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西城区什刹海畔的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未来将围绕运河文化传播、专家智库建设、加强城市合作、惠及周边民生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5日下午,位于地安门西大街的海清苑内热闹非凡,“龙腾河端,海韵千年”文化主题沙龙正在进行,与此同时,这里也有了新身份——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刹海作为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北端点,承载着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在运河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及将交流中心设置于此的用意,专家智库成员张谨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西城区通过活动展览、圆桌论坛、跨界赋能等形式,为大运河宣传、推广助力不少。此次挂牌,让什刹海成为了宣传大运河的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谨介绍,未来,这里将成为关注、热爱大运河文化人员的聚集地和交流中心,“特别是外国友人,可以在游览什刹海景区的同时来此参加相关活动,了解这片水背后的内涵。”

不仅如此,中心挂牌也为专家和学者们交流、研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让大家交流之余,可就近实地探访,为大运河发展、传播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张谨认为,中心还将为属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活动,可以让运河沿线城市来什刹海调研,从而和属地建立文化、商业等合作,实现双赢。”

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