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将于6月6日至9日举行欧洲议会选举,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场跨国选举。届时,欧盟27个国家近3.73亿选民将投票选出720名议员,从而影响到欧盟未来五年的重大决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兼欧洲研究所所长张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欧洲议会选举是在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重要选举,可以视为欧洲未来一段时期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欧洲政治是否更加碎片化、激进势力是否在上升、欧洲社会会不会进一步分化、欧洲是否还在走向一体化等,都可以从此次选举中看到一些端倪。”张健指出,欧盟当前面临诸多内外风险,包括经济领域、安全领域以及战略自主方面,这让欧洲的未来不确定性加剧。但张健认为,不管是从内生动力还是外部压力来看,欧洲都需要进一步走向一体化。

明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此次选举会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对此,张健表示,中欧关系发展自有其逻辑,欧盟政治生态变化或许会给中欧关系带来一些影响,但不会对中欧合作的大方向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政治右倾化或不可避免

新京报:

欧盟将于6月6日至9日举行议会选举,此次选举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张健:

我觉得这次选举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是欧洲的极端激进势力在这次选举中表现会如何。过去几年欧洲的极端势力明显增加,有些开始在一些国家执政,有的进入了议会,民调显示这部分势力的支持率也在上升。在此次选举中,大家都认为激进势力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席位,但到底能获得多少席位、极端势力能上升到何种程度,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欧盟成员国尤其是主要国家的执政党在选举中会有怎样的表现。欧洲议会选举虽然是欧盟范围内的一场选举,但实际上还是在各个成员国内来进行投票,因此各成员国执政党在选举中的表现一向被认为是观察其执政效率和民意支持率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如果成员国执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表现不佳,其在国内的执政能力可能会受到更大的限制。譬如法国和德国,若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领先于本国执政党,无疑会给两国执政者带来比较大的压力,他们未来的执政也会受到更多掣肘。因此,这些主要国家执政党在选举中的表现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此次选举的投票率。欧洲议会选举向来不太受选民的关注,投票率也一直比较低,而投票率低可能会引发外界对欧洲议会这一机构所谓民主性、代表性、合法性的质疑。因此,这一次欧洲议会选举投票率是一如既往的低,还是会有所上升,这也很值得关注。

新京报:

许多欧洲媒体称,这是欧盟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选举。你认为这次选举对欧盟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健:

这次欧洲议会选举对欧盟来说非常关键。首先,此次选举是观察欧洲当前政治社会发展和欧洲一体化前景的一个风向标。

最近几年,欧洲政治、社会以及一体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欧洲未来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引发许多人讨论的话题。而此次欧洲议会选举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端倪,譬如欧洲政治是否更加碎片化、激进势力是否真的在上升、欧洲社会会不会进一步分化、欧洲是否还在走向一体化等等。

从时间点上来看,这次选举也是欧盟在一个关键时期举行的选举——欧盟目前面临着俄乌冲突这一关键性问题,未来欧盟如何应对这一场冲突也是此次选举会聚焦的一个话题。

总之,通过此次选举,外界可以观察到欧盟内外政策的未来走势。因此,我认为此次选举对欧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京报:

最近几年,许多欧盟国家的政治右倾化趋势非常明显。此次选举后,欧洲议会也会出现明显的右倾吗?欧洲议会右倾会带来什么具体影响?

张健:

欧洲政治右倾化是外界普遍认可的一个发展趋势。为什么会右倾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所谓的中间派政党难以解决当前欧洲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生活成本危机、难民问题等。在这种背景下,欧洲极右翼势力逐渐崛起,而欧洲议会也无法避免。

如果极右翼势力进一步发展,首先它会对欧盟各成员国政府的政策形成影响。在欧盟层面,这也会牵制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此外,欧洲议会有权批准下一届欧盟委员会的构成,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和其他委员。若是极右翼势力进一步扩大,欧洲议会投票的不可预测性就加大了。而如果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无法得到欧洲议会的批准,欧盟层面的运作可能会陷入短期瘫痪。

新京报:

你认为欧盟委员会现任主席冯德莱恩连任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健:

冯德莱恩连任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多数欧盟成员国对她的工作都比较认可。但她此前提出的一些政策也在成员国间引发了很多争议,所以一些成员国也可能改变主意,此外即使欧洲理事会提名冯德莱恩,这个提名能否获得欧洲议会的批准不确定性也比较大。

2019年冯德莱恩被提名时,在议会只以9票的微弱多数当选。五年后,欧洲议会预计会更加分裂,主流政党所获席位可能会下降,这就导致针对冯德莱恩的投票存在更大不确定性。

欧盟面临严峻的内外风险,一体化阻力上升

新京报: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来多次表示,欧洲“可能走向灭亡”。你怎么看待他这个表态?

