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外交在3个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之后,美国有些坐不住了。作为对中国“和平外交”的回应,美国在近段时间对中国展开了强势的“外交攻势”,接连打出了4记“重拳”。

比如在中东欧划分“民主阵营”,通过离间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遏制中国影响力在欧洲的扩张;强行搅局中东和平局势,试图重新成为中东地区局势的主导者,分化中国好不容易促成的中东大和解;在东亚地区力推美日韩军事同盟,不断搅局半岛局势对华施压;而在南海方向,积极撺掇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企图让《南海行为准则》胎死腹中。一言以蔽之,美国正在外交战略方面对中国展开全面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关系

首先是在中东欧国家方向,近日,捷克外长利帕夫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14+1”合作形式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缺乏实质性内容。

“14+1”模式最初为“17+1”模式,主要作用是促进中国与中东欧17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但随着波罗的海三国相继退出,这种合作形势逐渐演变为现在的“14+1”合作。

当然,利帕夫斯基认为这种合作没有意义并不是因为波罗的海三国的退出,而是利帕夫斯基认为美国对中国依旧处于战略领导地位,因此捷克更希望与美国在欧盟框架下进行合作。这种说法显然是放鸭子上山,错了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捷克外长利帕夫斯基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飞在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目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贸易规模综合已经接近200亿美元,过去10年里,中国和中东欧17国的贸易年增长率为8.1%,而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增长率则达到9.2%。仅仅在今年第一季度,贸易额就达到了333亿美元,虽然增长幅度有所放缓,但仍旧保持正增长。这也证明利帕夫斯基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捷克虽然不能说在这种合作模式中赚得盆满钵满,但最起码也是受益匪浅。那问题就来了,捷克这种吃饱了饭就砸锅的行为,本身就存在逻辑冲突,而在这背后是美国在施压拉拢,比如捷克外长利帕夫斯基在评价“14+1”已失去意义后,紧接着话锋一转,称向布林肯保证,捷克会坚持与美合作。

捷克态度转变的原因很简单,捷克在安全问题上严重依赖于美国,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就导致捷克的外交政策必须要倾向于美国的对华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

第二拳中东地区,美国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攻”。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以来,中东就形成了一个战略真空期,美国希望借ISIS的崛起以及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来重新平衡中东局势,但ISIS表现不尽如人意,直接导致中东地缘政治开始发生倾斜。而随着伊朗和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成功握手言和,叙利亚和沙特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解冻,中东开始出现了让美国和以色列着急上火的“和解潮”。

而中东作为美国石油美元霸权的根基,失去了对中东各国的控制也就等于失去了美元对石油的锚定。尤其是中东一旦实现和平,美国就很难再以调解裁决者的身份介入中东局势,这将威胁到美元霸权稳定,而美国在中东插入的楔子以色列,也将会面临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所以无论是基于美元霸权稳定,还是盟友以色列的安全,美国都必须要插手中东地区。所以,我们看到在伊沙和解后,美国第一时间就派出一艘战略核潜艇进驻中东。另外美媒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分别访问沙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林肯和沙利文

虽然白宫方面称布林肯访问沙特是为了参加打击ISIS的全球联盟会议,而沙利文则是参加国家安全会议。但有消息人士称,沙利文的关键议题将会集中在全球供应链,包括港口、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产资源开发,从会议内容上来看,美国此举颇有拉拢沙特之举,并希望凭此在中国的基建强项上对中国“开刀”,毕竟之前美国就一直炒作,中国基建公司参与沙特新城建造,不利于沙特的国家安全。

当然,二人前后脚访问沙特,也有向沙特示好的意图,借此缓和自俄乌战争以来,两国因石油开采计划而产生的矛盾。但不论如何,美国最终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挑拨沙特与中国的关系。

而在此之前,就有美媒体爆出CIA局长威廉秘访沙特,威廉向沙特表态对在中国斡旋下实现和解的中东感到疑惑和失望。美国CIA副局长大卫就宣称中国在参与中东事务就是“机会主义行为”,存在“100%的幕后交易”,并且强调沙特早已经深知这一点。很显然,美国并不愿意看到中东的和解。

