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的众多有名将领中,有许多人最后的下场却是被软禁。

被称作“张学良第二”的孙立人就是其中一个,作为美国弗吉尼亚军校的高材生,孙立人的赫赫战绩可以追溯到远征缅甸,由于在战争中屡建奇功,立刻名扬四海,威震中外,孙立人也被誉为“东方隆美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孙立人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蒋介石更是将“陆军总司令”的重担交给他,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然而最后,却被“莫须有”的罪名软禁33年,晚年以耕种维持生计。

那么蒋介石将孙立人软禁起来是冤案吗?而关于孙立人爆发兵变,也是一片疑云。

东方隆美尔

在国民党的军队里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来自黄埔军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还有一些日本士官学校。

但其中只有一个人毕业于名气很大的弗吉尼亚军校,他就是孙立人,这样的留学经历让他在国民党军里鹤立鸡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立人出生于庐江县,由于家里是书香世家,从小他就在私塾学习受到良好的教育,成绩也十分优异。

1913年,北京清华学校招生,孙立人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当时的清华学校是留美预备学校,意思就是读完后要远赴美国继续求学完成学业。

孙立人在清华学校埋头苦读8年,在这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孙立人毕业后,便到美国继续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到了美国后,孙立人才真切地感受到外国人对于华人的轻蔑和歧视,他知道,除了走军事道路,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改变中国是弱国的这一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孙立人决定完成土木工程的学业后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在他的努力之下,他成功考进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

他一心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然而更让他失望的是国内的军校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军纪也十分涣散。

由于看不惯军队里的许多违法乱纪的事,孙立人被扣上了目无长官和违抗命令帽子,最后撤职,不久后,孙立人前往侍卫总队担任副队长,而就在这里,他认识了宋子文。

孙立人被宋子文选中,将第四团进行扩大整编,孙立人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其他部队不同的训练方法,效果十分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淞沪之战爆发,孙立人第一次率部参战,虽然是非正规部队,但孙立人率领的第四团成为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战绩十分亮眼,从此以后,孙立人一跃成为了国民党军中的香饽饽。

此后,孙立人在战争中屡屡立下战功,他先后带领三十八师和新一军,在远征缅甸和抗日战争中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所运用的战术和所带领军队的强悍战斗力,都让国内外的将领们大开眼界,纷纷都对他称赞不已,因而有了“东方隆美尔”的称号,而在日军的战后资料记载上,也给予了孙立人“军神”的至高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孙立人的命运,到1945年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国民党的失势

1945年,欧洲战场美国军队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邀请蒋介石前往欧洲,并且他表示可以带一个军事考察团一起来考察,艾森豪威尔很看重孙立人的才华,于是指名要孙立人参加,就是希望能够结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只有英国的蒙哥马利和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乘坐过艾森豪威尔的专车,而孙立人这一次也坐上了,可见美国方面对他能力的重视和欣赏。

6月23日,孙立人又接受美军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邀请前往美国,然而这一次,他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允许,私下里和领导人讨论了关于如何组建军队和进攻日本的事情。

尽管这只是私下的谈话,但蒋介石知道后勃然大怒,而这也成为孙立人日后被蒋介石软禁的重要伏笔。

当时,中国和美国以及苏联三个国家都有派军队到日本,孙立人也在其中积极奔走,想要但他的态度也很明确——不愿意参加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蒋介石对发动内战的态度十分坚决,5月18日,孙立人赶到东北前线,从此彻底卷入了内战的旋涡之中。

但事实上,由于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国民党军其实只剩下了一副空壳,内部早就已经分崩离析,这不仅表现在东北战场的溃败,在全国各个战场,国民党军都损失惨重。

1949年初,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大势已去,不得不宣告“隐退”。

美国见蒋介石不仅在内战中一败涂地,在党争中更是处于弱势,便动了抛弃蒋介石这枚棋子的念头,打算重新物色在台湾的代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人选,美国方面斟酌了很久,最后将目光放在了孙立人的身上。

对于孙立人,美国还算是有了解的,而选择孙立人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孙立人并不是蒋介石一派,也不是他的亲信,也不依附李宗仁,是相对独立的;其次,孙立人曾经在美国留学,之前又和美国的将领来往甚密,这样亲美的表现,在美国看来是十分欢迎的。

再加上孙立人战功赫赫,有胆有谋,学识丰富,作为接替蒋介石的人选,再合适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达成“弃蒋保台”的计划,美国接二连三地派出军政要员纷纷前往台湾游说孙立人。

游说工作

据美国档案的记载,孙立人对美国的游说,几乎每次都十分笃定地拒绝了。

第一次是1949年2月11日,远东统帅麦克阿瑟专门来台湾和孙立人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阿瑟对台湾的前途非常关心,同时,他认为孙立人是一位有才能的将领,如果给他充分的信任,他是有这个能力能够担任起守住台湾的重任的。

麦克阿瑟一见到孙立人,就对他说:“国民政府的未来显而易见,美国现在已经对国民党不抱希望了,但美国不能让台湾这么重要的地方被中国共产党夺走。”

麦克阿瑟郑重地对孙立人说,美国想要孙立人担起保台的责任,不管孙立人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什么,美国方面都可以满足。

麦克阿瑟承诺,一定会为孙立人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孙立人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立人面对麦克阿瑟的承诺想都没想,一口就回绝了,并且还说要将这些情况报告给蒋介石。

1949年秋,美国助理国务卿鲁斯克看名利的诱惑无法打动孙立人,于是决定对他打人情牌,让他曾经的老长官莫里尔去台湾找孙立人谈话。

莫里尔和孙立人的交情匪浅,孙立人也曾经多次救援过莫里尔的部队,美国认为由他出马,一定可以说服他做这件事。

然而让莫里尔和美国都失望的是,孙立人再次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理由和前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年底,美国仍然没有放弃拉拢孙立人的决定,他们派出了克伦兹,克伦兹找到孙立人,直接对他说,如果他同意美国的提议,美国政府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他,无论他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

不出意外,孙立人依旧拒绝了克伦兹的游说。

孙立人已经三次拒绝了美国想要扶持自己成为一把手的决议,但是在蒋介石看来,孙立人明知美国人有意拉拢、扶植他,还这么光明正大不加回避。

即使孙立人自觉坦荡做人,光明磊落,但他的一片赤胆忠心在多疑的蒋介石的眼里却十分刺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表面上不露声色,却在暗中留心观察,对孙立人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就算孙立人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美国的邀请,但他仍然怀恨在心。

尤其是看到孙立人与美国人来来往往,蒋介石心里更是煎熬,只不过当时刚刚到达台湾,很多事物都没有安顿好,尤其是重新获得美国的支持,这件事直接关系到台湾的生死存亡。

蒋介石的手下一个个全是内战战场上屡战屡败的将军,根本没有可用之材,反而只有孙立人能够依靠。

所以,即使蒋介石对孙立人再有不满,目前的局势也让他暂时无法对孙立人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必须利用孙立人在国际上的威望,一方面为他争取美国人的好感,试图重新获得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为了让蒋介石能够暂时安心地在台湾整理事物。

当时,蒋介石对孙立人的政策是“只要孙立人有可利用的余地,就尽量利用”。

1949年8月,孙立人被任命为台湾防卫司令,在渡江战役后,孙立人呕心沥血地为蒋介石训练好数万保驾新军。

孙立人在蒋家王朝的维系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蒋介石的小肚鸡肠让他和孙立人的冲突再也隐藏不住了。

开始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