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922年春入党,年底在莫斯科担任陈独秀的俄文翻译。1923年1月应陈独秀的邀请回国工作,1925年1月当选为中央局委员,1927年5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成为事实上的第二任中央主要负责人。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瞿秋白是怎样从一名新党员成为第二任中央主要负责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生于江苏常州,小时候就聪慧过人,小学时曾有一篇作文被老师评为满分,老师把作文拿给校长看,因字写得漂亮,校长又给他加了5分。

瞿秋白1917年考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加入了李大钊等人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并被派往莫斯科采访。

瞿秋白聪明机敏,文笔尤其出色,他在苏俄采访期间,写下了大量出色的报道,还写出了《赤都心史》等影响力巨大的著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又巨大的影响。

1921年7月6日,在共产国际三大的会场上,瞿秋白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并进行了简短交谈。当时,在党内这是足以同陈独秀比肩的荣耀经历。

1921年秋,瞿秋白担任东方大学翻译和助教,并为新开办的中国班教授俄文、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还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后来著名的中共领袖刘少奇、任弼时等人就是这个班的学生。

在张太雷的介绍下,1922年春,瞿秋白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赴莫斯科,担任翻译的正是瞿秋白。因这次打交道,陈独秀对他极为欣赏,邀请他回国工作,所以,1923年1月,瞿秋白回到北京。

从2月开始,瞿秋白不但翻译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在《新青年》上发表,还撰写了一系列介绍列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文章,很快成为党内一支笔,并担任了中共中央3家机关刊物《新青年》《向导》《前锋》的主要撰稿人。

1923年,瞿秋白出席了中共三大,主持起草了党纲。1924年出席了国民党一大,参与了一大宣言的起草。与此同时,瞿秋白在党内担任的职务也迅速上升,1925年1月当选为中央局委员,1927年5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独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决定采取联合中国国民党的办法共同反对军阀。中国国民党对此作出了积极、友善的回应。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担任主席,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此后,众多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了中国国国民党,李大钊、谭平山等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瞿秋白和毛泽东、张国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内出现了以汪精卫为国民政府主席、以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双雄并立”的局面。

那时候的蒋介石是以孙中山“三大政策”继承人的形象出现的,因而与共产党携手成功进行了东征和北伐,在拿下武汉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而蒋介石却把国民革命军司令部迁往南昌,由此,蒋介石开始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相对抗。

1927年3月,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和赵世炎等领导进行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蒋介石闻讯迅速率军进军上海并占领南京。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举屠杀共产党人。

不久,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毛泽东、恽代英和林伯渠、董必武等人纷纷声讨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而陈独秀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只讲团结、不讲斗争,一味退让。

在党的五大上,陈独秀虽然仍然被选举为党的总书记,但他在党内的领袖地位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党代表们对陈独秀的批评集中体现在他忽略了“与资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

就在这次大会上,瞿秋白向代表们发放了他于2月份撰写的小册子《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猛烈批判了陈独秀的心腹助手彭述之。而此文真实的矛头,其实是指向陈独秀的。由此,陈独秀在党内的声望急剧下降,而瞿秋白在党内的声望则与日俱增。

在此次大会上,瞿秋白和陈独秀等8人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和蔡和森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并没有进入常委行列,而此时的毛泽东还只是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鲍罗廷

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召开的党的五大,并没能遏制迅速恶化的革命形势:5月17日,唐生智麾下的第14师师长夏斗寅公开叛变武汉政府,发表反共通电;5月21日,唐生智麾下第35军第33团团长许克祥公然制造“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人。

与此同时,此前被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等人认为很可靠的汪精卫也在秘密筹划反共活动,形势极为严峻,但共产国际驻华首席代表罗易和陈独秀依然对汪精卫坚信不疑。6月17日,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正式解除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鲍罗廷的顾问合同。面对种种迹象,陈独秀仍然主张共产党必须要采取让步政策。

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成立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鲍罗廷提议要陈独秀和谭平山去莫斯科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了顾全陈独秀的脸面,让他体面地“下台”,他已经不能胜任党的总书记之职了。与此同时,陈独秀的得力助手彭述之也被停职了。

新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有5名常委,除了张国焘和李维汉早在中共五大上就已经当选,新当选的是张太雷、李立三和周恩来3人。到此时,大有取代陈独秀的瞿秋白却仍然没有进入常委行列。7月14日晚,汪精卫下达“分共”密令,第二天,在汪精卫“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之下,武汉大批共产党人被屠杀。宁汉合流使得中国革命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完全转入地下进行秘密活动。

正当中央临时常委会秘密筹备发动南昌起义以反抗国民党当局屠杀政策的时候,瞿秋白陪同鲍罗廷秘密前往庐山“休养”。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共产国际把责任都归咎于鲍罗廷,并派出罗明纳兹接替他的职务,要他立即回国。鲍罗廷在回国前,同中共领导人商议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于是有了他和瞿秋白此次的“庐山之行”。

一个多星期后的7月21日,鲍罗廷和瞿秋白悄悄返回武汉,当天,鲍罗廷宣布瞿秋白为新增政治局常委,他虽然没有明确指定这6名常委中以谁为首,但实际上他安排了由瞿秋白主持中共中央工作,至此,瞿秋白在实际上成为中共第二任主要负责人。此时,距离他1922年春成为中共新党员只有5年多。

瞿秋白为什么能在短短5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从一名新党员变成中共第二任主要负责人?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他与共产国际关系不错,得到了共产国际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是他写的小册子明确表达了反对陈独秀的立场,作为反对陈独秀的先锋,瞿秋白被用来代替陈独秀,也就不奇怪了。