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发布了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从内容上来看,整篇报告系统性总结了美国的对华和对俄战略,通篇都在强调美国要如何应对中俄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其实,在报告发布之前,美国就已经打响了“两场战争”:一是无硝烟的对华“芯片战争”;另一个则是有硝烟的俄乌冲突。

我们先说第一场“芯片战争”。中美博弈的胜负关键,一直都不在军事领域,因为当中美需要在军事上摊牌时,就注定不会有赢家,真正关键的领域实际上在科技领域。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人类社会迎来了工业化,英国得以创造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得以迅速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工业化之后,人类将迎来智能化,军队开始朝向智能化发展以提升作战水平,工业流水线朝向智能化发展以提升产生效率,生活用品朝向智能化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品质。而在这个过程中,芯片几乎是所有智能设备的“心脏”,所以中美谁能够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中获胜,关键就在智能化的核心“芯片”。

美国正是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美国就已经从4个方面向中国发动了攻势。第一个方面,对中国芯片产业进行单边制裁。从成品芯片到相关制造设备,再到如今的芯片设计软件,美国几乎在芯片产业上中下游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美国的单边制裁给我国芯片产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同时也相当于把中国本土芯片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都赶出了中国这个最大的芯片市场。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大量投资会涌入我国芯片企业,刺激我国芯片企业迅速发展。据美媒彭博社此前统计,过去的一年里,每个季度增长速度最快的20家芯片企业中,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第二个方面,通过对芯片企业进行巨额补贴,增强美企竞争力。从《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到如今的《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拜登在国会力推的2项法案,都与补贴芯片产业紧密相关,补贴金额更是突破千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十分清楚,和中国相比,美国在发展芯片产业时存在2大劣势,一是美国人工成本高,既留不住本土芯片企业,也吸引不了外来企业;二是美国市场并没有中国大,对芯片企业缺乏吸引力,所以美国只能通过巨额补贴的方式,吸引芯片企业在美投资,进而扩大美国在芯片产业中的领先优势。

不过,由于美国的芯片补贴法案限制了补贴对象与中国的合作,所以也引发了一个现实问题,中国是美国芯片企业最大的海外市场,美国芯片企业既想要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又不想放弃中国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据日媒爆料,美国政府答应的补贴迟迟未能拨款,所以不少美国以及海外芯片企业都没有下定在美国投资建厂的决定,例如英特尔就宣布无限期推迟在俄亥俄州的芯片建造厂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方面,吸盟友的血,增强自身竞争力。虽然通过巨额补贴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美国芯片产业的竞争力,但这期间终究需要过程,要想短期内获得提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芯片制造商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不过美国不仅土地贵,而且人工成本还高,在全球多国都在大力补贴芯片产业的背景下,没有企业愿意主动赴美建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曾抱怨,赴美建厂只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但碍于政治原因又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为了更好地逼迫芯片企业赴美建厂,美国一直在这些企业所在的地区煽动地区矛盾,因为没有稳定的生产环境,企业就只能选择转移生产线。例如佩洛西窜台后,美国多名议员以及州长旋即窜访台湾,并访问台积电。另外,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动作也越来越多。美国这样做,就是为了逼迫台湾地区的台积电以及韩国的芯片企业将生产线迁往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台积电占有全球芯片代工领域52%左右的市场份额,韩国的三星也占据17%左右。所以如果美国将这两家芯片代工厂的生产线完全吞并,美国将基本上控制整个芯片产业链的中游。

第四个方面,通过霸权手段,拉拢盟友组建小圈子,从而掌控整个芯片产业链,进而对华设置芯片壁垒。美日韩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已经组成“四方芯片联盟”,后续美国通过这个小圈子,既可以控制芯片产业的主导权,还可以让这个小圈子充当“打手”,在芯片领域对中国进行围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总体来看,在中美芯片之争中,美国的整体策略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不断限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时美国也发现,动辄使用行政力量已经严重破坏了市场规律,不仅会给美国本土企业带来巨额损失,而且还间接为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化进程踩了一脚油门。

现在摆在中国面前最大的难题只剩下如何实现技术突破,芯片产业全球化特征极其明显,要想在每个环节都实现国产化难度非常大,而且先进制程的芯片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所以对中国来说,芯片产业自主化道路面临着艰难险阻。但我相信,这并不能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过往,我们会发现,从航空航天到超级计算机,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围堵从未间断,最终我们依靠自身努力全部完成突破,芯片产业现在已经是纳入到了国家战略规划之中,相信这次我们也能和以往一样,成功突破美国的封锁,打赢这场“芯片之战”,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跃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场战争则是有硝烟的俄乌冲突。虽然明面上这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军事冲突,但实质上是俄罗斯与美西方之间的较量。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场冲突其实早在2014年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后,就已经爆发,而且对俄罗斯来说这场冲突不可避免。

普京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不后悔发动俄乌冲突,因为对俄罗斯来说,这场仗迟早得打。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东扩进程已经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产生实质性威胁。所以这场冲突真正的挑起者是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美国挑起这场冲突的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为了消除两个竞争对手,以更好地集中力量围堵中国。在美国眼中,当今世界有3股力量能够对美国霸权形成威胁,按照威胁等级分别是中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其中欧洲虽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从政治以及经济角度来看,欧洲无疑是美国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中欧这些年来以经济合作为桥梁,双边关系正在不断升温,美国也担心一个强大的欧洲,如果真的积极拥抱中俄提出的多边世界格局,在美国打压中国时,与美国唱反调,美国的处境将相当尴尬。

以美国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同时对这三股力量进行打压,但又不得不出手,否则等待美国霸权的将会是慢性死亡。所以美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挑动俄欧对立,进行“战略收缩”集中资源打压围堵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次俄乌冲突,欧洲的能源安全命脉基本被美国握在手中,而且能源危机冲击了欧洲的工业体系,让欧洲的经济竞争力明显下降。另外,俄罗斯为了赢得这场不得不打的冲突,投入了大量资源,综合国力也遭到削弱。俄乌冲突结束后,俄罗斯以及欧洲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威胁都将大大降低。

美国挑起俄乌冲突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填补自身亏空。这次俄乌冲突,至少帮助美国缓解了2个难题,即通胀问题和产业空心化问题。美元大幅加息后,美国就能够通过推动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从而收割全世界。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将欧洲大量避险资金赶往了美国,从而使得美国狠狠收割了一波欧洲财富,填补美国亏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俄乌冲突致使欧洲不再具备稳定的生产环境,再加上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欧洲制造业公司成本上涨,所以大量欧洲企业开始外逃,其中一部分就逃往了美国,缓解了美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据欧洲媒体报道,仅仅是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今年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入驻。

最后总的来看,美国针对中国的“芯片战争”,以及针对俄罗斯的俄乌冲突,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地位。而这两场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决定美国霸权是否能得以延续,还是中俄突破美国围堵,推动全球多极化格局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