习市场规律,掌握销售技巧,培养商业敏锐度,这些经验对于未来无论是继续摆摊还是转战其他领域,都将是宝贵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结合网红经济,地摊经济呈现出了年轻化、个性化的趋势。一边摆摊一边直播,成了短视频和直播新的赛道。

上个月一夜爆火的郭有才,就是白天唱歌,晚上出摊干烧烤。他的草根逆袭虽然失败了,却给很多做网红梦的人打了鸡血。

02

经济下行,灵活就业的避风港

这几年,在全球经济波动和疫情的影响下,失业、降薪,钱袋子变瘪了,成了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全职工作不再稳定,更不再是谋生的唯一选择。地摊经济以其灵活性、低成本的特性成为许多人副业的首选。

相较于自己开店创业的高昂成本和潜在风险,摆摊几乎无需过多的启动资金,即便遭遇挫折,损失也在可控范围。

无论是面临失业危机的中年人,还是初涉职场的年轻人,都将摆摊视为一条可行的生存之道。

据说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城市的年轻人通过售卖春联、福字等节日商品,就能实现日入千元,摆摊已经成了让人眼红的行业。

03

地摊创业试水,风险与机遇并存

地摊经济的兴起,还承载着人们对于社交归属感的向往和情感的寄托。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街头巷尾的地摊成为了邻里间交流的场所,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让人们在忙碌之余,能够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种独特的社交体验,是网购无法替代的。

当然,地摊经济的繁荣并非没有风险。

随着摆摊人数的增加,竞争加剧,摊位费上涨,以及如何保持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也是摊主们需要考虑的现实难题。

摆摊如何确保环境卫生,避免扰民,以及如何引导摊主合法合规经营也是个问题。一旦野蛮成长,也有被再次叫停的风险。

如今摆摊之所以成为一股潮流,是因为它顺应了这个时代的需求。既是大家应对经济困难的救命稻草,也是提高经济活力的有力措施。摆摊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乎人文关怀和社会温度。

摆摊、开店、自媒体这三大小本创业主流赛道,开店和自媒体越来越卷,也是更多人涌向地摊的主要原因。

当然摆摊也有风险,需要理智看待。如果只凭一时头脑发热,也是摆不好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