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彻底告别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中央人民政府坚定地清除中华大地上的外国军队,确保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受侵犯。

然而有一支美国军队却在中国驻扎了五十年之久,至今仍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以其全球霸权地位自居,并在多个国家部署军队,这已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野心也日益显露。

197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以保卫驻华大使馆及美国政府人员安全为由,在中国派驻了26名警卫人员,至今这支警卫队已经驻扎了半个世纪。

但与驻日韩美军不同的是,在中国的严格限制和监管下,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一度不得不黯然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70年代,苏联与中国的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

他们看到了中国作为潜在盟友的价值,希望通过与中国建立关系,共同对抗苏联。

中国当然清楚美国的意图,并且当时的中美关系充满了紧张和不确定性,两国之间的建交之路横亘着各种障碍和挑战。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先生主动提出前往中国进行外交谈判,这一举动无疑为中美关系的破冰铺平了道路,也为后来的中美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辛格先生提出了在中美双方互建大使馆的议题,并纳入日程,同时也暗示了美国军队可能随之进驻的意向。

这一提议在我国的外交部门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美军在全球范围内以其自由散漫和不受约束而著称,过去他们在其他国家驻军时引发的种种问题和冲突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我们自然会对美国突然提出驻军的要求保持高度警惕。

更何况,中国自建国初期以来,就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外国军队在中国土地上驻扎。

这一原则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国家的基石。我们不可能因为美国的惯例而破坏自己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先生展现出了极高的外交智慧和诚意。

1971年7月和10月,基辛格两度访华。

在访华期间,基辛格首次以美国政府代表的身份明确表示不会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立场,更不会纵容台湾独立。

同时他与周恩来总理达成协议,邀请尼克松访华。

通过基辛格的态度我们感受到美国对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视,也看到了他们为改善两国关系所付出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这是美国总统首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尼克松的这次历史性的访问,彻底终结了中美两国长期的敌对和隔绝,开创了美苏中三角外交的新局面,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后,基于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我国才逐渐认可美国派驻海陆军士兵作为警卫人员保护驻华大使馆及美国政府人员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关于美方士兵入驻问题的谈判中,周总理反复强调中国领土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明确指出任何外国士兵在中国境内都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和规定。

并以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深思熟虑的策略,向美方代表提出了三个关键要求。

首先,周总理要求美方士兵必须“改名换姓”,这实际上是在强调美军必须融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而不是以外国军队成员的身份存在。

其次,他要求美方士兵“只穿便装,解除一切武装”,这一要求直接挑战了美国军队的传统形象,更体现了中国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定立场。

最后,他限制美方警卫队的人数不能超过5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周总理的这三个要求,美方代表确实感到难以接受。

毕竟只穿便装,谁还知道他们是美国人?解除武装的话,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要知道,美国本土可是不禁枪支的。

然而,周总理的回答却巧妙且不容拒绝,他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上,中国有着强大的能力和坚定的决心来保障他们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双方协商,美国最终接受了周总理提出的条件,这使得第一批在北京驻扎的美国士兵得以迅速到位。

这些条件几乎杜绝了美国在中国领土搞小动作的所有可能性。

但是我们还是低估了美国士兵可能带来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海陆军战队的26名士兵作为警卫队成员随大使馆进入中国,他们很快就暴露了本性。

在联络办事处成立的当天,26名美国士兵却突然换上军装,上演了一出仿佛是美国军队在中国驻军的“戏码”,意图混淆大众的视线。

面对这一严重违反双方协议和外交惯例的行为,中国方面果断而坚决地提出了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愤怒的是,美国士兵在刚修缮竣工的大使馆附近开设酒吧,甚至深夜开着吉普车在北京的街道上横冲直撞,扰乱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他们这种狂妄自大的行为,严重威胁到了中美两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外交关系。

面对如此嚣张的行径,中国外交部毫不妥协,立刻要求美国士兵离开中国。

1973年11月,基辛格再次访问中国,并特意对美国警卫兵在大使馆周边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出公开道歉,同时也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两国关系良性发展的需求和希冀。

在看到美国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后,外交部决定给予这些美国士兵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我们为这些士兵制定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离开美国大使馆,更不准在中国境内以美军陆战队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

相当于在他们头上加上了几道紧箍咒。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在严格的规章制度监管下,美国士兵们表现得相对规矩了一阵子,但他们内心的不安分却始终难以平息。

在经历了单调乏味的约束之后,这些美国士兵开始寻求新的娱乐和刺激。

他们竟然与其他国家大使馆的外交人员共同组建了一个棒球队,并在北京城内四处发起挑战,把“不准在中国境内以美军陆战队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的规定抛诸脑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得知消息后马上要求他们取消相关活动,并勒令美国驻华联络处将这支违反规定的部队撤走,美国自知理亏,无可辩驳。

最终,由26名美国陆战队士兵组成的警卫队只能收拾行囊,灰溜溜地返回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76年,美国抓住了中国重新开放对外交流的契机,再次提出了将警卫队调回驻华大使馆的请求。

鉴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实力与地位,我们审慎评估后认为,这些美国士兵所组成的警卫队伍已经难以对我国构成实质性的安全威胁。

因此,我们决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不再采取驱赶措施,而是继续与他们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

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大国风范,也为中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美国方面显然深刻汲取了过去的教训,他们的士兵不再像从前那样轻率行事,而是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安保职责。

这样的转变赢得了中国方面的认可,也让我们看到美国对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视和承诺。

北京的驻华美国大使馆作为中美关系的桥梁已经屹立了半个世纪。

在此期间,由所在国军队负责大使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成为美国外交史上的独特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驻华美国大使馆并非美国的领土延伸,其安保措施理应遵循国际法和外交惯例,无需美军值守。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随着站岗任务的逐渐减轻,部分美国士兵被调配至外交部门,投身于与美国外交紧密相关的工作。

这些士兵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在中国这片热土继续他们的职业生涯。

这几个士兵虽然达不到能够促进中美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层面,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增进两国之间的理解,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