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针对用眼健康相关问题,小编采访了眼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浩。

Q1

今年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您是怎么理解看待这个主题的?

“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这个主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性,它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福祉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

首先,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眼健康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眼睛出现问题,如近视、远视、白内障等,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视力,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因此,关注眼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也是提升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不良用眼习惯的增多,眼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眼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眼健康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眼病、减轻医疗负担、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实现“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医疗机构和眼科医生需要积极推广眼健康知识,提供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也需要开展眼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眼健康素养。

总之,“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我们应该从个人做起,提高眼健康意识,同时也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眼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

Q2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科的现状是什么?从咱们医院临床数据分析看,具体表现与我国整体情况是否一致?

我国儿童青少年眼科的现状表现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近视率的持续上升和近视低龄化现象。2022年我国小学生近视率达36.7%,初中生达71.4%,高中生达81.2%。近视患儿当中,中、高度近视占到46.7%。从咱们医院临床数据来看,就诊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屈光不正、斜弱视和眼表疾病,其中屈光不正中90%为近视,和我国整体儿童青少年的眼病患病情况相符。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压力大以及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睡眠不足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不断攀升。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府加大了对眼健康事业的投入,推动眼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眼科医疗服务的提升。学校和家庭也加强了对学生用眼习惯的引导和监督,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此外,医疗机构和眼科医生也积极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帮助儿童青少年改善视力状况。

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儿童青少年眼科现状的改善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眼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眼健康意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眼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眼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还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用眼习惯的引导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良好氛围。

Q3

眼科在治疗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特色?比如有哪些先进的设备或者诊疗方法?

眼科是首都儿科研究所最早成立的专科之一,在小儿眼科各专业方面开展了大量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擅长小儿斜弱视,青少年屈光不正,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睑内翻和倒睫,先天性泪道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复杂睑板腺囊肿的手术治疗。为了更好地满足患儿多样化的诊疗需求,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诊疗服务,眼科大力发展各个亚专业。

1)儿童近视防控:眼科囊括了多种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包括角膜塑形镜、离焦框镜及离焦软镜。辅助治疗包括低浓度阿托品眼液、哺光仪、远向光屏、全光谱台灯等等,近视防控相关课题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2)儿童斜视:经过几千例的手术的积累,眼科的斜视治疗团队现已对于儿童斜视,特别是儿童复杂斜视、二次斜视和多次斜视手术,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案。

3)儿童弱视:眼科积极跟进国内外儿童弱视的最新研究,第一时间掌握弱视的最新治疗方法,除传统治疗方案外,还针对儿童的特点制定了适用于儿童的脑视觉训练方案,包括游戏训练、对比敏感度训练以及观看特殊制作的动画片等适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4)儿童视光:主要进行儿童近视的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近视性弱视、圆锥角膜的RGP镜的验配以及具有近视防控功效的多焦RGP镜的验配。

5)儿童泪道疾病:根据先天性泪道阻塞的特点以及泪道探通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仅需几分钟)、成功率高的特点,一般对患儿先行表麻下的泪道探通术,探通失败者再行鼻内窥镜下泪道插管术。

6)儿童眼整形:儿童眼部整形与成人不同,还需要考虑视功能的发育问题,因此针对儿童眼部上睑下垂、眼睑内翻倒睫、内眦赘皮、先天性小睑裂、眼睑缺损等眼部畸形,有着不同的诊疗方案。

7)儿童眼底病:儿童眼底病是视力不良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诊断和治疗难度更大,眼科目前主要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及其他儿童眼底病的筛查,可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玻璃体腔注药术、眼底激光治疗,还可与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联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进行介入化疗联合激光治疗等保留眼球的治疗。

8)儿童眼表病:发生在儿童角膜、结膜等眼表结构的疾病成为儿童眼表病,眼科目前主要进行感染性结角膜炎、过敏性结角膜炎、干眼症的诊断和治疗,引入强脉冲光治疗干眼症取得较好疗效。

Q4

科室在眼部疾病的医疗科研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成果?是否应用到临床?

眼科门诊具备一流的诊疗设施和检查设备,目前眼科拥有OCT、Retcam、干眼仪、光学测量仪、多光谱眼底成像仪、眼科电生理、角膜地形图等专项检查,开设视光专业门诊,开展角膜塑形镜及RGP的验配,针对快速进展的近视患儿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眼科年手术量5500余例,可行复杂斜视患儿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重建视觉训练,先天性睑内翻及上睑下垂、先天性内眦赘皮等整形手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疏通术及鼻内窥镜下复杂泪道的手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注药和激光治疗等。在临床应用方面,我们参加了首发重点项目近视防控课题,并将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引入近视防控领域,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成果也已发表在国际相关杂志中。

Q5

科室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有哪些重点工作和目标?

在发展现有亚专业领域的基础上,眼科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水平和治疗技能,同时积极与各个科室的合作提升对疑难复杂眼病的诊疗经验,拓展业务范围。与新生儿科、内外科及妇产医院合作,增加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并开展更多的眼底疾病造影及诊治工作;与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合作,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瘤等的诊治工作;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合作开展鼻内窥镜下泪道成型及再通术。同时加强科研能力,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儿童眼科疾病的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Q6

您介绍一下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用眼相关知识,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建议。

保护眼睛是每个人的责任,日常生活中的眼保健建议如下:

1)增加户外时间:让眼睛沐浴阳光:推荐每日户外活动两小时以上,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长。

2)控制用眼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长时间看书写字或盯着电子屏幕,减少眼睛疲劳和干涩;应适时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远眺一会儿或闭目养神,让眼睛得到放松。

3)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无论看书写字、或使用电子产品,都应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如适当的阅读距离和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扭曲身体,避免行车或走路时看书,避免趴着或躺着看书等等。

4)调整用眼环境:用眼时应确保光线充足且柔和,避免在昏暗或强光下用眼,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5)眼部运动:可做眼保健操或眼部按摩,适当增加眼球运动,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增强眼部肌肉的灵活性。

6)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注意补充钙质,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7)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更新。

Q7

家长如何及早发现孩子眼睛情况状况不佳?

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眼睛情况,首先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如果孩子经常揉眼睛、眯眼或频繁眨眼,追光追物能力差、易摔倒、绕不过障碍物等可能表示眼睛有不适或视力有问题。如果孩子阅读时距离书本过近,或者看电视时距离屏幕过近,可能是视力下降的表现。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屈光不正、弱视等视力问题以及白内障、青光眼和眼底病等影响视力的疾病。

总之,通过了解用眼相关知识,遵循日常生活中的眼保健建议,并密切关注孩子的眼睛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眼睛健康。同时,如果发现眼睛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Q8

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科室如何提高公众对于用眼健康的认知度?对公众的呼吁有哪些?

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眼科作为眼科健康的专业机构,承担着提高公众对用眼健康认知度的重要任务。首先要提高公众对用眼健康认知度,组织眼科专家开展科普讲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介绍眼部疾病的成因、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发布眼科健康知识普及文章、视频和音频资料,倡导正确用眼习惯,让更多人了解用眼健康的重要性定期进行眼部疾病筛查。制作并发放眼健康宣传手册、折页等资料,方便公众随时查阅和学习。组织眼科医生深入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眼病筛查和义诊活动,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提高公众的眼健康水平。

文 | 张浩、邱爽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就诊服务

首都儿科研究所融媒体矩阵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