张健:

马克龙的说法首先表明,欧盟当前面临的情况的确非常严峻,内外风险都比较多,严重的话欧盟可能会走向消亡。其实欧洲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当前欧盟面临的严峻风险,但马克龙明确说出了这一点。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马克龙这么说也是希望敦促其他成员国和法国一起行动,通过一些积极的作为来重振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提升欧盟战略自主性。

新京报:

具体来说,你认为欧盟目前面临哪些主要的内外风险?

张健:

欧盟当前面临的风险还是挺多的。首先在安全方面,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的风险在增大。近一段时间,欧盟多数成员国都同意乌克兰将欧盟援助的武器用于攻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这无疑是冲突逐步走向升级的一个体现。

此外,欧洲周边非常乱,中东、非洲乱局不断,由此带来的难民问题给欧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经济上,欧盟当前经济表现不佳,增长率非常低。2023年,有11个欧盟成员国经济甚至出现了衰退,2024年和未来几年的经济展望也并不好。而经济前景不佳会引发其他风险,譬如刺激社会进一步分化,推动极右翼势力进一步发展,加剧欧洲政治碎片化等。

在战略自主方面,过去几年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的战略自主能力明显下降,对美国的依附程度反而上升。

我想,正是因为马克龙认识到了这些风险,所以他不断呼吁欧盟要团结起来,要提升战略自主,提升欧盟防务能力,提升欧盟的经济竞争力,通过机制改革、一体化来保证欧盟未来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能够有效捍卫自己的利益。

新京报:

说到欧洲一体化,欧盟仍在吸收新成员,但其内部分歧也越来越明显了。欧洲未来会继续朝着一体化前进吗?

张健:

自欧洲一体化启动以来,这就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欧洲到底会继续走向一体化,还是更加分裂?

我认为,无论从内生动力还是外部压力来看,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推力都应该比以前要更强。从内生动力来说,欧洲一体化已经走到这个程度,不继续往前走的话,可能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譬如2009年欧洲为什么发生那么大的债务危机?就是因为它只有货币联盟,没有经济联盟、没有银行联盟。所以,欧洲需要继续往一体化走,不然还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从外部压力来说,不管是外部安全上的压力,还是经济发展上的压力,都需要欧洲继续一体化进程。欧洲GDP在全球的占比过去几十年持续下降,未来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延续。所以,内生动力和外部压力都需要欧盟继续走向一体化。

但确实,欧盟的内部分化正在加大,譬如法德之间的矛盾、欧盟内部相对富有的北方国家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方国家在财政问题上的矛盾,以及中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在主权问题、对俄问题等方面的矛盾,都在持续增大。这也是极右翼势力在各个国家都在上升的一个原因,它表明了欧洲分裂的因素正在上升。

所以,未来欧洲到底怎么走,将是这两种力量博弈的结果。马克龙等领导人希望欧盟能够继续一体化,避免走向分裂甚至解体,但是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目前还很难说。基于当前的一些内外因素,欧洲一体化面临的阻力的确在上升,所以未来几年欧洲可能还是在争取维持现状的过程之中努力地推进一体化,但是推进到什么程度,这个是不确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日,丹麦奥尔堡,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为欧洲议会选举提前投票。新一届欧洲议会选举定于2024年6月6日至9日举行。图/ICphoto

欧盟需加强战略自主,中欧关系不会受到根本性影响

新京报:

你刚提到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对美国的依赖更强了。那在中美关系遇冷的背景下,欧盟未来是否会更加偏向美国,从而影响到中欧关系?

张健: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难直接下结论。目前的局势是,美国加大了对欧洲的施压力度,希望把欧洲带上它的全球战略轨道。欧洲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譬如马克龙就多次表态希望加强欧洲自身的战略自主,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

所以,欧洲内部也有两股力量,一些国家主张更多地依附于美国,另外一些国家则希望欧盟能够保有自身的战略自主和独立性。但我认为,会有越来越多欧洲国家认识到不能完全依赖于美国,需要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联合来实现自强,从而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新京报:

整体来说,你对未来一段时期中欧关系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期?此次欧洲议会选举结果会影响到中欧关系的发展吗?

张健:

一直以来,中欧关系都有自身的一个发展逻辑。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有很多,这一次欧洲议会选举可能会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影响到中欧关系,但是不会给中欧关系的整体局面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具体来看,如果主要的欧盟国家执政党受到更多的牵制,其对华关系可能也会受到更多的影响。若是欧洲政治确实更加碎片化,这也会加大中欧双方沟通合作的难度。此外,如果欧洲极右翼势力扩大,这可能预示着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也会有上升的势头,这可能也会给中欧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但是,中欧合作的大方向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此次欧洲议会选举可能会让欧洲更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这意味着未来中欧在经济合作方面可能会有更多的空间。此外在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等方面,中欧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其实说明,中欧合作的大方向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新京报记者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