总的来说,美国对于中东地区的形势感到担忧,白宫试图通过与沙特进行接触来重新加强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并通过利用供应链多元化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来尝试减少中东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打压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油美元

第三拳东亚方面,美国的动作十分激进。近日,日本官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日本计划全面提升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制定新的安保计划,并且预计在2024年年底之前在东京设立北约联络处,为北约扩张到东亚,迈出了坚实一步。

日本国内就有观点认为,北约在日本设立代表处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北约将可以通过日本来重新审视亚洲,包括中国,换言之日本将会成为北约在东亚地区的坚实堡垒。

与此相对的是,北约已经对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发出邀请,希望其能够出席今年7月将在立陶宛举行的北约峰会。事实上在去年6月,岸田文雄就接受北约邀请,成为第一位参加北约峰会的日本首相。尽管日本美其名曰是为了应对俄乌冲突,计划加强与北约的关系,但实际上美国拉着日本“围堵”、“遏制”中国的目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锡悦访美

另一方面,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前后,为迎合美国大放厥词,同时在“乌克兰问题”和“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而在历史问题上,尹锡悦轻轻松松几句话就将日本二战时期在朝鲜半岛犯下的罪行一笔带过,这种表现也被韩国舆论谴责为“屈辱卖国”。

同时,尹锡悦访美,还与美国共同发表《华盛顿宣言》,正式宣布同意美国在韩国部署“延伸威慑”,说直白点就是允许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这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丝毫不害怕朝鲜半岛成为下一个巴尔干火药桶。

从日韩两国连续举动来看,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美国就是最大的幕后推手,其目的是要推动美日韩三国同盟,构建对华包围圈,翻来覆去依旧是围堵、遏制中国的那一套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第四拳南海方向,美国则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动作。菲总统马科斯访美的时间和尹锡悦访美的时间几乎是前后脚。马科斯此趟访美之旅,出发前就已经表态此趟访问的目的是,希望美国说清楚在菲律宾有事的时候,美国究竟会帮多少的问题。但从拜登和马科斯会面后的联合声明来看,美国看似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好像又没回答,反正最终解释权在美国手中,马科斯仍是去了个寂寞。

反而是菲律宾再次被迫在南海问题、台海问题上和美国站在了同一战线。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菲律宾在台海、南海以及美国军事基地三个方面有着完全相反的表述。

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强调保障南海的飞行自由和航行自由;台海问题上,又强调希望维持台湾的和平与稳定;而在美军军事基地上,菲律宾又更想与美日建立一个“准军事联盟”。这些言论本身就与小马科斯强调的“绝不允许菲律宾成为任何军事行动中转站”相违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科斯

马科斯家族作为政治世家,在政治上的表态相较于阿基诺三世和杜特尔特明显要圆滑得多。向中国承诺在台海问题上不会选边站,始终坚持一中原则,反手在美国就释放出相反的信号。之所以菲律宾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矛盾表态,就是想要当骑墙派两边讨要好处。

但问题在于,这种中美之间走钢丝的行为终究过于危险,菲律宾并不具备站到台桌上与中美博弈的实力。而马科斯想来一招乾坤大挪移,想从“棋子”的角色转变为“棋手”,在中美之间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在军事上仰仗美国的保护,经济上借力中国,最终的结局极有可能是两边都不讨好,甚至被美国绑上反华战车,沦为炮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海

总而言之,美国已经开始从欧洲、中东、东亚、东南亚四个方向对中国发动攻势,但这种攻势相较于中国斡旋沙伊和解,积极调停俄乌战争,推动全球去美元化等一系列外交成果相比,仍然有些相形见绌,美国只不过是在老调重弹,并没有什么新意。

对中国而言,西方国家不能代表全世界,只能代表是二战后国际秩序下的主要既得利益者。对美西方而言,中国是这种西方主导秩序的挑战者,这一点注定美西方容不下一个强大的中国。但是,中国并不是孤军奋战,因为全球还有100多个国家反感美西方领导的“西方优先”秩序,所以美国的打压围堵注定失败,毕竟有句话说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